非池中藝術網

巫登益美術館:【巫登益《江山帝景》 看見淵遠流長的彩墨美學】

2021-12-02|撰文者:巫登益美術館


巫登益《江山帝景》 看見淵遠流長的彩墨美學
藝術家巫登益1951年出生於臺灣南投,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研究所。求學期間就潛心磨練了深厚的筆墨能力,一生致力於繪畫的研究與創作。作為一位專職藝術家,巫登益先生的足跡遍及四方,瀏覽過大山大河。獲獎與展覽無數,每每受到各界的推崇。現擔任中國文物協會當代彩墨畫院院長、中華大學榮譽教授等職務。2020年在各方的期待與支持之下,在台北101大樓32樓內創辦了「巫登益美術館」,與所有喜好藝術的朋友們,分享一位美學實踐者入古出新的藝術體悟。
今年七十歲的巫登益先生,依然保有著旺盛的創作企圖與美學追求。作品畫如其人,在各種題材中都顯示出兼具寧靜與磅礡的意趣。且藝術家擅長的畫種繁多,當代彩墨、現代抽象、工筆繪畫、青花彩瓷均有獨到之成就。在甫結束的2021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發表了巨幅長卷《江山帝景》。此作65.6 x 1588 cm的尺幅,是本次台北藝博展會中氣勢最恢弘的彩墨作品。在別具新裁的布置方式之下,成為了相當讓人印象深刻的展會話題。
那麼,《江山帝景》之中所蘊含的是什麼樣的意念呢?
江山帝景》歷時三年創作完成,巫登益先生將積累多年的繪畫經驗展現於畫作之中。此作並非是寫生式的山川景緻,而是更接近精神心象的自我描繪。構圖上,藝術家從傳統長卷「一邊看一邊收」的方式引導著觀畫者的心神。以親身遊覽般的多點透視,細膩描繪著一段一段的心境。讓觀畫者身歷其境地隨著藝術家的意念移動,感受著大山大水帶來的舒暢感受。
細觀這幅長卷,畫中出現了諸多的船舟與建築。或遠或近之間、方向各異的船舟,可以想見漁家的日常工作。建築錯落在山石之間,也暗示著漁家的歸處。畫中高低遠近的石山,並非是水邊常見、生有樹木寫實樣貌,形體上更接近於庭院中的太湖石。藝術家相當有趣地將人們模擬自然的山石,重新放大並置於自然之中。或許是隱約地向觀畫者暗示此作所承載的,是富有文人雅趣的精神追求。畫中的水面則是平靜無波,同樣體現出傳統文人或修行者們所嚮往的身心平衡。進入《江山帝景》之中,可見安適日常,也可見高遠的追求。畫作無論置於古今,都可以讓觀者有所領受。
除了有形的語彙之外,巫登益先生筆下無形的雲霧更是相當精彩。氤氳的水氣繚繞,卻因為流通的空間感而不顯潮悶,反之在觀者心中,產生了一種相當清涼的知覺。彷彿畫中正輕輕拂過微風,能夠非常舒適的一覽萬里。另外同樣另人關注的,是水氣間淡淡的染色,幾乎如同雨後的彩虹般蘊藏著極豐富的色彩,在觀者的心中增添了活力與趣味。
當細究巫登益所經營的墨、彩、白三者關係,會發現其非常繁複的作畫步驟。從最重墨的山石、用色多變的水氣、到山與水之間細膩的留白波紋。不難看出藝術家在三年之間歷經千百次的、淡淡的罩染步驟。當作畫者進入這樣的境界,讓人動容的已經不僅僅是的細心或恆心,而是在其之上的反璞歸真。所有的繪畫元素以一種自然而然的方式揉為一體,再一次地呈現出藝術家的在美學與哲學領域所到達的成就。
《江山帝景》藉由空間敘述,同樣也將藝術家對於時間光陰的感悟蘊藏其中。巫登益先生讓古典的文人氣質,在當今觀畫的人們心中再次鮮活了起來。這是人生經歷的堆疊,也是對於文化歷史的再詮釋。在熟稔的視覺表現之上,巫登益先生體現了一份處世哲學。如同生命的多面向,藝術家在畫作中傳遞了活潑與閑靜並存、壯闊與細膩並存、日常生活與精神追求並存的豐富性。無論近觀遠望,均為不同的觀者提供了豐富的感知途徑。
運用筆墨的藝術在當代社會的定位,已經與歷史的傳承不同。自20世紀初、全球藝術思維開始對話後,多位藝術巨擎就持續對此進行實驗與創新。尤其到了當代,筆墨成為了純藝術工具後,如今的藝術家們更是紛紛在文人體制的制約下,力求尋找新的可能。
創作經驗豐富的巫登益先生,藉由其創作不斷探詢古典與當代的平衡點。在皴法、佈局、色染或落款等處,均可見緩緩醞釀的文人氣質。同時也在抽象與具象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思慮與直覺之間,不斷地融入新意、探詢與當代社會對話的企圖心。
欣賞巫登益先生的彩墨作品,感受到的是清雅、脫俗、超然的精神境界。而這些內容,卻以非常生動的手法敘事。可說是形塑了一個可巨可微的宇宙觀,引領著各種年齡層、各種文化背景的觀眾都可以進入淵遠流長的美學場域之中。
自今年四月舉辦的「2021巫登益新品發表暨國際巡展發布會」唯美天下 – 當代彩墨開始,巫登益美術館團隊正式啟動了台北站為首展的長程規劃。期望將藝術家累積了60年的藝術能量、美學成就,與全世界分享。未來將陸續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西安、杭州、青島、海口、澳門、香港,東京、首爾、新加坡、雅加達、巴黎、倫敦、柏林、莫斯科、紐約等60餘個重要城市展出。帶著藝術家「唯美天下」經典作品世界巡迴。
相信巫登益先生以及美術館團隊,會在不遠的未來,將藝術家融會東西方的藝術思維與表現,做為美術史的銜接點。以全方位的規劃,為當代彩墨藝術提供一個雋永的時代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