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名山藝術:【李君毅當代水墨藝術 】

2024-04-01|撰文者:白雪蘭


李君毅是當今一位風格獨具的現代水墨革新派畫家,人們經常將他和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聯想在一起,他們是師徒,但畫風迥異,手法不同,唯一相同的是革新的精神。六十年代劉國松提出「革中鋒的命」的主張,不必侷限筆墨畫法,李君毅九十年代拋開毛筆,以軟木代筆開創前所未有的皴法。軟木表面有顆粒,沾墨拓印於紙上的墨色,因操作力道輕重與次數而有不同。李君毅在山水、樹石、花卉、人物的形像之下,常以文字網格為底,表現古代石碑拓印之後呈現的莊嚴感與歷經時間的滄桑感。

嚴格來說李君毅的圖像與文字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文字的選擇有其隱晦的用心。近年來的圖文並置,尤其以佛教經典為底,在求速度講效率的現代,如此精確的點染,如同古人抄寫經文,要有恆久的專注力與意志力,是少見的謙恭與毅力展現。觀賞者並非第一眼即能看清文字,是在仔細觀察畫面後才能閱讀出,這種內斂「收」的美學,和常見筆墨外「放」的美學恰恰相反,李君毅營造多層次的美術、文學、哲思之結合。

出生於台灣高雄,在香港、台灣、歐美受專業教育,並在國際藝壇活動的李君毅,2011年回台灣師範大學任教,旨在培養學子傳承水墨革新的精神,他創作的思考則富時代性。2016年起始的《此岸・彼岸》系列,取材台灣東北部和北部崎嶇海岸線的景象,從開卷的「此岸」起,時而驚濤駭浪,時而平靜無聲,橫式手卷的形式,結終是到達寂靜祥和的「彼岸」。「彼岸」是佛教超脫苦海而開悟的用語,但若以似實景的台灣海岸象徵台灣島,彼岸不禁令人聯想到中國大陸。兩岸的關係牽動著無數人民的福祉,時而波濤拍岸時而風平浪靜,局勢的變化牽動著畫家創作的心。

2019開始至今仍在發展的《心印台灣》系列,皆以心經260字為底,心經內容揭示人要修行到不生妄想妄念,到達心無掛礙的智慧彼岸,極富人文意涵。
正巧2019年起香港、台灣、中國、美國局勢風起雲湧,定居台灣的李君毅,以最特色的造境,作在地情感的連接,呼應著台灣受國際矚目的局勢,這是他對現世的關懷,也對自身有所思考,於是除鼻頭角、龍洞台灣的海景外,2020年開始山景的發展,象徵台灣精神的《護國神山》是以玉山為題,有原住民歷史意義的《波羅密多福爾摩沙太魯閣》是描寫燕子口,《春暖花開待何時》繪出合歡山杜鵑盛開的逸麗,台灣地質景致豐富多元,《山外震眩》便描寫高雄月世界獨特的嚴峻地景,如此具有台灣內涵的作品逐一有感而生。

畫家透過山與海,表現台灣情感並非少見,但是如李君毅嶄新的創作高度,象徵性的手法,隱喻對民族國家和人類世界的省思,古典又當代的美學表現,真是獨樹一格無人比擬,更對中國水墨畫新傳統有了歷史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