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大象藝術空間館:【霍剛 - 幾何交錯的詩性空間】

2012-09-26|撰文者:採訪、撰稿/邱思瑋|攝影/謝婷婷|剪輯/李明峯


霍剛經由李仲生的引導從超寫實主義著手,確立日後致力於幾何抽象的探索,且因家學淵源的關係,書法對霍剛創作的風格也有極深刻的影響。

享譽國際的東方響馬

西方的幾何抽象符號與形式,融入中國文化的內涵成就了霍剛獨特的的繪畫語言。在看似長期不變的詩意抽象中,他就像是音樂家,將基本形式元素和色彩,不懈的重組、錯置,譜出一曲曲動人悅耳的交響樂。

1949年,隨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來台,隔年,入台北師範學校(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科就讀。求知慾旺盛的霍剛,對於學院式的教學方式感到乏味,在無意間看到李仲生撰寫關於繪畫理論的文章,開啟他對現代藝術的關注,並經由歐陽文苑的引介,隨李仲生學畫,並與吳昊、夏陽等結識。並於1955年底與李仲生安東街畫室的成員成立「東方畫會」,畫會命名採用霍剛的建議,意在力倡推動現代藝術創作的精神

霍剛經由李仲生的引導從超寫實主義著手,確立日後致力於幾何抽象的探索,且因家學淵源的關係,書法對霍剛創作的風格也有極深刻的影響。

神秘超現實主義

「你應該去畫含蘊你精神重要的畫。」─李仲生

霍剛始終將李仲生這句話牢牢記在心裡,並貫徹始終。初接觸李仲生的指導,他經歷一段適應期,雖然大量翻閱西方藝術思潮書籍及畫冊,但學院的框架仍牢牢地困住他的思維,直到無意間踏入超現實的領域,才脫離學院思考模式,不再以「寫生」而改以「想像」為霍剛的繪畫思想核心。

作為超現實主義的藝術家,通過後期立體派的抽象構成原理,並溶入了潛意識作用,表現出具濃烈的象徵兼具抽象意味的超現實主義繪畫,富有童話般的趣味,藝術家的性格在畫面甚為顯著。

幾何抽像的啟程

1932年生於南京的霍剛,自幼承家訓成長於書香門第,祖父霍秋崖是家鄉一帶頗孚眾望的書法家。家學淵博讓他寫得一手工整勁秀的好字,在長年耳濡目染之下,書法對日後個人畫風特色影響之深,自不待言。

霍剛的藝術遞變,幾乎只經過一次變化,是由神秘、想像的超現實主義,轉向充滿音樂性、幾何造型交錯的抽象繪畫。1964年,他毅然決然地只帶零星行李,便一人隻身前往義大利,尋找不同於東方繪畫的藝術世界。

義大利對藝術的重視以及藝術市場的活絡,促使霍剛開始思考自身所繪的超現實繪畫在這充滿藝術性的地域,是否能在這樹立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當時,硬邊主義的盛行,對他造成極大的衝擊,身處西方藝文風氣盛行的氛圍,對照來自台灣戒嚴時期的霍剛,使他在風格的呈現上趨於轉變。由幾何性的點、線、面,取代想像寫實的超現實作品。

充滿生命迴盪的詩性空間

「人是有靈性的,假如不能把靈性昇華,就太一般了。」─霍剛

霍剛的抽象繪畫,並非立即由具象轉變為抽象,而是逐漸將形象抽絲剝繭,並融入從小受書法訓練的影響,他將中國文字由形、音、義中抽離,還原最初基本的造型,成為創作靈感的元素。

他的畫予人永恆穩定之感,具有平和的靜態美,這種含蓄的寂靜,具有中國傳統文人畫精神,很合乎老莊哲學與禪學所稱的「空無」的境界。他借用西方的觀念與某些畫法而創造出獨特的藝術形式,中國畫法的明顯特徵是在單純的平面上經營,位置不受現實時空侷限,以空白作背景,陳佈物像,極富裝飾意趣。此空白不是空無,而是宇宙的本體,空白處充滿著生命的律動。

霍剛稱:「我嘗試去追求生命的本質,我畫中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象徵、一種啟示。我使用的技巧是為了達到精神的心靈空間,一種對人類及宇宙萬物無限嚮往的情愫。」從1964年開啟抽象式繪畫的霍剛,迄今,仍運用他的東方思維持續他幾何抽象創作。

富含東方詩情的幾何氛圍

他秉持著「循世間的真理,走自己的道理」,在繪畫世界裡,忠實地面對自己。

藝術家對和平、安靜以及性格上的理性,反映在減輕筆觸和肌理的變化,徐徐展現在畫布上的隨機符號,是一種不過度激動的詩情感動,這些空間對話的組曲,正是他生命熱力與時俱增的見證。

他的一些表面理性、規矩的幾何圖像,都在看似規律性的組合中跳出點點火花,閃爍間整齊的色面似乎都流動起音樂般的空間色彩,觀者還可以從這些諧趣又神秘的啟發中感受到一種東方的玄想。

霍剛這樣獨特的藝術表情,正是他獨特的霍剛式語言,表現形式很西方,但精神卻抒情得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