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紅野畫廊:【圓融性靈 有花堪折直須折 歌詠大自然的游宜群】

2012-04-24|撰文者:黎巧倩


游宜群新作展-展覽論述

出生於桃園的青年藝術家游宜群,長於書畫與歌唱。三十歲前作品即入選史博館與台美館典藏;2010年獲得設計博士學位;民國一百年奪下金曲獎最佳演唱。或許有人會問,「一個學書法的人如此跨足音樂與設計,他憑甚麼?」聽到這樣的質疑,殊不知認識他的人,均深感佩服他的認眞、謙虛與創意。從事教學的游宜群,認為所謂的「藝術」,並非全是束之高閣的藝術作品。「美」,是能夠貼近現代人心,實踐於生活層面的精神食糧。親近大自然、並從古聖賢書學習中道及佛法的智慧,是沉澱心靈與專注創作的不二法門;在這繁忙紛擾的社會中,人須時而尋得性靈上之圓融通達,且樂觀進取。

近年遷居至市郊的游宜群,依然保持多年來早睡早起的習慣,清晨四點即起習字,從四書、資治通鑑,直到近年的易經與佛經。他說,以前攻讀書法時,老師們要求學生練習歐陽詢的楷書名帖「九成宮醴泉銘」,但很多學生摹寫了幾年,卻不明瞭碑文的內容是在描繪貞觀之治的盛世。游宜群習字之餘,亦養成研讀古文的習慣,才知為何古人從小就要苦讀四書五經,力求「中庸之道」–先「修(身)齊(家)」而後「治(國)平(天下)」。當人懂得行「中道」,其心必不易被擾亂,做任何事即能專心無鶩,進而克服困難、「信手拈來」。長年茹素,游宜群也認為佛書中有許多人生哲理,能修身養性並可啟迪人們的智慧心眼。遇上失眠的夜裡,游宜群則享受起串珠的樂趣–不單是作為搭配服飾的配件,還可妝點家中的擺設。他深信當心靜下來了,做的事情也順遂了,人生離圓滿已不遠矣!

喜好大自然的游宜群,創作靈感多半來自生活中的事物;並以西方的繪畫理論作為創作依據,真誠地展現內心世界。一直以來,游宜群希冀將古人的水墨智慧融合當代的思維與創意,讓源遠流長的國粹藝術與時代接軌。《圓滿.華》創作個展中,五幅象徵五行的綠、紅、棕、黄、藍紫色的花卉作品,相生相惜如同法輪之運轉。充滿溫暖與喜氣的花卉草木如繡球花般團簇,好似宣揚著節慶的熱鬧或婚宴的祝福!游宜群以擅長的水墨線條為底,配合壓克力顏料繪出水墨的暈染濃淡,幻化成一幅幅充滿立體感與香氣馥郁的捧花。生命有其喜悅與成長,然而人生苦短、世事難料,花兒總有凋謝之時…了解黛玉垂淚葬花的你我,何能不知珍惜光陰?生命如曇花,一現猶如煙花短暫綻放,把握青春的盛開即不枉人生走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