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韋瑞畫廊:【從傳統中出新-讀莊連東的繪畫語言】

2014-01-04|撰文者:程代勒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美勞教育學系教授)


冀望不斷在實踐中求新求變,也試圖從嘗試中建立風格是藝術創作精神可貴的價值。因為敢於拓展新的視覺意像,所以繪畫語言便豐富多元;因為勇於試驗新的媒材技法,所以表現能量便充沛厚實。在面對後現代藝術思潮蓬勃發展,多元並置的時代,傳統與現代的承傳開擘、東方與西方的交融疊合,所有衝擊的焦點,歷經碰觸衝撞所擴散出來的新的藝術符號,是各種結合現代思潮與觀照的圖像。其中,牽涉到的是取捨多寡的問題-體察現代精神中涵融傳統的堅持是一種取捨;發揚東方晢思下擷取西方的長處也是另一種取捨。

歷經長期淬煉的歷程,可喜的是,中國水墨畫的創作觀念已然超脫傳統文人思考的既定模式,媒材技法的運用亦另闢更多探索試驗的可能,爭奇鬥艷的水墨面貌散發強烈的輾新訊息,彷如細訴出走傳統桎梏便是充滿期待的新意。事實上,取捨的問題永遠是創作者面對構思落筆前必須衡量清楚的標尺,創新的驗證絕非一昧的接近西方或自我意識的擴張。李可染的「尊重傳統,勇於創新」,道出深刻的涵義。奠植於傳統功力的基礎而不拘泥傳統的制約是大原則,至於如何取捨,端看創作者個人的領略。

連東在求學時代便是一位勤肯踏實的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兼習素描、西畫、水墨、書法等各類表現方式,因為努力用功,對於西方藝術特性與中國繪畫傳統精神,多所涉獵並奠下了深厚的基礎,因為了解,所以在面臨創作的探索上,連東具備取捨時的判斷依據,在進行水墨系列創作的探討中,可以依循清晰的脈絡發現,連東對於西方藝術優點的吸納,以及對於中國繪畫傳統菁華的保留,因為深怕陷入文人意識的窠臼,流於程式化的表現模式,它試圖從描寫台灣自然景觀入手,以「我用我法」的方式呈現台灣溪畔風貌的特性,並運用西方寫實的觀察方式進行畫面的佈局,以色墨相融的的表現手法呈現台灣山水特有的質感;因為避免流於文人狹窄的趣味與美感思考理,他讓自己的藝術領略,落實於生活及時代的情境中,從俯拾皆是的生活素材體會主題意義,進行美感觀照,以涵蓋各種不同的趣味來彰顯他的作品的寬度。

所以,連東的作品中,「溪畔意象」、「園林情懷」、「生命組像」、「生存法則」、「民間圖像」、「傳統省思」六個系列表現,可以觀察出他充分擷取各類藝術的長處,企圖營造水墨繪畫多元表現的可能。顯然,他的努力是獲得相當成效並值得肯定。不過,更值得嘉勉的是,在不斷找尋有別於中國繪畫傳統語言的過程中,連東同時也不斷堅持優良的傳統精神繼續發揚,譬如,墨韻層次的掌握、線條品質的表現、東方渾厚沉穩色彩的運用、悠遠意境的營造及含蓄主題的表達,都不失中國傳統精神的特色。

在變動快速、多樣混亂的藝術創作環境中,必然有所堅持也有所改變,取捨就顯得必須更多的智慧,同時也洞察一個創作者的真正實力,連東的藝術創作道路尚在起步,期待他不以眼前的成績為滿足,也祝福他不斷勇於自我超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