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韋瑞畫廊:【韋啟義自敘】

2014-01-04|撰文者:韋啟義


倘若要追溯我的藝術人生之緣起, 適可藉引南宋朱熹一詩代為答:「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當年就是憑著一塊畫布,教我看見了難以言喻的光與彩,那樣真實卻又夢幻,牽引出我對藝術癡迷不悔的心。時經卅餘年,現在我的生命之流,仍不停的流向嚮往的油畫不朽之路, 且進入創作意念翻湧起伏與自我期許攀升的另一階段。

在1993年參賽獲獎的肯定後,展開我完整而專一的繪畫生活,除了從事教學, 並與數家畫廊長期配合。前者對我有抽離自我和教學相長之效; 後者則有股強大的力量不斷鞭策並考驗著我。早年曾有仙人說我命帶「修行」,若果,我已選擇繪畫做為今生的修行課題,我必得在其間接受現實的錘鍊,明知艱難重重,誓願全力以赴。

我常覺得擁有「悟性」是比「財富」更大的恩賜,也相信愛迪生的「天才與努力」論,這是因為我很清楚看見出身平凡的自己,在繪畫的艱難歷鍊中,因著努力而有所得。就在「有所得」中,我體驗到人生中真實的歡樂,並因此不斷增長信心, 奮發向前!我是一位在臺灣生長與接受美術教育的畫者,但我在思考畫材時無國界,只有追求藝術的更上一層樓。藝術創作的可貴處之一是:不同的畫家即使畫著數百年來相同的畫題,卻因著「人」的不同,透過其每一筆觸、線條和用色,呈現的作品不隱不諱的反映了不同的生活背景、藝術內容和氣質。就是那份「不同」所帶來的驚喜與期待,使得藝術家的工作因此有了價值, 我以此深刻自勉!

我向來重視西洋素描的訓練,也偏好東方水墨的氣韻,在東西並致下,強調寫實又寫意的表現方式。「人物」是我最主要的研究和發表題材,不論潮流與時空如何轉變,人最關注的還是「人」--人類的情感、思想、行為...。通過對「人體」的嚴謹造形磨練,構築起我畫其他題材的實力;透過對「人」的表達,拉近了畫家、畫面與觀者的距離,賦予更直接的藝術共鳴。許多人笑問我,作畫時總是激動的憑空比劃著什麼? 我想那是我的肢體、意念在和繪畫的節奏共舞吧! 色與墨、線與調在畫布上碰撞交疊所譜出的樂章,是我創作中不斷追尋的興味與極大的成敗因素;當我越能掌握節奏,便越能夠在畫布上釋放更大的能量與產生更大的迴響。

畫者的任務乃是焙煉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觀照整體的佈局取捨能力,能主觀表達出自我的藝術內涵。羅丹曾言:「 尊重傳統,把傳統所包含的永遠富有生命力的東西區別出來...告誡你們要不斷探索真實,阻止你們盲從任何一位大師。」藉之做為教與學時的惕厲勉言,期許更臻真善美的繪畫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