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藝境畫廊:【在磨光的黃銅裡 照一照曠野和天空 ----徐睿志、蔡潔莘、謝怡如、林慧姮 四人展】

2012-11-16|撰文者:藝境畫廊


隨著二手市場的蓬勃發展,藝術家作品價位陸續進入高峰,剛邁入市場的作品價格成長尚待時日,因此發掘新銳藝術家成了畫廊與收藏家主動積極進行的事情。這波藝術收藏的轉向,除了受到資金考量的影響之外,另一個因素則是源自於新世代美感經驗的來臨。歷經了九十年代以來,受卡漫文化影響的臺灣當代藝術創作新人輩出,形成一股不容忽視的新世代美學的力量。卡漫潮將藝術創作帶出了狹義的藝術史脈絡,流行文化或設計語彙成為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無疑的也拓展了藝術審美趣味的面向。

藝境畫廊自11/24起,推出徐睿志、蔡潔莘、謝怡如與林慧姮四人展,他們是出生於八十年代、成長於九十年代的新銳藝術家,作品從表層符號、圖像構成到內在思維,呈現出明顯的個人特質,徐睿志的樸實溫潤刀工、蔡潔莘幸福愉悅的手感、謝怡如舞台般流動的詩意、林慧姮在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探索,他們如琢磨黃銅般的深化思維,釐清創作之於個人的意義;在表現各異的作品中,如仰望曠野天空般的深廣,令人期待。

嬉戲中前進:謝怡如、林慧姮的意識流繪畫表現

從林慧姮的恐龍與謝怡如童話般的圖像可看出流行文化與設計語彙在這個世代所帶來的影響,然而,「意識流」繪畫風格卻是二人創作思維的共同點: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創作主題不受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繪畫性與裝飾性參合的表現;更重要的是,想像的思維在畫面上不斷的流動著,無論是畫者、或是觀者。

2010年自臺南藝術大學造型藝術研究所畢業的謝怡如(b.1983),擅以表現劇場般幻化變動的場景,鮮豔螢光的色彩攫取觀者的視線,並因將手繪的流動感凍結於畫布上而獨樹一格,畫面中人、環境與生物之間流動著一種微妙的關係,歡愉、熱情、疏離、憂鬱……不曾停歇。她曾獲2011年臺灣美術新貌展第一名,作品〈不能消失感一2〉典藏於臺中市立港區藝術中心,〈跑去那裡跑〉一作則典藏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在充斥著精工卡漫型雷同風格的創作中,謝怡如帶有手繪感的作品更顯難能可貴。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的林慧姮(b.1985),曾獲2009年張心龍美術創作獎、2009年桃源美展,曾以「恐龍」為主題的系列創作,受到畫界矚目的新生代畫家。近期作品帶有很強的書寫性,從一開始藉由恐龍反映無法存在的風景片段,如夢似幻的真實,到近期模糊恐龍形貌,將一些顏料碎塊組織而成的抽象景象,試圖打破各種疆界,尋求心靈的自由,流動性的筆法塗寫出內心的獨白,炫麗跳動的色彩透露出青春的詩意。

緩慢重於速度:徐睿志、蔡潔莘帶有樸實設計的手藝感

徐睿志與蔡潔莘的作品充分展現「手」的技藝,從手帶出「人」與「心」的溫度。徐睿志「十七度綠光」停留於母親電話關懷的時間與氣溫;蔡潔莘「微笑吧!女孩」看到少女對「愛」的依戀與期待,藝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藝術是來自於活生生的生命故事。

畢業於東海美術系、北藝大美術創作研究所的版畫家徐睿志(b.1982),曾榮獲2009年大墩美展版畫類第一名。長期居住在臺中,過著極簡樸的生活,以誠懇的態度堅持創作古樸質感、小量印製的手工版畫創作,尤其擅長流程控制難度較高的「複刻版畫」。這些手工版畫刀法準確精緻,蘊含溫和的色調以及流暢的刻紋線條,題材取自恬淡的日常生活風景,如午後時光、友人家中的景緻,因而同時顯現出饒富趣味的浮世繪精神與視覺美感。

擅長紙漿雕塑的蔡潔莘(b.1982),注重當代快速繁忙的生活基調底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相較一般雕塑常見的石材與銅雕,蔡潔莘選擇了更具溫度與柔軟的紙漿作為創作媒材。她關注人類獨有的情緒表達方式,以紙漿捏塑牽手、微笑等肢體動作,傳遞存在你我生命中幻化無形的感知。蔡潔莘2010年畢業於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她曾榮獲2009富邦藝術基金會粉樂町藝術大使,第三屆與第五屆桃源創作獎、《雕刻的五七五》金獎、與港區立體新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