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雲清藝術:【黃坤伯 - 繪出真實的空靈】

2012-07-19|撰文者:採訪/陳潔|撰稿/吳采揚、陳潔|攝影/戴璽軒|剪輯/李明峯


低調而不張揚,卻在光影灑下的枝微末節處、花瓣凋零的邊緣,溢滿空靈而溫厚的情感—黃坤伯,一個把禪宗的心靈境界,鏡像至實景上的藝術創作者。

回到根本的追尋

黃坤伯2006畢業於台藝大造型藝術研究所,目前在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進修中,並同時於各大學教授美術。主攻西畫的他,作品以油畫及版畫類居多,主要創作題材則為「寫實靜物」及「人物肖象畫」。

黃坤伯的寫實作品,從物象的呈現,回到最根本的人性去追尋,以禪宗虛靜空明的本性去感悟眼前的景象,單純的物象卻並非膚淺的直覺主義,超脫了寫實繪畫所單純呈現的真實。

『所有事情到後來,都會回歸到人的本性去追尋,而不在於物慾名利的爭奪,小時候每天都可以很快樂,因為笑是一種簡單的事情。』

空靈。寫實。鏡像

談及寫實繪畫,觀者會提出共同的疑問:在手機、數位相機拍攝功能普遍的現代社會,寫實繪畫該以何種角色存在?

黃坤伯用他的作品為觀者們做了解答。拿著畫筆要描繪世人內心情狀,有各式的感情可以傳達,熱情如火的、孤僻乖張的、野性肉慾的、雅致優美的創作… 但黃坤伯的作品描繪是一個“空”、一個心靈的無狀態,他用寫實繪畫,呈現了自己對於哲學、藝術以及人生的觀看方式,看似複雜的想法實則單純得令人動容。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在創作中,黃坤伯化身成一面鏡子,用藝術家純淨的心靈,溫柔的反映出物像粹之美,黃坤伯說,創作並不是刻意與禪宗美學做鏈結,而是漸漸的,在作品產出之後,體認出自己作品與禪宗美學做了印證。

『畫面上的呈現,對我來說是一種心境的表達。』

藝術家的眼睛是一面單純反射所見的鏡子,作品就是純淨內心,禪意的面貌。

跨領域的追尋,從油畫到版畫

大學時代的黃坤伯,創作多為油畫及水彩,對寫實繪畫情有獨鍾的他,在純粹技術上的操作很早就已經架輕就熟,然而真實的臨摹雖然不成問題,卻發現到自己作品無法感動人心。
『好像只是在畫表面』這是他對自己當時作品的感想。

在碰到挫折的情況下,大約有兩年的時間,黃坤伯沒有任何的油畫新作,並且將藝術學習領域轉移到版畫上,這段期間裡,他請教了在台藝大教授版畫的鍾有輝老師,深入學習版畫技法。而特別的是,黃坤伯發現在版畫技法裡,有一種稱為「美柔汀」的呈現手法。美柔汀是早期用來複製肖象畫的版畫技術,其特色就是可以很寫實的表現,細膩的光影和氛圍,黃坤伯從中得到了許多啟發,並開始了他的版畫創作之路,原來進入瓶頸的油畫創作,因為版畫的新元素,黃坤伯的作品靈魂跳出了過去的框架。

為當代社會留下紀念

對於當代議題,黃坤伯做了一系列的作品『台北當下』,描繪現代都市社會各種人物的面貌。

『當代這個詞很廣,有時候看到嬰兒車推的不是小孩兒是寵物,覺得非常妙,這可能十年前部可能發生的,但是在現在,我們在路上可能就會看到』

訪談過程中我們嘗試從『台北當下』系列,瞭解黃坤伯對當代的看法,事實上,對他來而言,這部份的表達非常強烈。黃坤伯的作品中,無論靜物畫或者人物肖象,都不乏現代性的符號題材在其中,他以近幾十年開始從事繪畫創作期間,對社會的觀察為藍本,勾勒了少女、珍珠奶茶、漫畫、言情小說等題材,作為創作的元素,黃坤伯以古典繪畫的構圖方式,讓置中的人物肖象顯得肅穆沈靜,原來我們認為乏善可陳的現代生活,突然之間,被認真的描繪紀錄,並一般的主觀批判或讚揚,只是藝術家柔和卻溢滿情感的看見了,彷彿靈魂攝像機拍下,這個時代人們靈魂的面貌。

作品非關批判或讚揚

油畫布上用色溫婉,桌面擺放著乾燥過顯得凋零的植物、裝水透著光的玻璃瓶、幾張散落的紙牌,透過黃坤伯的畫作,彷彿在窺看此人的內心,而就和他本人一樣,黃坤伯是個性低調的人,作品顯得不像許多藝術品,那麼具侵略性、張牙五爪。

觀看黃坤伯的作品,一般觀眾喜歡探究他作品中所運用的象徵符號,例如藝術家在靜物畫中的運用的現代物件,黃坤伯的看法很簡單,他認為,象徵符號在它作品上的運用,並沒有那麼絕對,例如鳥籠,它可能同時是家、也是枷鎖的象徵,面對現代社會的議題,黃坤伯在創作中,傾向於接受,接受這個時代的面貌,而非抵抗批判或者歌功頌德,對應了禪宗在看待事物的看空與頓悟,同樣的概念,在面對生死這個議題時亦同,『花開花落』這幅作品,正是將植物的週期看作是生命的循環,黃坤伯創作的靈感來源正是古代禪師的悟道。

『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在一切感官至上,五光十色卻異常空虛的現代人看來,這樣的作品,彷彿是冥冥中人們所追求的心靈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