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美術 River Art:【真相的告白 ——陶藝家張山的異想世界】
2016-01-30|撰文者:莊秀玲,藝術家2016年1月號488期
真相的告白
——陶藝家張山的異想世界
文/ 莊秀玲 圖/ 張山
張山的創作談的是生命,不是死亡。這讓我聯想到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的一句話,「生命自己會找出路( Life finds a way.)」。
學陶歷程
1960年生於苗栗銅鑼的張山,國小因老師的鼓勵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上了國中更唯獨繪畫持續表現優異,於是在老師的協助下,考進新竹師專美術科。年少輕狂的他,對學科不上心,對民俗體育、做風箏、刻印章、畫漫畫、畫抽象畫等,倒是一直十分有興味。1992年,進入教職十餘年後,張山給了自己新的期許:學好陶藝、尋得另一片天地。當時他所任職的新北市泰山國小及北新國小,對於陶藝教育非常支持,透過新北市政府所開設的陶藝種子教師課程、教師研習課程與職訓課程等,加上他看書自修,一點一滴地建立自己的製作技術與知識。為了督促自己,張山還以一年一張獎狀或一檔個展的目標,積極創作、參加各種比賽,並於1995年完成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美勞教育系的進修,因為他認為再忙再累都要堅持自己的理想與興趣,把握當下、努力前進。張山剛開始接觸陶藝是先從製作茶壺開始,兩三年後發現茶壺不易在競賽中凸顯個人特色,也無法全然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於是轉而思考長期關懷的海洋世界,從環境汙染對海洋生物影響的議題出發,以陶瓷材質的擬真技巧形塑了個人作品的特色,近年來則以公仔商品的流行現象為主題,傳達自己對於時代世事的觀察與看法。二十餘年來,他努力不懈地創作,贏得了不少的肯定,如2008年台灣國際陶藝年展評審推薦獎、苗栗陶藝競賽第一名;2009年更獲第六屆台北陶藝獎創新組首獎、彰化縣第十屆磺溪獎立體工藝類磺溪獎、第二屆台灣金壺獎設計競賽銀獎、苗栗陶藝競賽優選;又2010年台南南瀛雙年展南瀛獎、2011年第三屆台灣金壺獎設計競賽銀獎、2013年第四屆台灣金壺獎設計競賽佳作等。2011年自教職退休的他,成為專業的創作者,現今為亞太創意技術學院駐校藝術家,即將展開全新的旅程。
海洋的死亡紀事
相較於對山景毫無所感的張山,也無法說清楚為何海洋能為他帶來澎湃的情感;每當面對著大海時,總是沒有由來地、自然而然地,像是翻攪起深藏心底已久的炙熱情緒般,就是感動、萬般感動,他是這麼地說的。無垠的大海孕育著繁多的生命,幾億幾萬年來不斷地新生、也不斷地逝去。也許是無限、也許是永恆,觸動了他的心弦。經常到海邊觀察生態變化的張山,來來回回地看著許多生物的消長,也看到人為的破壞與汙染。2002年底開始以魚、蟹、貝等生物為造型,表現運用化妝土擬真的技巧,將這些寫實描繪的生物造型逼真地轉化如金屬般的質地,傳達工業化環境對於大自然存在的影響。如2008年台灣國際陶藝年展評審推薦獎《殘存》、2009年彰化縣第十屆磺溪獎立體工藝類磺溪獎《殘存》,作品中獨見螃蟹的大螯,遺世孤立狀,表面猶如鏽鐵般或閃耀金屬光澤的質地,螯的另端由內而外地裸露了如水管般的管狀物或建築用的鋼筋鐵條等,彷彿這生物有著自然物的外貌,卻如假包換的是人造之物,卻又既已死亡又得成為千年難腐朽之軀,成為一種無價值的殘存者。又如2009年第六屆台北陶藝獎創新組首獎《台灣海洋死亡帶》,彷如來到一片沙灘地,大螯仍孤立於旁,散落一地的是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雜物,如炒鍋、車牌、公仔、工具、動物骨頭、貝殼、木頭、手機、玻璃罐、骰子等。大部分是用陶瓷仿製而成,少數是現成物。彷彿暗示了在死亡線上,生命與生活中瑣碎物品之間孰輕孰重的提問,也控訴了現代人對生命的意義、對生活價值的追求,已到了麻木不仁的狀態。2014年的《進化》、《海洋紀事》、《共生》更進一步地強調了人類與大自然是進化與共生的觀點。過去幾百年來人類的工業化技術與過度消費的生活習慣,已嚴重影響了大自然的生存空間,此刻,大自然的進化就是反撲,要向人類爭取生存的空間;人類與大自然新的「共生」關係已經展開。這是人類社會的「假象」與生命「真相」的相互告白,原來美好的共生關係已經不再了,如《進化》這隻生鏽了的鐵魚,頭上有著人腦形貌的淺浮雕,身上滿佈了刀、矛、鑽等金屬工具或武器,睜眼露齒地表現即將衝出的怒氣。魚不魚的,是防備性的武裝,還是侵略性的撻伐,其中蘊藏了一股嚴肅的反諷意圖。是的,「自然不需要人類,但人類需要自然;自然不健康,人類就不能存活。」期待人們對待大自然的觀念與態度有新的覺醒與行動。
反消費的情事
大約五、六年前,張山開始對公仔商品流行的現象產生了興趣,一方面他想直指的是當代過度消費的商業模式與文化,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童心未泯,想俏皮一下,表達自己反消費的立場。1970年代流行的大同寶寶、凱蒂貓、機器人等公仔,以及時下流行的鋼鐵人等,都是他塑造公仔偶像的主角。作品的表面處理大致如同前期「海洋」系列作品,多半以鐵鏽質感或金屬質感為特色,公仔們的臉上都有睜眼露齒地暴怒狀,額頭上更有爆青筋的浮雕飾紋,身體上也會出現當下流行的術語或台灣民間諺語,如讚、發、和氣生財等,也使用一些俏皮的台灣俚語,如畫唬人、騙錢人等為作品命名。在這些熱門熟面孔的公仔中,張山期待透過陶瓷擬真的獨特技巧,先引出人們的好奇感,在裝飾細節上傳達他想傳遞的觀點。如2014年的《馬上賺》,以民間宗教神祇中牛頭馬面的傳統形象改造,將馬面結合機械人般的曲直身軀,高高豎起耳朵,瞪大雙眼與雙鼻口,裂齒咬著大煙,彷彿就要噴出甚麼驚人的話語;作品名稱是台灣生意人喜歡的諧音俗語,蘊含了人們對財富的急功近利、想要馬上獲得回報的祈求,也暴露了對神祇的過度期盼與內在欲求不滿的心態。而2015年的《佛兔》,這圓頭方身的兔子,爆青筋、瞪大眼,但胸前一串大顆的佛珠,加上耳上刻了「和氣生財」的俗諺,這是多麼矛盾與諷刺的現象,但卻經常出現在生活當中。張山更於2015年《鋼鐵Kitty》中,直指大眾對於凱蒂貓商品的瘋狂癡迷已墮入迷信之列。此如冰冷的鋼盔與身軀已將可愛的凱蒂貓完全改裝成看不見表情的機器人,而額頭上的「氣」字與胸前的「發」字正好消弭了凱蒂貓的日系色彩,脖子上綁了一條紅色緞帶,就如同傳統民間信仰中佛像已開光的示意,象徵了追隨者眾多。此作品看似新穎、風光,為凱蒂貓裝扮了新模樣,但十分諷刺的是,它所傳達的是人們對消費性商品的需求若渴已如鋼鐵不敗,但也因此失去了活潑的生氣。張山他個人比較像是2014年《台灣囝仔》這件作品。這個以大同寶寶為原型的公仔,是道地的台灣產物,披上黑色披肩象徵行俠仗義的俠客,但其頂上戴著怒髮衝冠狀的紅帽,額頭上滿佈了青筋,張牙裂齒地怒視著,像極了熱血又憤慨的年輕人。他的童心未泯表現在2015年《SuperHero》、《重裝上陣》作品上,他能細心完成繁複的機械結構,亦能唯妙唯肖地運用陶瓷擬真的特性,再現鋼鐵般的質地。但他對於任何表現止於淺層思考的現象,充滿了批評與反諷;他反對過度消費性的商業文化,所以他不花錢助長此風,卻自己創作了公仔玩偶。他是運用了具象的造型、象徵性的圖騰與意義明確的文字,拼湊組合成他想傳達的訊息,亦即人們需要抽絲剝繭地回到最初的需求與期待,不做過度的消費與開發,才能為大時代創作美好的未來。他真正想傳達的就是,珍視生命的存在與自我存在的真正價值。
真相的告白
張山創作的理路是,一在大自然中反省,二在人造物中反思。讓生命的「真相」招喚出人類社會的「假象」,唯有兩者暢快地相互告白,共生的關係才能再一次穩固下來。是否,人們經常使用破壞大自然的方式來創作許多無濟於增進生命價值的人造物,這實在是沒有道理的。人們應該自過度消費的習慣中甦醒,回過頭來認真地看待因人類一己之私所造成的其他生物的存在威脅,以及人們如何地毫無反省力地毀掉內心的寧靜與平衡。身為教員的張山,熟稔敦敦教誨的方式與意義,但他也認為,凡事不用正經八百。於是,在創作上他選擇走在輕鬆看待又嚴厲反諷的模糊界線中,用一種溫和但堅定的戲碼,領著人們走進批判的省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