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大雋藝術 Rich Art:【存在的溫度 - 讀蔡尉成的創作】

0000-00-00|撰文者:張正霖博士(國立台灣美術館研究員)


一.
閱讀和觀看蔡尉成老師的作品,總是由一連串愉快的體驗所組成,在某種程度上,我私心認為,欣賞蔡老師的風格獨蘊的雕塑創作,本身就像是品茗的過程。有時醇厚,有時清雅、有時韻味曲折、有時層次分明,但總有種溫度存在,讓人玩味再三。物與人、物與記憶、物與生活,在藝術家的巧手下,不再只是抽象的觀念,而是重回它們鮮活、有機、生動的真實狀態,讓觀者不僅感到可親,更能與自身的生活經驗不時地產生連結,泛起回憶的漣漪。

以回憶為路徑,在你我彷彿都曾擁有的回憶和體驗的支撐下,蔡尉成的作品其實指向了一個甚為本質的事物,那使我們感受到世界存有、躍動著的那個東西,藉由它的幫助,讓你我好像在擁有眾多的相似間,仍顯得如此不同的東西。那便是生命不斷向外張望、探索的那股動力,而藝術家則是通過造形的魔術和勞動,為我們捕捉了這股源源不絕的力量。而在蔡尉成的作品中,我們不只看見了這層生息和張力,作為擁有才氣的藝術家,我們更能在他不同時期的創作中,看見愈發成熟的個人風格、愈發圓滿的表現性,以及突出的審美趣味,讓人難以停止細細品嚐。


二.
有關洋溢和醇厚的審美趣味,我們不妨從蔡尉成2000年前後的《阿喜系列》讀起。其中,以兒童為主角的人物,用輕快、活潑、充滿生氣的姿態,靈動的在空間中跳躍、穿梭、連結,透過人物和空間的有機結合,讓我們重新發現了單純之美、童心之美,這無疑是在所有語言和詮釋活動之前,早已自存的世界。也因此,當我們在觀看這些作品時,常會有種會心一笑的喜悅,似乎早已見過這樣的場景,同樣經歷過這樣的心情。但這樣回返初衷的創作,又往往是必須在經歷過人事後才可能生起的體會。有時體會的越深,也才能瞭解到人生中最初的況味的甜美和繾綣。這也說明了,當我們常常在面對蔡的作品,會有恍若是遇見了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般的親切。

蔡尉成創作於2009年的作品《一輩子》,2011年的《出頭天》,2012年的《改天》、《知天命》等作品,都給了我們非常強烈的親近感,在造型飽滿的作品裡頭似乎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情感和思慮,等待著觀者探掘,或者期待向眾人述說。細細思量,這大概便是蔡的作品秘密的地方,他所完成的不是僅屬於他的創作,竟也同時敘述著你我未曾用言語詮盡的心境。心與物,在作品的造形和內涵中發生交集,從而讓成為審美對象的作品飽滿著溫度。或許,我們可以這麼說,蔡尉成的作品是有人味的,並不斷由人性的河流中汲取力量和感觸。這在許多時候,更讓他的作品常興起意在言外的瞭然、了悟和同理,賦予了他的作品很高的完整性,種種肌理、形狀、色彩、對比、動態等元素都因此充滿了寓意。


三.
舉輕若重、舉重若輕,蔡尉成的作品若我們再將視線轉向他另一成熟的創作《七十二變系列》,便很難不為裡頭不受框限、自在自得的表現力而讚嘆。所有的元素儼然巧妙的在的雕塑作品中融合,成為一個巧妙流動的藝術整體。造型上的勻稱、適切,量體與主題的相互呼應,物質與詩意的碰撞,每個作品中的轉折諒都經過美感和風格語彙的洗練,從而成功地、輕盈地包含起人間情景、人世感悟的韻律。

出色且風采獨具的造型,是雕塑家的武器。他們讓創作意志走入三度空間之中,成為審美的客體。作品佔有量體,同時還擁有深度,觸動著你我的感官和心靈,意義由此縱深蔓延,構築為有情空間。觀者不正可看見,蔡尉成作品中人物的姿態和面容,無論是笑、是沉思、是低吟,就像是你我內心世界的映象或倒影嗎?兩兩之間,對映成雙,意趣總在其中滋生、盎然。

然而,蔡尉成作品的傑出之處,除了悠遊地在空間維度中穿梭外,他的創作還懷抱起無以替代的時間深度。某種程度而言,我認為時間的深度對於他的創作美學而言是更為關鍵的。失去了空間,作品和意念將無以憑藉,但失去了時間維度,對於生命流變的領會,和對於蜉蝣人生中美好光陰的想望,卻都將毫無真實性 -正因為有看不見的時間,你我的人生也常會有看得見的悲喜。時間作為恆常變化、且具有廣闊縱深的事物,總是席捲著眾人,成為你我共同的潛在記憶。作品透過它才得以被融入更大的意義和情感的河流中,使之閃耀動人,猶如河面上美麗的光影。如是去看蔡尉成的作品,如他2014年所創作的《膽小鬼》、《忘了》、《本來》、《片片》、《濕了夜》等作,在理解其中蘊藏的時間秘密後,各種人物、雲朵、亮暗色澤、手足舞蹈……,或也悄然牽繫起對人間悲、喜、愁、樂的諦觀了吧。

時間與空間的結合,成就了蔡尉成的藝術。他的創作,在「時-空」與「情-物」交集的流域中,產生了多面向的觸角供觀者撫觸,有對於鄉土和成長歲月的記憶,有對於久遠寓言的現代移情,也有對於當代生活情境的細膩粹煉,等等形態、意趣、巧思,構成了他個人的創作系譜,像是韻律悠長的交響曲,點點滴滴、娓娓道來。而在眾人拈花微笑的欣賞他的系列作品的同時,在富涵風格的真趣味中,我們也愈發看見創作者完整的性格,一個真實的、擁有審美表現力、飽含情感的人。


四.
審美是感官的科學,但它所依靠的不是邏輯和分析,而是依靠作者和觀者的直觀、移情、同理和綜合判斷(synthetic judgments)。藝術家透過直覺、靈感和銳利的美感捕捉,讓審美的愉悅和生命的切切體驗,淋漓盡致地走向觀者,使藝術閱讀和感受成為可能。

打動觀者,才能讓觀者愛上你的藝術,藝術總是懷抱著溝通意義的,就像一座此岸的現實和彼岸的體悟之間的橋樑。這點上,蔡尉成的藝術語彙無疑是動人和精湛的,如他在2014年起開始著手進行的飽含著幽默及情思的創作,有些以靈活變化的量體尺寸,以超過一般理解的人物大小,吸引觀者的注目、開啟後者的想像力,樂趣湧然而生。立意拆解尋常,卻與尋常有著千絲萬縷的情感,或許正是蔡尉成的藝術引人入勝的地方。

在微笑和低吟裡,蔡尉成的創作在過去十多年的光陰中已走得很遠,為自己樹立起難以取代的風格。在此處,我們也不該忽視他的藝術與這片土地之間的關聯。我所述說的,不僅指涉他與臺灣藝壇的雕刻和造形藝術浪潮之間的對話,更為重要的是,在蔡尉成的藝術裡,我們得以看見對於土地的情感,以及踏實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的化身。島嶼造像、茲土有情,這或許正是他的創作最最吸引你我的地方,也因此獲得源源不絕的生命。存在的溫度,正是因為她與人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