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赤粒藝術:【山.渺遠:金浩得的「肉墨」世界】

2017-03-08|撰文者:文貞姬


韓國畫家金浩得的創作世界是與墨的激烈戰爭。他的作品展開如大自然中的跳動墨水世界,這一墨的物性體化(embodiment)的自然法則如歸來般展現出來。針對其作品世界討論,可以在「水墨畫」的範疇內展現人文學的性格,擺脫傳統的「水墨」而是以一種革新藝術開創出的「肉墨」世界。金浩得的墨在平面藝術上來看,具有實驗的獨立物性世界,並一直以裝置作品來對墨進行挑戰,這點與其他水墨畫藝術家截然不同。他製作出的水墨筆觸,轉用單純物性的墨水,通過物理力量完成。

2014年的作品《風景》,畫面上佈滿了粗糙的筆觸,整體而言看起來有「肉墨語言」。感覺自己受到畫面上筆觸走勢的影響,視覺與身體互動、對應。畫面結構由筆觸厚重的橫向水平線所構成,成為所有動態的原點與基礎軸線,控制作品本身與觀看者的視覺和身體動作。因此,作品與觀者之間互動呼吸,循環地「融會」。《風景》所生成的時空互動性,並沒有停留在畫布上,而是從畫布的前方與後方擴散出去。觀者的視線被展開的時空所幻覺,體現了「山外山」情境。

此次展出的《山.渺遠》系列,和2014年的《風景》有連續性。除了水墨材料外,還以壓克力顏料在畫布上展開寬闊的山勢,彷彿與朝鮮時代鄭敾的《金剛全圖》(1734年)產生靈光般的超越時空感。這通過金浩得視覺經驗而來的「靈光」,確實形成其作品中金剛視覺與手指身體的合一,產生了通靈山水。金浩得為了製作出完善的畫筆,拋棄毛筆做為媒介工具,將畫紙浸泡在墨水中拿出來,這樣反覆進行着,然後再將一張張的畫紙空出長間隔排開,這樣誕生出來的一幅幅作品,可以直接讓人感受到墨的世界。

對於金浩得來說,墨並不是簡單容易得到的媒介物質,而是創作在平面(繪畫)和空間(裝置),不斷地畫業生涯裡,不辭辛苦奮鬥積累的成果。他在韓國朝鮮日報社主辦的《搖動,停頓-之間》(首爾,朝鮮日報美術館,「第15屆李仲燮美術獎獲獎紀念展」2004年)的展示。通過這些個展,金浩得在平面繪畫的畫紙(韓國楮皮紙)上追求展現大型畫面形式,在這裡他超越時空所描寫的擴展行為能量都是通過「積筆」的實際觸感得以成就,也就是一種將自己身體經驗構造成的「肉墨世界」。金浩得通過《搖動,停頓-之間》的展示為契機,爾後將近10年持續不斷地努力下,可以大致發現其墨的世界的兩種取向。一是將身體可以聽到聲音的感情表達出來的「聲墨世界」,再就是將形象的平面繪畫造型在時間和空間移動的動態表現出來的「形墨世界」。

本次展出的《瀑布》系列作品就是例子,將快速流淌在瀑布的水,用平面形式再現出來。就好像將嘩嘩流淌的流水,觸碰到岩石的水波聲音用墨表現出來,給人真實的感受。這種方式在他2007年的《激流》、《瀑布》等作中已有所見,即將水的速度感用墨表現出來。用聲音構造墨的意義,在金浩得的作品世界裡,還進入第二階段到通過「像」(image)讓人聯想到形墨世界的方式,可說「形墨界」,更加樹立了「墨」的個體性。

這次展出的《山.渺遠》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導入藝術家自身行為的現象。這或許是將墨的存在他者(the other),認定客觀創造出距離感。面對這些作品的欣賞者,會認為也許這就是藝術家將自我感受到的自然萬物的情緒表現出來的方式。形式上的「墨」猶如將藝術家本身的情感用同一性質表現,這種表現世界裡可以感受到「形墨」之間的緊密結合。

金浩得並不停滯於此,還擴展至裝置作品,最終創造出空間形墨精神。2015年在韓國大邱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大邱三部曲;金浩得》中展現的裝置作品《搖動,停頓-素描二》就展示墨質本身的簡化形象。他的裝置作品是持續地平面和空間造型的互動實驗中產生的,同時還不能將「聲墨」和「形墨」之墨分離,而兩個墨界在協奏合成造出「協墨」界裡,呼應協和視界。

本次展出的作品《山.渺遠》是可以看出協墨界之一。類似這種作品的嘗試曾在2011年展出的《搖動》中表現出「風聲」,「水波」等聲音和形象的合成,可以感觸到聽覺和視覺的新世界。這種協墨界又一次在「風景」中強調出其視覺感,更加宣揚了其之前用聽聲表現出墨所展現的物體化。

既是墨的繪畫又是墨的裝置,金浩得的作品世界樹立了聲墨和形墨,又把協作起來構成協墨,加以超越,表現出延續的強大的生命力。他通過不少時間的手指畫體驗,得出「肉墨」的造型語言,這也可以說是將金剛山水的「靈光」的世界用自我直接用肉體實踐出來的山水墨。他的創作行為僅僅通過而創作出「肉墨」世界,擴展出墨的媒材的建成而具有藝術特質。(今藝術294期封面故事56,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