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尊彩藝術中心:【持續拓延的現世寓言 — 閱讀王建文的「觀星者」】

2017-08-15|撰文者:孫曉彤


距離上一次的個展「視覺邊境」,長期旅居法國的台灣藝術家王建文,睽違四年後,帶著十幾件的新作,在台北的尊彩藝術中心推出個展「觀星者」,展出創作為2016年至2017年的作品;除了創作者一貫使用的油畫媒材之外,這次也發表了一件名為《觀星者系列-傑克與魔豆》的立體作品,延展了新作「觀星者」系列的表現形式。不同於以往純粹視覺的表現,藝術家特意編寫了幾段關於「觀星者」系列的文字情節:一艘並未按照預定行程進入軌道的星際觀測船,在無故失蹤數年後突然出現,陸續傳回一些關於地球未來可能的奇異影像—那可能是某種記錄文獻,也可能是未知將來的預言。王建文以此為起點,展開了一場關於文明、自然環境、人文社會等種種現象的探索過程,以繪畫為敘述方式,在介於具體和抽象的視覺呈現中,描述帶有科幻意味的個人想像。

王建文的「觀星者」系列的故事根源,來自於上個世紀的70年代,美國所執行的無人太空探測衛星計劃之中的「航海家計畫」(Voyager program),其中的兩個探測衛星「航海家1號」與「航海家2號」皆於1977年發射;原本這兩個衛星的任務是針對太陽系的行星進行探測,但至今它們仍持續航行,成為距離地球最遠的人造物體—其中,「航海家1號」已經距離太陽超過186億公里,抵達了太陽系邊緣的星際空間;而「航海家2號」則距離太陽152.4億公里。目前,天文學家們持續與這兩個持續旅行中的探測器保持聯繫,它們仍不斷回傳數據,提供更多關於神秘宇宙的訊息。

值得一提的是,「航海家1號」與「航海家2號」被賦予的「任務」不僅是單向地蒐集資料,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的微型載具:這兩個人造衛星各自攜帶了一張鍍金的唱片,其中包含了來自地球的圖片和聲音,在封面上有符號和圖示說明如何操作這張唱片和詳細指示地球所在的位置 —這些訊息能夠讓取得這張金唱片的任何一個星際文明、外星人、甚至是未來的人類,還原並獲取其中的內容—就像投入宇宙汪洋的瓶中信,在無垠的黑暗中等待被開啟與知悉的可能。

客觀世界裡的探測衛星,被賦予了理性科學的觀測任務,以及對於未知感性懷想的期待;藝術家則透過個人的行動,持續延展這介於真實與虛構之間的渾沌。關於時間和空間交織構成的複雜維度,顯然是王建文長期以來在創作中實踐的議題,他在2013年「視覺邊境」的創作自述中,曾如此寫道:「我在畫布上創造了一個世界,一個形體抽離的世界;一個無從知曉何處是自己、何處是他人的曖昧世界;也是一個處處是自己,沒有邊境的世界。畫布上的世界裡有各種元素,光與影、空氣與聲音、文化與文明。我在畫布上藉由形體的剝離,讓色彩融入彼此的邊境,試著編製出我腦海中那個模糊又清楚的世界。」

創作者主觀的介入,是對於客觀世界的唯一理解方式;所有來自外在的訊息都必須經過內在的理解與詮釋,而後轉化為表達的內容。如果說王建文在「視覺邊境」的系列發表中,選擇以光、影和色彩作為主要的繪畫元素;那麼在「觀星者」系列裡,藝術家則是在先前完成的基本架構上,滲入了更為多元的視覺符碼,增加了個人語言的厚度與層次感。這些隱藏在真實和虛構的間隙中的情節,王建文選擇了帶有科幻小說意味的文字和標題,使得那些景致迷離的色彩畫面,彷彿被注入些許細瑣的不安與焦慮,那些藝術家提及關於城市光害、海洋生物滅絕、沙漠化、核污染動植物變異、全球暖化、火山岩漿填地、人工智能興起、人口的銳減、人性思維怠惰等的種種現象,折射出的其實是所有當代人類對於未來的無所適從。

因為濾除了絕大部份可辨認的具體符號,王建文的繪畫經常容易被理解為純粹的抽象風格,然而不可忽略的是人們在觀看時,經常油然而生的似曾相識;如此的視覺經驗,在「觀星者」系列中,更加明顯—保留了他在繪畫中擅長營造的水氣氤氳,那些光團般有機瀰漫的色塊,與錯落於其間之水平或垂直界線,形成某種猶如稜鏡的折疊痕跡,讓人聯想到不斷重複與交會的時空皺摺,擴展了二度空間的視覺維度;在這次發表的新作中,藝術家在上述的表現之外,加入更多「看似」具象的元素—之所以強調為「看似」,原因來自那些遠觀有如城市燈火或建築聚落的造型,在觀眾趨向前去之後,卻化約為像是化石層疊斑駁或恣意流淌的抽象痕跡—人們必須保持距離才能窺見全貌,靠得太近反而模糊失焦。耐人尋味的是,這種與作品間特定之有效觀測的曖昧關係,恰好呼應了作品的主題—「觀星者」指的究竟是活動於地球表面,以肉眼或儀器觀測宇宙的人類;抑或是遙望著自己所來自的藍色星球,然而自身卻超越已知邊界之外的探測衛星?

與其說王建文以文字作為此繪畫系列的發想起點,倒不如說他是利用了文字所能提供的想像空間,豐富了畫面本身的詩性意涵—將文學性視為媒材的一種,融匯運用於既有的視覺形式中,象徵了藝術家對於創作邊界的拓延,更進一步地執行出具體的實踐。那些關於宇宙、文明、神話與歷史的仍未完結,而創作者既參與又觀測的多重身份也將不斷地延續轉換—在那些無所不在的寓言中恆久地流傳,而藝術就是個人表述生存時代的真實表達。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