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CC Gallery:【以空白勾勒空間的對話-鄭宜欣】

2016-06-01|撰文者:CC Gallery


2016.6.01 Question by/ CC Gallery 藝文空間 Answer by/ 鄭宜欣 Photo by/ 鄭宜欣/網路資料


Q1/可以簡單介紹你自己嗎?
從小父母給予許多培養興趣的管道,卻唯獨只對美術有所興趣,父母希望能將興趣長期培養,不希望半途而廢。故此想法也一直深植心中。一路就讀美術班,進而就讀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學系,受到許多老師的指導,了解自己之前所學只是微小一部份。除了需要精進自己的繪畫技能,研究學理脈絡、更需尋找出自我風格。在初期時一直無法尋找到屬於自己風格,直到接觸到工筆課程。

發現能將物體細膩的刻畫並加入喜愛並熟悉的西方體感與光影,將中國特有的含蓄美學與西方外放張力結合呈現出一空間中,是值得玩味的一個特殊呈現,更能將心中的畫面體現出來,故而轉為以工筆為創作方向。而後考取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國畫組研究所,更深入的探討古今中外繪畫脈絡和釐清自我呈現風格與定位,更加確認了自我對於工筆繪畫的熱愛,也希望能夠將自我風格更加精進,進而呈現出不同面貌。

Q2/在你的作品之中喜歡將背景留白他們有什麼意涵嗎?
從歷代水墨繪畫當中,對於佈白虛實的變化以及處理是水墨特有的特色與價值。虛實除了能表現空間也能表現主次,即所謂「白即當黑;黑即當白。」劉禹錫認為:「境生於象外。」藏處多於露處能擴大其畫面想像空間之美,使觀者能夠增加想像空間,遊走於畫面當中。其更提到「寫畫意不必寫到,若筆筆寫到便俗。落筆之間若欲到而不敢到便稚。」由此看出中國內斂含蓄之特質,對虛實只須立其意,點到為止,而不過分滿溢,使畫面更加具有可能性、觀者有更大思考與想像。

而一般工筆繪畫時,有兩種現象,一則為單純留白,只描繪形體,似將描寫主題直接剪下、貼上的模式,較無想像空間。另則為主體與背景空間寫實描寫,將留白空間作為背景的描述填空。主要背景佈白產生為了主體而給予其空間的一種表示方式,使畫面上呈現出完整和統一的一致性,將留白之虛實如寫意之作品的真正涵義運用者為少。故希望使佈白呈現出「靜謐上的騷動」無限的想像空間。在主體與背景部分,認為希望嘗試著借由虛實或是留白的方式,給予更加直接面對畫面的「立意」本身,而不是完整的刻畫主體與一景色作結合。

Q3/作品的靈感大多來自於哪裡呢?
以自我及周遭的人事物所帶給的感觸與心得為出發點,以及所歷所遊之處,舉凡花草、動物、空間擺設或周遭活動,對所觀者之景物有所感觸者皆為研究對象。藉由觀察、自我角色的體驗與環境氛圍的感受,將景物與自身情感移入,賦予其象徵性意涵、造其境,表其意。另則為先立意後而為了表其象徵意涵,將生活周遭的經驗、群體意識、象徵性符號與攝影作為結合。欲表達出對單一畫面因觀者所看的「過去」、「現在」、「未來」而有所不同的想像空間。

Q4/在2016年的創作有別於先前的風格,是受了什麼啟發呢?
一直以來都很喜愛西方美學的古典主義的繪畫,尤其為油畫刻畫細膩刻劃出體感與光感,更運用畫面的色調營造出不同氛圍。故此次希望嘗試藉由畫面背景的色調營造出「凝結的空間」效果,與先前欲傳達出的無限想像、恣意延伸之感不同。而中國水墨所提到特有的留白空間,看似消失不見,實則藉由色調的填滿也給予相同的表現形式,並給予空間上更添加多一份量感。而在媒材使用上這次也嘗試使用了礦物性顏料。在一次的上課當中,有幸近距離的觀看陳進老師的作品,才發現絹本在礦物質的堆疊下,能夠比想像中更加具有層次,卻保有通透之感,故此次也嘗試將膠彩加入作品當中,使描寫的主體更加具有份量,以及描繪更加貼近主體本身。

Q5/你覺得水墨與工筆創作對你而言最大的差別是什麼呢?
寫意水墨主要講究舒心暢神、意在筆仙,工筆為細膩刻畫、力求於形似。而媒材與技法上都甚有不同。會選用工筆來創作主要希望藉由工筆的技巧、體現出深入描寫、精準刻畫客體的狀態,更加上對西洋美學的光與影的體感表現。運用主觀的象徵性組合畫面,更能使觀者投入最直接的內心感受。而畫者在媒材上主要以絹本為創作載體,除了是為了保存能夠更加長久,二則為絹布比宣紙來的具有乘載體性以及通透性,尤以表現體感與衣料為佳,故以絹本為主要創作媒材。



Q6/你期待透過你的創作給觀者那些感受呢?
身在這世代傳播媒體的普及使用率,如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部落客的分享貼文、「鄉民」、「團購」風潮的產生。隨時皆可搜尋資訊、分享心情、甚至評論最新時事。在如此五花八門、各形各色的現代新潮流當中,都因媒體傳播而水漲船高,發展出與眾不同的新名詞與新觀念。對於社會型態的改變,面對方便的網路世界,「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活」的結合,人的內心與外在是否一致而純粹?

希望以自我及周遭的人事物所帶給的感觸與心得為出發點,探討在現代生活在內心情感所產生的火花。亦或是隨著時間的更迭;所在的時間立場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與觀點。人所擁有的七情六慾,複雜且矛盾,如何將「情感」藉由「景物」結合於畫面當中。並嘗試藉由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情感,傳達出目前所觀看到的「社會現象」、「時間」與「心靈層面」三者呈現於單一畫面的無限想像空間。更希望藉由觀者的自我經驗、情感投入,更賦予不同的嶄新面向。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