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線上藝廊:【鍾功哲】堅持「藝術反映生活、生活創造藝術」,盡顯後立體派獨特美學

2017-10-31|撰文者:吳怡慧


我從小就對繪畫有著極大的興趣與熱誠,夢想成為畫家,在父母的支持下,考上復興美工,進入專業的美術領域,之後考上文化大學美術系,再到法國巴黎留學。回國之後,我持續從事創作,並投入美術教育,可以說生活離不開藝術。
「藝術反映生活、生活創造藝術」是自己秉持的信念,第一次參加ART easy台灣輕鬆藝術博覽會,很開心有13張作品入選。能有ART easy這樣支持藝術家的平台,向普羅大眾推廣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藝術作品能輕鬆帶回家,對於以藝術為職志者真是一大幫助。

本次參展作品以「後立體派」(Post-Cubism)系列為主,所強調的是虛實空間的變化、不同角度的空間透視組合並融合時間元素的交互運用,把看似平凡的事物,結合不同視角的重組,使得平淡的畫面產生更生動有趣的變化,讓二度空間也能與三度空間奇妙的聯繫在一起,期待給予觀賞者不一樣的視覺感受。

以參展作品《悠游》為例,以華人喜愛的錦鯉為主題,八條錦鯉寓意吉祥,數字八諧音同發財的「發」。透過融合不同透視點的技法,彰顯魚身上鮮艷明亮的色調,以及悠然自在的姿態,期帶給欣賞者愉快舒暢的心情。這幅作品特別選用厚框畫布與邊框延伸處理,讓收藏者多一種不用裱框的趣意與選擇。

我原本的創作風格以寫實主義為主,強調技法、表現張力等。於文大研究所進修碩士時,獲得許坤成教授、翁美娥教授兩位恩師指導,兩位教授皆是台灣藝壇深受推崇的先進,接觸他們開創的「後立體畫派」,開啓我新的繪畫契機。

在探索創作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結合不同形式的透視法則,竟能讓畫面產生如此大的變化而深受感動,自己近年來的畫作皆融入後立體畫派的風格,不僅增加了畫面的韻律感與趣味性,更展現出視覺空間的多元樣貌。

後立體畫派的畫論涵蓋了東西方的多種透視法則,藝術家可以依據個人的創作思維交互運用,也因為它不須遵循既有的繪畫原則創作,反而讓後立體畫派的表現更加地自由且不受拘束。在我創作中,再輔以個人長時間鑽研的繪畫技巧及對畫面精緻性的自我要求,藉以建立、展現出自我的獨特創作風格。

藝術一直是我熱愛的,然而追求藝術是一條辛苦漫長的道路。很感謝父母與太太一路的支持與陪伴,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耕耘,現在漸漸看到成果。未來除了堅持自己的理念繼續努力創作外,也希望分享所學,為台灣藝術傳承盡一份心力。

對於將來想要成為藝術家的年輕朋友們,分享個人在藝術之路跌跌撞撞的小小心得:藝術界在許多人無私的奉獻與付出下,發展環境與昔日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堅持下去,不要放棄」,一定可以走出自己的藝術之路。

(鍾功哲口述,吳怡慧記錄整理,2017年10月28日於台北市得藝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