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鶴軒藝術:【為 臺 灣 造 像 的 木 雕 大 師】陳正雄

2020-04-24|撰文者: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 黃才郎


近代台灣雕刻發展中,從事木雕創作的藝術工作者寥若晨星。木雕在台灣的發展,以民俗木雕工藝為主。木雕結合傳統建築裝飾的雕琢,與民間信仰的道、釋神像雕刻,透過民間藝匠的師徒傳承,與民俗生活大量需求的事實,保有傳統木雕陳陳相因的特質,長久以來有其固定形式,並成為木雕工藝的主流。
陳正雄的木雕深具特性。他的轉型代表著融合傳統民俗雕刻的新貌。十四歲拜師學藝,盡得師門絕技。隨後六年逐廟而居的遊牧式雲遊打工,為每一個需要雕刻裝飾的廟宇就地工作。本雕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
一念之間只想刻點讓自己歡喜一些的作品,因而陳正雄走上創作的路途。當年逐廟而居,在外為廟宇工作的某日午休,他撿拾剩料照著畫報上一個面貌姣好,輪廓分明的影星像刻出一個自娛的作品,事後才知那是天王巨星亞蘭德倫。著名007電影男主角史恩康納萊冷漠、機伶的臉上,顯著的刻痕吸引著他,成為陳正雄走出傳統木雕工藝的第二個作品。從此,他在擁有自己的民俗木雕工作坊後,仍繼續保持這一個習慣,雖然有時還得避開不解的母親的撈叨。
直到有一次母親身體不適,延請許姓醫生出診病情時,許醫生發現他這方面的才能,鼓勵他參加畫壇活動,並將其習作《亞蘭德倫》、《史恩康納萊)提送參加「南美展」的公募,得到入選的肯定,鼓舞著他轉型。
廿幾年來,陳正雄的創作贏得國內外的讚賞。作品題材別緻,尤其是「親情」
系列,盡是兒時漁村討海人的家庭父子天倫溫情;「討海人」系列以父親及安平老
漁人閒暇生活百態,作為創作的主題;「廟前民俗音樂」系列,以舞弄古樂自娛的老人群像組合為主;羅漢道釋人物造像著重面相與心理的表達等,都讓人印象深刻。
陳正雄熟諳民俗傳統雕刻製作,紮實的技巧讓他純熟練達於雕鑿的拿捏,表達無礙。傳統木雕的淵源中,許多優良特質一再映現於陳正雄轉型的創作上,諸如唐代特別流行寫真容的表現;木雕人物動態上頸脖粗短,上身裸露,腰繫短裙,聳肩、屈肘、扭腰、赤足、跨步,以及勁健肌肉的起伏,皆見生動雄健之傳統雕刻力士像的影響;即使是丁蘭尺中的吉祥數據,也會在自然審視中流露於他獨特的創作中。這些傳統木雕特質的體驗與再融合,就是他木雕創作的特色。陳正雄作品揚棄傳統民間雕刻因循承襲的規範,採取寫實與寫意相襯托。早期以精微細膩的寫實為主。
近期作品的頭部及五官表情較簡化,寫實寫意的對比拉近,作品較完整協調。人像的五官細膩富含情感,兩眼距離縮近,流露溫和無奈的情趣,嘴突挑明一個生存的堅持。人物配合倚門、拄壁傳達情
境是敘述豐富的表現。羅漢僅就開臉寫實眾生像與單一團塊的軀體開合象徵更多的崇仰,現世中人懷抱善念誠心修持可以成佛,別具一番神情。
技法上,陳正雄對雕材有其獨到的掌握,以牛樟、花樟、紅豆杉等材質本色,融入整體表現,木料的形、色、質、紋在造形中發揮盡致。在「民俗古樂」系列嘗試完全染色浸潤的顏色,使老樂人連作古意盎然。部分作品染色浸潤後再刻削出木材本色,相互輝映近乎銅綠系列。工作室裡彩色雕刻的年輕人像,記述著陳正雄童年嚮往廣告畫師出神入化的油彩表現。這些在在都顯示成名後的陳正雄的研究態度。
陳正雄的人物造形量塊大多得自木材選料與應用的互動,細節神態得自長年對老漁人父親的觀察,以及對駐防安平的空軍老榮民的留意。他喜愛光頭的造形,頭形的線條優雅,變化豐富。老人、嬰孩與宗教造像都可合理的略去頭髮及髮型的變化,直指不變的造形。
留下鋸痕、鑿痕,跳脫民俗雕刻傳統題材,略去細節的裝飾,頭部則以寫實細膩的表達,具現人物內在情感,栩栩如生的神態自不材中釋放出來。對應寫實傳神的手法,陳正雄以粗放的刀痕表現頭部以外的每一部分,初期的作品圓□短痕,宛如國畫中米家墨點,閃爍不確定。近作刀痕順其造形而拉長,倒像斧劈皴,架構雄強,氣勢滂磚,蔚為陳正雄轉型後成熟、精湛的表現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