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名山藝術:【遨遊千里 閱讀鄭百重的畫境與詩境】

2020-04-18|撰文者:白雪蘭


鄭百重以新青綠山水獨步畫壇,作品氣勢恢宏、典雅華麗,跨時代的繪畫語言,植基於中國水墨畫的源遠流長。鄭百重深感復興青綠山水的重要性,在皴法、色彩上他不斷地融古創新,吸納西方現代繪畫的表現性,為水墨畫開拓新局。在他的畫境中,有對自然的關懷,有人性的真實,也有對高尚品格的崇敬。在歷史、風俗、人情、景物的結合下,表露深厚的文化胸懷和孜孜不倦不倦地藝術追求。

鄭百重師從陳子奮先生,接受正統的傳統書畫薰陶,進行嚴謹的訓練,在藝術歷程的起點,獲得美學原理的啟迪與繪畫技巧的磨練。之後他邁向浩瀚的創作領域從不停歇,1988年旅居海外講學,拓展國際視野,更堅定自己的文化定位,2003年返回中國定居,親炙中國多元地景與人文歷史,結合時代精神與個人所創造的皴法語言,開展獨到的繪畫面貌。時時以青綠山水傳承與創新為使命,鄭百重深入畫論技法、勤奮實踐創作、持續演講教學,在展覽、收藏與評論各領域皆享有盛譽,推升他的地位攀登藝術的高峰。

體現時代精神
曾經走過千山萬水,接觸各種風土人物,鄭百重孕育雄偉奇幻的壯闊情懷。他獨鍾唐宋詩詞中磅礴的氣勢和壯美的意境,故喜營造大山大水的博大氣象。高山林木、大漠莽原、奇石飛瀑,存在於中國東北、西域、西南地域的自然山川,不時召喚著他的到訪,拜現代交通之賜,他總能悠遊於這些古人不易到達之境,飽覽山河大地之奇美,拓展不同於江南文人林泉寫意的山水,促使他的繪畫寓意與圖象皆有新意。

《風吹草低見牛羊》是鄭百重追求壯闊雄偉意境的作品,有感高原民族壯士懷抱建功立業志向而作。畫面上一陣陣強風吹起,蘆花動盪不已,潔白如雪的蘆葦如浪花向前推動,力量強大氣勢宏偉。寬闊蒼茫的蒙古草原,遠方湖邊平靜的沙洲,成群牛羊自由地揚塵飛奔,盡是對美好淨土的讚賞。鮮明色彩的對比,不落套路以寫生的筆法鉤勒景物,創出體現時代精神的青綠山水。

鄭百重自小養成深厚的花鳥畫功夫基底,故能掌握勾勒筆法將實象轉換為畫作,《箭扣長城》是以萬里長城中,明朝所修築最驚險的一段,它沿著山稜線建,高聳雲端的箭樓與陡峭的坡壁令人望之卻步。鄭百重將眼前的景象,轉化為崇高意境的山水畫。他明白然若全幅重彩可能過於規矩呆板,因此他採用寫意筆法水墨渲染的技巧,平衡重彩也增加自由靈動意境。作品採取暖色調,以赭石、朱標做為主色,高聳雲端的長城箭樓與陡峭山壁,工謹富麗、厚重樸實。遠山用花青寫意大筆皴擦染過,林相、雲氣,以淺降墨色渲染。故意留下水色漬痕,自由抽象的筆法,彩墨交織運用,任憑觀者想像。超越具象的自然景色,是他水墨渲染與重彩敷色的典型技法,現實與想像並置,感性與理性共存。題款「雲霄之上」,有攀登高峰直上雲霄之意,這是一種人生的期許,也是普世共同的盼望。

含富思想的山水新境
鄭百重飽遊各地山川,搜盡奇峰為創作泉源,特殊的風土民情是他常採用的題材,他筆下之自然形象具有真實性,也帶有人文價值,形成一種富有主題思想的山水新境,是他藝術的鮮明特徵。

《絲路行》描寫古代絲路必經之地新疆阿拉善地區,生長著千年不倒的胡楊木,每逢秋天它的樹葉如繁花盛開,成為沙漠中最燦爛的景觀。鄭百重是以現代視覺影像的處理方式來表現胡楊木,篤實縝密的金黃色夾葉,色調呈現出豐富的層次,樹木不受光之處以黑白淡墨表現,赭石、田黃填寫的夾葉色彩交錯,是迎向陽光的一面。粗壯的樹幹彩墨相濡,濕筆揮灑,樹枝則以飛白乾擦,寫意的筆法筆力遒勁,胡楊木彎曲的姿態,與工筆的樹葉,粗細對比無不精到。對古木深刻觀察寫生,不屈的生命力在他筆下顯露。畫作最上方有駱駝商旅行於沙漠之中,畫面諸多元素的構成,經由他的審美取捨,經營出的畫面,提振觀賞者達到與創作者同等的胸懷與視野。

深入於中國歷代書畫文學,一直在學院中教授中國藝術史的鄭百重,面對悠久的文化長河,念茲在茲地祈願能超越傳統,融入現代人的情感於自然,擴展青綠山水的畫境。崇山峻嶺、飛瀑流泉,山巒疊嶂、壁立千仞的峽谷景色,是古今畫家較少描寫的,而其展現的萬千氣概與力量,激起了鄭百重勇於突破的胸懷。

中國西南茶馬古道遍布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自治區,橫跨長江、瀾滄江、怒江及雅魯藏布江等四大流域。這裡山高林密,林木蔥鬱,水源豐沛,是典型的峽谷地形, 鄭百重致力於此開拓新的畫境。他不僅畫山峰林木,更著重於谷底幽深景致的細寫,他的視角由上而下,對於谷底的動物生命、流水百態、樹木種種,繁複博雜的場景多所描寫。

《翠嶺出白雲》是到西昌紀遊之作,西昌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也是通往茶馬古道的入口。鄭百重畫出高山峻嶺間從天而降的飛瀑流泉和高聳的參天古木,畫面之左瀑布上端有蜿蜒水流聚集,由於地勢上的落差,造成水注直瀉落在岩石上,再從岩石流到斜坡地面,成為階梯式的瀑布。流水從聚集直下到溪底緩流,分成多段描寫,這些都是親眼所見,不是形式化、符號化的虛構。溪旁翠綠古柏高聳並立,溪石上有三匹駿馬駐足飲水,壯麗又平和的景象,鄭百重發展出全新的山水面貌。

同樣的思古情懷,《登山人在畫中遊》以超廣角度描寫了峽谷中推移的視線。左邊有崇山峻嶺以朱砂、赭石敷色,中有皴擦鉤染極寬廣的瀑布水域,岩石層層堆高,奔騰流水順石而下,鄭百重悉心刻畫石坡巨岩間的水脈分合,曲折百轉非常壯觀。溪邊以石綠、花青、朱砂鉤畫的各種林樹,姿態不同,葉形殊異,色彩穠艷飽和,和充沛豐繁的白色流水,呈現富麗絢爛的色彩之美。這都是畫家從自然景物重新組合創造,卻畫得合理美得有情。

《三峽星河影動搖》是鄭百重遊長江西陵峽所得意象,轉化成為畫境的作品。三峽中最長的西陵峽兩岸石壁千仞,江水波濤萬里,氣象驚心動魄。畫中左邊峽口江水似從天而降,水氣氤氳,兩岸翠綠大山狹隘排列,大川波浪湍急,流水奔騰強悍不可抵,白色波浪起伏變化和天空的雲霧飄動相互媲美。

他將江岸雄奇蒼厚拙樸的石壁,昇華為富麗絢爛金碧輝煌的青綠山水,是透過花青、石青、石綠、金粉和積墨創造出的。細繁蒼鬱的樹木夾於疊巒石壁之中,工筆鉤勒再染以朱砂、金黃、碧綠諸色,遠山則敷以石青,水花細微刻畫墨色深淺不同。青綠色調的豐富變化與強烈的色彩視覺,是他大膽表現和苦心經營的。剛勁挺拔老到的鉤勒線條,用筆點垛的青綠山色,達到以筆運墨以筆敷彩之境界,為峽谷地形塑造新的意象。

尋章摘句添詩意
中國畫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傳統的中國畫上通常具備「詩、書、畫、印」四種元素,因為畫之外,詩、書、印都能提點增加畫的境界。鄭百重善長詩畫結合,深厚的文史休養使他的題畫詩縱橫古今。透過詩句帶領觀者心靈昇華,開出自由想像的窗口,有了詩中的密碼,讓我們融入畫中氣氛啟發聯想。人性的共感穿越時空,善感的人都能與古今詩人對話。

如《水邊風最涼》作品,取「樹下地常蔭,水邊風最凉」,親切易懂的詩句,表現出鄭百重平易近人的一面,也拉近畫家與觀賞者的距離。畫作中從上蜿蜒流下的瀑布,大片的水柱分合,脈落分明,經過山岩落下,水氣溼暈,一種清涼氛圍撲面而來。兩位孩童抓魚撈蝦,還備有竹簍,增添畫面生命靈動,也感受到畫家的人情味。又山邊紅葉搖曳,飄來陣陣涼風,令人暑熱頓消。《疏影月光寒》,詩畫描述了細枝被風吹得作響之時,溪石上有兩隻猴子正享受清風。不論水浪、江浪、海浪,水中皆有浪聲,此畫不僅聽得竹枝風聲,水聲亦不絕於耳。山石溪水的描寫如臨其境,不論流水直下還是潺潺緩流,萬壑爭流的情景都是我們熟悉的視覺經驗,是畫作引人共鳴的魅力。

《明月夜珠》、《心入春江水》兩件作品以山泉溪水為題,卻孕含著人生哲理。
《明月夜珠》出自「不愁明月盡,自有夜珠來」兩句,暗喻人生的低潮不順遂,都會很快過去,將有光明之事值得期待。在瀑布流水聲響的山林中,岩石上黛綠苔點豐富了墨黑層次,擦染的白潔瀑布動態顯具,紅葉綠樹點綴畫面,全幅設色穠而不艷,水邊畫有三隻母子鹿,鹿的個性善良、內斂,更是長壽、吉祥、幸福的象徵,畫家賦予畫作的意念在不經意處流露出來,也呼應詩文好事早晚終將來臨。《心入春江水》畫中直洩而下的多層次瀑布水氣充沛,松樹、桃花色彩墨韻交織自然,溪流中有漁夫一人划船,一人拋網捕魚,引人嚮往古人漁父隱居的生活。詩文出自石濤和尚「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表達物我兩忘的境界。心與自然合而為一,繪畫就能自然天成。這種境界有賴於純熟的技法,相信鄭百重對此說法有所認同,才能心到筆到一氣呵成。

鄭百重提練實境特徵,他親歷其境,受自然洗禮,心境與物境合而為一,作品於焉產生。他的畫作總有脫俗的嚮往與理想,時而超越時空與古人心靈交會,時而對人生、歷史、宇宙哲理有所感悟。而觀賞者也能通過聯想、連結受之感染因而產生共鳴。

以詩為畫賦新意
以詩文為畫題自古有之,如東晉顧愷之根據曹植《洛神賦》而作的《洛神賦圖》,在造型藝術上巧妙地把洛神形象化。透過史實極知,了解歷史人物的個性、遭遇,鄭百重發揮想像力,轉化被描寫的人物心境,融入時代意義,為我們重新建構詩文視覺的畫面。

鄭百重近作以晉宋陶淵明的創作重新詮釋詩人的瀟灑快意,詩文: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歸田園居錄》寫南山美好的傍晚景色,最後兩句表現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領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淡泊不問名錄的領悟。鄭百重用現代人的觀念,將詩意融合畫作,融入人間現實性,或許也能引起現代觀賞者的共鳴。他用鳥瞰的角度,描寫籬笆內外的情景,籬笆外手拄柺杖的陶淵明和童子正要進入長滿黃色菊花的東籬,籬笆內家中三位婦人忙著濾酒準備迎接他的歸來。表現詩人家庭樸實溫暖,闡揚陶淵明避世隱逸的生活偶爾有另一種心情。畫中大夾葉樹從上而下,黃色菊花也自天流洩,大角度場景的描繪,交代歷史人物的環境與心情,一新觀者的想像。

這類型的畫作是根據前人的詩詞發想,融入了畫者的揣測推想,再給予新詮釋,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相似手法的作品《竹林七賢》,魏末晉初政局動盪,七位生活上不拘禮法,常集聚竹林下撫琴飲酒、縱歌不羈、口言老莊、心懷玄遠的名士(阮籍、嵇康、山濤、劉伶、阮咸、向秀、王戎),他們尋找伸張思想與政治主張的途徑而不得,最後以高逸的精神追求、不羈的處世態度,影響了後世文人。鄭百重侃侃而談他們的風采、情誼、典故,懷想他們瑰奇迷人的行徑,深入於心發之於畫,於故描寫在一片竹林之中,七位賢士穿著鮮豔明朗色彩強烈的服飾,正在下棋、垂釣、嘯歌,將人物「放大」處理,章顯自覺的精神。

繪畫是直觀的造型藝術,透過線條、色彩、構圖,觀者直接感受到技巧完成的景象。然而藝術也是畫家心靈的表現,成熟的畫作必也蘊含著畫家深層的思想,需要觀眾進行理解才能感知。鄭百重作品畫境的表現,有人性的真實,也有崇高品格的追求。在歷史、風俗、人情、景物的結合下,表現深厚的文化和不斷的修為,用心力與體力在嚴謹虔誠的態度下完成創作,有隱喻也有闡揚的圖像,兼具理性與感性,這正是鄭百重生命的體現。

意境是心境的反映,心境是人對生命領悟的境界而起,藝術創造成就的高低,取決於作品意境的深淺。我們既滿足於鄭百重青綠畫作中筆墨賦彩的視覺享宴,也沐浴在他深厚的儒、釋、道文化所散發出來的哲理精髓,更樂於追隨他在新時代中,帶領我們遨遊千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