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納藝術:【線性雕塑力與美:深入剖析韓國當代雕塑 劉柏村教授跨時代對談】In depth of Korean contemporary sculpture arts 8/11
2018-08-24|撰文者:多納藝術
韓國藝術家盧淳天,大學就讀雕塑系,以線條為創作主軸;臺藝大雕塑系教授劉柏村,其作品不論鐵、木雕,征服世界各地,撼動西方文化對美的認知!兩位線性雕塑大家,在講座上對談,激盪出對線性藝術最極致的美學觀點!
1920年代,蘇聯構成主義崛起,工業化時代來臨。線,成為藝術作品,或蒼穹有力、或纖弱柔軟、抑或輕描淡寫且匆匆代過。浪漫主義之後,此形式曾被稱「勞作」,只是孩子們的塗鴉,連畫作都稱不上。現代、當代、現當代藝術,是個龐大的藝術體系,其中流派更多如繁星。但美學思考是相同的,一切回歸作品本身,藝術品開始自己說故事。
線性雕塑亦然。線體本是平面,線性雕塑量化空間,讓空間不再抽象,是具體的、有形的,大大地強化了空間的本質。盧淳天的作品,探討藝術本質,使線條詮釋本身對美感的主張、思考,從平面到空間,從紙到鐵,提供觀賞者一種媒介,窺探藝術家的內心世界,和美學哲思。
對盧淳天而言,鐵非常適合表達線條。特別是表達曲線,或細線條時,鐵是最自由自在的,非常容易做焊接處理,因此能輕易做出任何他想要的造型。一般傳統雕刻,將焦點放在整塊的材料上,是一種空間阻礙,更是視覺上的暴力。然而,線型雕刻有著滲透性的特質,它在佔據空間的同時,亦強烈的與現場作業空間有著相互共存的特性。
人,是盧淳天創作的主題。藝術家認為,人的型體可以藉著構造(機械)和空間,讓學習者很容易了解到雕刻的基礎,是一個非常棒的學習題材。更因為,參觀者是人,比較容易藉以人的題材,傳遞作品的意義,且獲得共鳴。雖然創作技法與傳統不同,卻有許多相似之處。傳統雕塑的中心是一整塊素材,而藝術家的中心卻是空間。素材不同,但是整個作業過程是一樣的!
宇宙,在人類認知中,是無垠廣闊的;人心,可以是局限,更可以是浩瀚無窮的。空間,本是一種認知的場預。人類因應空間,設計出相對的內容、意義。線性雕塑,將表現的方法優先於對主題的想像。解構形體原貌,切割出內在的不同面向,反而更接近作品本質,貼近藝術真理。是種純粹,是種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