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四方當代美術館

【靈與景】米利亞姆·卡恩與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首次大型展覽

  • 展期

    日期:2020-11-08 ~ 2021-05-23

  • 地點

    四方當代美術館

  • 參展藝術家

    米利亞姆·卡恩與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

  • 開幕時間:2020/11/08 15:00
    開始時間:2020/11/08
    結束時間:2021/05/23
    展覽地點: 南京市浦口區珍七路9號
    策展人:翁笑雨
    參展藝術家:米利亞姆·卡恩、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
    主辦單位:四方當代美術館

    四方當代美術館很榮幸宣布即將為大家呈現瑞士藝術家米利亞姆·卡恩(Miriam Cahn,1949年出生於瑞士巴塞爾,現生活工作於布雷加利亞)與秘魯藝術家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Claudia Martínez Garay,1983年出生於秘魯阿亞庫喬,現生活工作於阿姆斯特丹和利馬)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展覽“靈與景”。本次展覽由策展人翁笑雨策劃,展期為2020年11月8日至2021年5月23日。

    “靈與景”是藝術家米利亞姆·卡恩與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之間,一場跨越世代、地域和文化的特殊邂逅。本次雙個展呈現的作品涵蓋油畫、素描、水彩、裝置、雕塑、影像、拼貼,以及為美術館特定空間創作的壁畫等豐富媒介。展覽標題引喻古代宇宙觀,如《易經》中所表達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靈”指向人類與萬物眾生,“景”則有關自然、環境和各種現代人造系統;“靈與景”從而詩意地將本次展覽中的作品聯繫起來,凸顯藝術家實踐中的共通點,她們如何重思“靈”與“景”的關係,如何用藝術來表現這些關係。

    米利亞姆·卡恩以其布面油畫著稱,她在四十餘年的藝術實踐中致力於探索如何將情感轉化成圖像語言。在思考當代人類境況的同時,卡恩總是將她的人物置於一個與動物和植物相輔相成的內在世界中,以此拓展我們原本以人類為中心的想像力局限。卡恩的圖像激烈而感人,它們是對創傷、戰爭、暴力及社會衝突的充滿張力的回應。卡恩描述道,“我是魚、我是鳥、我是刺猬、我亦是馬”,“我的身體裡有著遠古行星和自然歷史的記憶。動物與女性發光的皮膚指引我接近她們,但這光輝也意味著照射、放射和受到輻射。”

    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的創作常常源自對前哥倫佈時代的原住民神話和神器的思考。她以研究為基礎的實踐,探索權力和暴力如何通過殖民主義編纂的敘事得以持續存在。這些研究最終以層次迭代、多面立體的跨媒介裝置來呈現。本次展覽展出藝術家部分過往作品與新的委任創作,包括壁畫、簇絨掛毯和籐編動物雕塑,將她的秘魯文化背景與中國南方的工匠手藝有機地聯結在一起。這些新作品和其中蘊含的象徵元素受到“帕查庫提(Pachakuti)”啟發,“帕查庫提”的概念來自安第斯宇宙觀,它標誌著在時空的輪迴中回到最初的起點,而這回歸可以是一次轉型、一個變異或是一場革命。

    卡恩和馬丁內斯·加拉伊都是講故事的人,用著各自獨特的表達。卡恩摒棄傳統的分類和對立,創造一些乍看之下無法辨認的曖昧意象,如動物或人類、軀體或植物、雌性或雄性、恐怖或誘惑,而馬丁內斯·加拉伊則引導我們從那些古老的宇宙論中重新學習,啟發我們體會時間與空間,生命與物體之間關係的新方式。在她們繽紛多彩、偶爾調皮不羈的美學中,湧動、蛻變著生機勃勃、毫不妥協的精力和能量。

    本次展覽由四方當代美術館主辦,感謝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對於本次展覽提供的支持。

    藝術家介紹

    米利亞姆·卡恩
    Miriam Cahn

    米利亞姆·卡恩1949年生於瑞士巴塞爾,創作大部份以具象繪畫為主,亦有例外,創作生涯之初,利用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將藝術、圖像表現和過程的探索做連結。1968至1973年,卡恩於巴塞爾設計學院修讀圖像藝術。1979年因其在高速陸橋沿路架設大型壁畫的藝術行為成名。1981年獲藝術史學家暨策展人尚克里斯托夫·阿曼(Jean-Christophe Ammann)之邀參與聯展,兩年後舉行首次個覽。1984年,卡恩代表瑞士參與威尼斯雙年展。

    卡恩的作品可以見到七、八零年代女性主義的影響。她於早期創作中,將身體加入了創作,她嘗試將畫紙放置在創作室地板上,有時裸體作畫,或閉目作畫,消弭心神之影響。她認為不論男、女、動物抑或植物,任何繪製的對象軀體都能發散出超越原來物理狀態的能量。就算是房屋,也擁有了形體肉身,能承載能量。其他創作元素,身體的片段或女性生殖器,也蓄藏了物理狀態、心靈、感官、情緒之能量。卡恩將身體元素及其表現置於光暈之中,光暈的色彩極其主觀,具有強烈的情動性。色彩時常是明亮的,成為情感的顏色,她的畫布深處,或是從她的筆觸、石墨中,顯現了那些被埋藏的“秘密”及“禁色”。她的作品同時勾勒出個體自身的慾望,以及身體承載的暴力。

    卡恩現居於瑞士布雷加利亞施塔穆帕(Stampa)進行創作,亦經常於瑞士及德國舉行展覽。2003年於馬德里西班牙商業銀行(LaCaixa)基金會美術館舉行個展,2014年在巴黎瑞士文化中心舉行首次重要回顧展“軀體/身體”(k?rperlich/corporel)。1982、2017年作品在卡塞爾文件展(Documenta)展出。2019年在瑞士伯爾尼美術博物館、德國慕尼黑藝術之家和波蘭華沙摩登藝術博物館舉行個展“生而為人”(ICH ALS MENSCH)(I AS HUMAN),在奧地利布雷根茨美術館舉行個展“近距離觀察”(DAS GENAUE HINSCHAUEN),在索菲婭王后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舉行個展“萬物平等”(todo es igualmente importante)。2019年卡恩還參加了日本最大的國際藝術節愛知三年展。

    卡恩已獲頒許多著名藝術獎,分別於1998年、2005年及2013年先後獲得柏林凱特·珂勒惠支獎、梅拉·奧本海姆獎(瑞士藝術獎)及瑞士巴塞爾藝術獎。卡恩的藝術創作雖以七、八十年代為根,圖像語言卻激進而獨特,遠離當時代的盛行的抽象藝術,同時也跨越了行為藝術。先前的數年間,她持續面對、挑戰最具身體性的藝術技巧——巨型木雕,她鋸開樹幹、去除外層、掏空、掘、刻等動作,利用身體面對,達到“手術式進入”與“進入它們的身體”的藝術想像。

    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
    Claudia Martínez Garay

    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1983年生於秘魯阿亞庫喬,現生活工作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與秘魯利馬。她的創作實踐涵蓋繪畫、雕塑、版畫、影像和特定空間的裝置作品等。她的雕塑常參考前哥倫佈時期的美學,尤其是印加文明中的遺物。這些雕塑與大型裝置相結合,與她研究中的象徵元素進行對話。

    馬丁內斯·加拉伊的興趣在於討論神器、文物和宣傳如何傳遞歷史和社會政治的文化記憶。對歷史人物和文物的多重解讀被納入其作品中,取代了傳統的敘事框架和組織結構觀。

    藝術家試圖挑戰殖民主義框架和官方敘事的持續影響力,這些都是我們對前哥倫佈時期文化的理解。在她的作品中,斷裂的形式使故事和身份顯現,而這些故事和身份總在隱喻和文字的延宕中被掩蓋。馬丁內斯·加拉伊重新復活過往歷史的殘存碎片,強調挽救和延續的東西之間聯繫的可能。

    她曾在秘魯天主教教廷大學學習,並於2016至2017年在阿姆斯特丹的荷蘭皇家視覺藝術學院駐留。她曾參加“An Emphasis on Resistance”(巴里奧博物館,美國紐約)、“想像的社區”(第21屆巴西當代錄像藝術節,巴西聖保羅)、“第七大陸”(第16屆伊斯坦布爾雙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永生”(第5屆烏拉爾工業當代藝術雙年展,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外交”(聖約翰大學Yeh Art Gallery,美國紐約)。其他近期展覽包括:“情的時代”(愛知三年展,日本愛知)、“禹步”(第12屆上海雙年展,中國上海)、“三年展:破壞之歌”(新美術館,美國紐約)等。她的作品被秘魯利馬藝術博物館、西班牙巴塞羅那LOOP Collection、荷蘭阿姆斯特丹阿克蘇諾貝爾藝術基金會、美國佛羅里達西納羅·方達納爾藝術基金會等機構收藏。

    策展人介紹

    翁笑雨
    Weng Xiaoyu

    翁笑雨是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的策展人。在美術館負責“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計劃”期間,她策劃了大型展覽“故事新編”(2016–17)和“單手拍掌”(2018)。呈現13位藝術家和藝術團體為美術館全新委任創作的作品,這兩個展覽旨在挑戰有關構建身份和民族的神話。這些特定委任的作品此後全部進入美術館的永久收藏。翁笑雨於2019年策劃了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的“第五屆烏拉爾雙年展:永生”,此展覽於2020年被《藝術新聞》(Art Newspaper Russia)授予年度最佳展覽的榮譽。通過對多重未來的想像以及不同敘事的可能性,展覽“永生”批判了現代科技的霸權綱領。雙年展探索了工業發展的傳奇和衰敗、勞動力境況、原住民宇宙觀等課題,來審視科技與時間、人性和歷史書寫的複雜關係。

    近年來,翁笑雨的策展、研究和寫作圍繞如何在去殖民化框架裡重新發現“文化工藝”(cultural technics)展開。通過在非歐洲傳統和於現代性進程中被刻意抹去的文化記憶中找尋這種“重新發現”的可能性。她的工作注重與藝術家、科學家、研究者和哲學家的深入跨學科合作,由此構造綜合、多層次、互動迭遞的語境和平台來呈現這些創作和思考。2019年,翁笑雨在古根海姆美術館發起了名為“技術與其之不滿“(Technology and Its Discontent)的長期研究項目,該項目由工作坊、出版、研討會和展覽等多個組成部分。

    2010年到2015年,翁笑雨是Kadist藝術基金會亞洲項目的主持人和策劃人,創辦並建立了基金會的汎亞洲收藏。她目前是該基金會的藝術顧問。翁笑雨是《黑齒》雜誌的專欄編輯。在過去10年間,翁笑雨在全球策劃超過30個展覽和項目,她近期的其它獨立展覽還包括:Neither Black / Red / Yellow Nor Woman(時代藝術中心,柏林,2019)、Soft Crash(意大利貝加莫當代藝術中心,2016)等。她是第八屆Premio Lorenzo Bonald per L'arte Enterprize國際策展人獎(2015)的獲獎者也是紐約亞洲文化協會Starr Foundation獎學金的獲得者(2007–2009)。翁笑雨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和加州藝術學院。

四方當代美術館翁笑雨米利亞姆·卡恩克勞迪婭·馬丁內斯·加拉伊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