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金車文教基金會

【徐若鈞 創作個展】【裂縫之後】

  • 展期

    日期:2021-02-06 ~ 2021-03-07

  • 地點

    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 參展藝術家

    徐若鈞

  • 徐若鈞 創作個展【裂縫之後】
    展期:2021/2/6(六) –3/7(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 (農曆春節 2/10至2/16 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南京館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1號3樓
    電話:02-25628629
    官網: https://pse.is/39jljb

    圖、文 / 徐若鈞、黃郁婷

    「生命裡的每一個裂縫,是一個個故事和印記的堆疊,是開往新世界的窗。」
    在風城長大的徐若鈞,受訪時剛好在新竹鐵道藝術村駐村,工作室可隱約聽見緊鄰走廊的鐵路,有火車緩緩駛過,在近十坪的空間內,徐若鈞梳理生命的裂縫,堆疊時光中的記憶,將之記錄於水墨創作中,推開沿途一扇扇通往未來的窗。

    裂縫一:樹之聲

    「樹的死亡跟人的死亡定義並不同。有時候啊,妳在森林裡看到的百年前已經被砍斷的樹,樹幹內部已全數腐朽為腐植質,邊緣卻還有些綠綠的。這是因為地底下的樹根根尖,還是可以透過包覆的真菌,和其他樹交換養分。所以那部分還活著。」吳明益的小說《苦雨之地》當中章節〈冰盾之森〉一段對話深深吸引徐若鈞,在《苦雨之地》這本書當中,描述關於植物與自然的生命力量,像是帶著她身歷其境,回想起曾拜訪的阿里山,司馬庫斯與拉拉山,行走於山林間空氣中氣息的濕潤感。閱讀是徐若鈞創作的另一個養分,透過文字進入作家世界,細膩的文字敲打著她自身的生命經歷,成為創作上的共鳴與回音。

    高中就讀廣告科系,而接觸到並且喜歡上水墨,因緣際會跟隨著司徒錦鷹老師開啟水墨創作之路,有別於傳統技法的教學,司徒老師在假日帶著學生到大自然中以墨進行寫生,徐若鈞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用水墨寫生的情形仍然歷歷在目(笑)。在創作上,她身歷其境,畫中的大樹是親手撫摸過的樹皮的紋理,樹根上的苔癬與土地上的菇類,都是親眼所見,每當在畫布上描繪,就帶動嗅覺與觸覺記憶,自然與大樹,是她生命當中重要的一個篇章。

    裂縫二:設計與創作

    大學選讀視覺傳達設計系,對於水墨熱情不減,畢業製作「小城大市」與同學兩人團隊,參考清明上河圖的形式,以絹布為媒材,結合水墨與插畫完成480公分的巨幅作品,榮獲 2014 新一代設計獎銅獎。視覺設計的訓練帶給她對於構圖與排版的敏銳,也在創作上多了一些理性的因素,在創作前習慣快速畫出多張草稿,再將草稿轉移至畫面當中,成為現在大家所見的作品。

    在清華大學就讀藝術與設計學系研究所,在指導教授胡以誠老師以及校內評圖老師的提點使其受益良多,回歸自身的探討創作因此有了轉變,作品〈空靈之境〉神木軀幹上附著豐富的蕨類與苔蘚,和象徵麒麟的神獸長頸鹿蔓延結合,形成自然依附的狀態。在過去的創作中,她將對大自然的景仰與崇敬情懷,賦予靈性的想像,在魔幻的空間裡綿延巨大的生命網絡,而在寫生時,她常想著:「植物是不是和人類一樣,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我們聽不懂的語言和情緒表現?如同每個生命中的裂痕、縫補、修復、存在,每個過程都有著不同的意義,裂縫之後不一定有更美的風景,但留下的存在地都將成為深刻的印記。」


    裂縫三:顯微鏡下的DNA

    「妳看過自己的DNA嗎?」相信大部分的人很少有機會看見存在於自己身上的細胞或組織。因天生患有表皮溶解水皰症(Epidermolysis Bullosa)台灣俗稱為泡泡龍,徐若鈞近年接受成大醫療團隊的治療與資料收集過程,能夠一窺這個讓自己有別於常人的基因,她笑說雖然聽不懂醫生專業學名與術語分析,但靜靜看著這使她別於常人的DNA,發覺它竟出奇的美麗,遂而想記錄下來「以細胞為索引,觀察顯微鏡下細胞的樣態,將其化作語彙,相互交疊如層層排列的細胞、亦或是重山複嶺的山巒。」

    徐若鈞將身體組織的樣態融入自然意象,讓微細的事物有著巨大的想像空間,看似微觀事實卻也是巨觀,伴隨著畫面中有些違和的色彩協調,以及她一路走來在創作、生命中的養分與情感堆疊,期望能在畫面中蘊藏治癒觀者的能量。在自己身上與大自然中,徐若鈞體會到「大自然給予我們太多,而我也希望他日能成為種子、成為養分,去張開雙手滋養其他的生命,即使只是一個畫畫的人。」





金車文藝中心徐若鈞

推薦展覽

view all

金車文教基金會

【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

日期:2023-07-22 ~ 2023-08-27|台灣,台北市

金車文教基金會

【蘭陽藝遊 1-4月【林子超、徐若鈞、劉芳慈】

日期:2021-04-10 ~ 2021-08-10|台灣,宜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