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國銀壺看西洋茶故事 】銀和瓷的相遇
-
展期
日期:2021-05-15 ~ 2021-12-31
-
地點
敬業一路128巷10號1樓
-
西方人開始喝茶的年代,正是歐洲人對遠東神秘文化著迷不已,頂禮膜拜之時。十六到十八世紀,歐洲大小貴族城堡,王宮,都以擁有一個中國沙龍為榮,用西洋銀壺,搭配中國青花瓷,粉彩瓷器,喝茶,喝咖啡,風靡從巴黎,阿姆斯特丹,到倫敦的上流社會社交圈。
「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一語道出茶對於世人的重要性。
最早的記載是華佗將茶當做一種藥材,如今是風靡全世界的飲料。十六世紀末,歐洲國家開始窺東方世界,藉由航海技術的發達與貿易,將「茶」帶回歐洲,根據歷史記載,荷蘭人是最早將茶引進歐洲的國家。
茶,是不容易被保存的,也不容易經國長時間的運輸,因此中國將全發酵的茶葉貿易給西方國家,就是我們今天說的「紅茶」。西方人稱紅茶為「Black Tea」
,由此可知當時因為運輸關係茶葉保存都相當不易,正也是因為茶葉稀少與昂貴,僅有某些特定人士才有機會享受茶所帶來的美味。
十六世紀開始,茶進入歐洲的漫漫長路,就從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非常熱愛喝茶開始說起,隨著他遠嫁英國,凱瑟琳公主也將茶帶進英國的世界。在英國安妮女王的年代,倫敦一躍成為大都會,喝茶風氣在宮庭和貴族中流行。安妮女王年月的第一代西方銀茶壷,形態摹仿早期中國出口的紫砂壺,有的酷似明代壺型。漸漸的茶開始流傳在皇宮貴族與上流社會之間,由於價格昂貴,僅有皇宮貴族與上流社會負擔得起茶的價錢,因此壺形都較為小巧玲瓏。隨著安妮女王的時代結束之後,接續的國王喬治一世,更是將手工銀壺的工藝推向顛峰,許多模仿中國紫砂壺的圓梨型壺也被上流社會所推崇,壺身依舊維持小巧玲瓏,並更加著重於壺蓋的雕刻。到了喬治二世時期,歐洲開始普及咖啡這種飲料,而茶依舊價格之昂貴,因此在喬治二世時期時的咖啡壺,是集合美學與工藝於一身,外表流線壺面更加著在在壺嘴與壺蓋的刻花,凸顯出喬治二世時期咖啡壺的精緻與收藏價值。
銀壺的轉折點就從喬治三世時期開始,英國處在工業革命的潮流之中,銀器也從純手工開始漸漸走向半手工半工業的成品,除半工業成品之外銀壺本身也從純銀材質演變成鍍銀更演變成電鍍,使銀壺的製造成本降低且產值也慢慢提升,銀壺的價格漸漸已經成為市井小民也可以負擔的生活用品,高產值與低成本的因素,銀器收藏的價值也逐漸凋零。工業革命促使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隨著英國勢力的壯大,逐漸掌握海上霸權,貿易逐漸興盛,加上海外殖民地豐富,將亞洲的茶葉、青花瓷、絲綢等,帶回英國。銀壺的形式也隨之變化,銀壺已經跳脫安妮女王時的小巧玲瓏,直喬治三世時期工業革命的改革,影響接續的維多利亞時期開啟屬於英國的黃金歲月,銀壺也隨著英國在世界的地位越來越大,裝飾風格受到洛可可的影響,將許多花草紋飾點綴於銀壺之上,更增添許多盎然。
18世紀末,茶已經取代咖啡是一種時下最流行的飲料,不論社會階層的高低,大家都可以品嚐茶的美味,並享受茶所帶來的美好。19世紀開始,英國人漸漸發展出喝午茶的習慣,這種習慣受到上流社會所喜愛,因此發展出在女性在沙龍間喝午茶,談論天說地。英國自身也發展出一套喝茶的模式,將英式紅茶發揚光大,而銀壺樣式也受到新藝術風格的影響,帶有流線壺身壺型與簡約設計,跳脫以往的繁瑣工藝,讓銀壺的百變樣態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