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新願藝術

【象形之外/Imago】七人展

  • 展期

    日期:2021-10-15 ~ 2021-11-23

  • 地點

    802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67號(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

  • 參展藝術家

    沈昌明、林熺俊、阿卜極、洪明爵、陳建大明、蔡獻友、賴新龍

  • 「象形之外/Imago」一展,由高雄市文化局主辦,林熺俊、鄭勝華兩位教授共同策展,新願藝術展覽執行,聚焦於現代邁向當代藝術的發展與成果,呈現出南方當代藝術另一種迷人的、詩意的、抽象的與精神性的繪畫新風貌。

    展出的藝術家有︰沈昌明、林熺俊、阿卜極(詹獻坤)、洪明爵、陳建大明、蔡獻友與賴新龍等七位藝術家。這些藝術家不僅個人藝術創作皆超過三十年以上,作品歷經不斷的淬鍊,顯見成熟與創造性的獨特風格;同時他們也是高雄乃至台灣當代藝術生態,不同層面的參與者與推動者,包括藝術教育、公共藝術、駁二藝術特區、城市光廊、替代空間、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等等藝術社會雕塑行動。


    相信透過本展,不僅可以看見「美力高雄」之抽象藝術發展歷程中,局部而關鍵的脈絡與轉變,也可預見未來台灣藝術生態的嶄新發展。

    「象形之外/IMAGO」七人展
    展期:2021/10/15(五)~11/23(二)
    開幕茶會:10/16(六)15:00
    座談會:10 / 30 (六)14 : 00
    展覽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真堂三館》

    --------------------------------------------------


    【藝外之形、南方之藝 —談《象形之外/Imago》與南方現代藝術】
    文/鄭勝華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助理教授)

    「象形」在視覺藝術上是個既重要,但卻又複雜的問題。簡單來說,二十世紀現代美術史的重要命題之一,便是擺脫指稱性形象的宰制,尤其是僵化的寫實形象(Realistic Image)的統治史。「象形之外」所意指的是,當代藝術家不斷地在開創藝術的可能性。對他們而言,指稱性象形不再是一個繪畫上主要的考量,而是一個參照,因為他們看見的不是一個外在形象,而是融合了主觀精神的「心象」(Imago),無論是有意識地轉化或改造,或者是無意識意象的捕捉。或許可以這麼說,現代繪畫之形是一段從Image 到Imago的演進過程,固有之形與表象色彩對現代藝術家而言已達超然與自由之境,無須自我設限與羈絆。

    《象形之外/Imago》一展,因此是由兩個重要的線索所交錯而成︰一個是關於現代藝術對於「象形與心象」之間的辯證發展,包含由此外延的寫實與抽象、客觀與主觀等問題為線索;另一個則是台灣現代藝術發展過程的藝術問題為線索。從該展所邀請的藝術家來看,幾乎與一九八十年代起始的現代藝術的衝擊有關。為了更深入地理解他們所面臨的共同藝術課題與時代,以及本次展覽所潛藏的訊息,在此讓我們稍微簡單回顧南方現代藝術的發展,以及更早階段的台灣整體時空與藝術環境。

    《台灣戰後現代藝術的開展》

    戰後國民政府遷台(1949),當時在緊張的國共內戰退敗的氛圍下,藝文政策主要由國家政策所主導,強調「復興中華文化」、「發揚國家民族意識」、「反共抗俄」等具有政治宣傳的方向為主。就美術上而言,則強調水墨在國家民族上的「正統性」位置,連帶引發正統「國畫」的爭論,以及鼓勵描繪理想家園的具象寫實風格。

    於此同時,一九五十年代初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同時帶有現代藝術觀念的藝術家(部分受到中國大陸三十年代起始的現代藝術運動影響)開始凝聚,不僅展覽、寫文章、辦雜誌,更透過藝術教育,傳遞現代藝術的精神性與實驗性。例如,李仲生、劉獅、黃榮燦、朱德群、林聖揚與趙春翔在台北中山堂所舉行的「現代繪畫聯展」(1951);何鐵華創立《新藝術》(1950)雜誌,推動「新藝術運動」;李仲生自1950年起即在台北開設繪畫班,教導現代藝術。李仲生對現代藝術的播種,最終在1957年由其學生所組成的「東方畫會」第一次聯展中開花結果。並與同年展出,以台師大美術系學生為班底的「五月畫會」堪稱現代藝術運動的重要團體。至此,追尋現代藝術風格的創作者們開始推動藝術觀念、媒材、形式與風格上的實驗與解放,也使得抽象繪畫成為創作與討論的主題之一。

    然而,抽象繪畫之所以蔚為風潮,與當時的時空背景與社會條件脫不了關係。一方面起於當時這些年輕藝術創作者不滿於前述單調僵硬的官方美術的框架,以及國家社會的狀態;另一方面則與白色恐怖時期的社會肅殺氛圍有關,抽象風格可避免造成現實主義社會批判的聯想。

    《南方現代藝術的發展》

    後來,儘管現代藝術所強調的抽象、實驗性、改革與實驗性引來不同觀點的藝術論戰,但是一批有志從事現代藝術的創作者仍持續推動,甚至更延伸到文學、廣告、設計、觀念、電影與劇場等不同領域的連結,現代藝術這種不斷擴張與跨界連結的特質實為一種關鍵的性質。如1966年,黃華成發表「大台北畫派宣言」。相對於現代藝術在台北藝文圈逐漸興起,郭柏川等人1952年於臺南成立的「臺南美術研究會」,隔年再與劉啟祥等人在1953年成立「南部美術協會」;另外,曾與何鐵華共同推動新藝術運動的莊世和在日本學成歸國後,因工作落腳於屏東潮州,也在南部推動現代藝術,與友人1961年在高雄成立「新造型美術協會」;黃朝湖、曾培堯於1964年成立「自由美術協會」;1968年李朝進、曾培堯、莊世和及黃明韶等人舉辦的「南部現代美術會」和「南部現代美展」。

    儘管七十年代因國際局勢的變動,促成鄉土美術運動的興起,也帶動了台灣美術的研究與評論,但先前南部現代藝術的發展並未停止。1972年李朝進、蕭泰然、莊喆、羅清雲等人在高雄發行《藝術季刊》(前身為《山水詩刊》)(1972-1974)同樣展現了現代藝術的實驗性與跨域連結特質,包含了文學、繪畫、書法、理論與音樂等等,更刺激高雄現代藝術多面向的發展;1973年葉竹盛、洪根深、朱沉冬等人在高雄成立「心象畫會」,希冀能結合超現實、抽象與新表現等前衛藝術風格。

    整體而言,八十年代是台灣現代藝術蓬勃發展的時期。1983年,以現代美術與藝術國際化為標誌的台北市立美術館開館,帶動國內現代藝術的風潮;同時,一些旅外藝術家紛紛回國,如莊普(1981回台)、林壽宇(1982回台)、葉竹盛(1982回台)等人,透過作品、展演活動與教學等等,影響下一波現代藝術家;另外,除了上述受到西方現代藝術、極限主義的影響,追求材質解放與抽象藝術語彙的表達之外,八十年代中期左右,另一批藝術家則走向挑戰社會禁忌、政治議題與藝術衝撞,進行藝術的社會批判與揭露,如「台北畫派」(1983)。

    大約同一時期,在南部由區朝藩、洪根深、陳水財、陳隆興、曾英棟、李俊賢等人發起「南部藝術家聯盟」(1979),積極拓展新的替代空間,實驗性的藝術展演,推動現代藝術的全方位發展。「南部藝術家聯盟」中的一些成員,不僅在1985年於高雄發行《藝術界》雜誌,更是後來《南方藝術》(1994)的基本成員。當中,有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即1987年,該年不僅台灣宣佈解嚴,在長達三十八年戒嚴之後意義非凡,同時也在這一年,南部同時成立兩個具代表性的重要現代藝術團體,分別是臺南的「南臺灣新風格畫會」,以及高雄的「高雄市現代畫學會」。 它們標誌了有別於主流之外的,兩種不同的南方藝術姿態與精神。

    從中,可以觀察到一個發展,約於八十年代為始,至少出現兩條現代藝術的路線︰一是抒情、詩意、實驗與抽象,追求材質的解放與可能性;一是批判、衝撞、符號與具象,無畏地走向社會現實、歷史情結與政治禁忌(筆者加粗)。這兩種不同的藝術風格與創作路線,是後續觀察現代藝術的重要參考。

    上述,這個藝術狂飆的八十年代,以及朝不同面向發展的九十年代,正是以「象形之外」這批藝術家為代表所參與且經歷的共同時代命題,同時也是他們作品中的基因與養分。因為對於大約出生於一九六十年代的藝術家們而言,最關鍵的藝術洗禮約於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時代氛圍,那時候的他們大約二十出頭,剛從大學畢業或剛出社會,社會上瀰漫著一股解放的氣氛,在政治上、社會上,尤其是藝術上的解放,使他們傾向於對現代前衛藝術的追求。

    不僅如此,這批藝術家後來以各種方式投入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以作品、行動與熱力注入現代藝術的各個層面,包含藝術活動與團體,如曾任高雄市現代畫學會理事長的林熺俊與洪明爵;或悍圖社的賴新龍。藝術教育方面,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的阿卜極,正修科技大學藝文處的蔡獻友、國立台南大學的洪明爵等等。另外,從藝術行政方面投入高雄公共藝術、公共空間再利用,以及藝文特區的籌建與規劃,如投入高雄城市光廊的林熺俊,以及投入早期駁二藝術特區規劃與執行的陳建大明。另外以畫廊推動地方文藝與藝術市場的活絡,如早期經營「藝之家」,後來則為「荷軒新藝空間」的沈昌明。他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或者交錯在不同的藝術路徑上,持續以自己的熱力投身台灣現代藝術的發展。

    以上,可能是閱讀《象形之外/Imago》時有關台灣現代藝術發展的線索之一,然而這條閱讀路線並未停留於過去,而可作為該展的觀展參照,以及未來藝術演進的可能思考。

    《象外之形》

    《象形之外/Imago》一展便是基於形與意之間的觀察,並以南方藝術家為例的取樣(當然,相信應含括更多藝術家)。從本次作品來看,儘管藝術家多具現代藝術創作方向,甚至在形象問題上的自由態度是一致的,但是從中仍可觀察到發展出幾個特色︰1.透過外在環境的形象轉化,包含自然、落葉、城市與個人生命視野,轉化具象之形於自治之造型;2.透過宗教,轉化、透析或穿越表象之形,進入精神純度的提煉;3.形色自治,在歷經象形、超越形體,自造圖像之後,已是經歷世俗錘鍊,來到了悟自身天命之際,對藝術與生命的內在體悟。
    以下,針對本次展出的七位藝術家(依姓氏筆畫)略作說明,如下。

    .沈昌明
    從生命最深切的悲痛中走過來,在無止盡的抄寫中沉澱,領會到生命形式的不同僅僅是能量的轉化,就如同量子力學的科學性、佛學的宗教性與繪畫的美學性本質上並無不同,僅僅是能量流動的不同狀態,能量論因而消解了對生與死堅固的執念,以及無名的譫妄。此一真相存於發現、凝視與關照它們的眼睛,體現一個複數象形的畫面,雙重的視象。因此,對沈昌明而言,量子肖像或風景畫因而既是個人肖像、外在風貌,同時也是意念與宇宙,並凸顯出觀看者的視點問題。

    .林熺俊
    褪下長期對高雄公共事物的投入以及美學設計與規劃,包含《南方藝術》雜誌、高雄市現代畫學會會長、高雄城市光廊、高雄駁二藝術特區、高雄市藝術聯盟會長與高雄縣觀光局長身分等等,林熺俊回歸他最初的起點,繪畫創作。延續先前個展《時間的三種步伐》(2020)中的藝術議題,無論是感性抽象,或是理性構成的方式,在典雅洗鍊的畫面中,皆反映出獨自尋找一種存在於心靈意象中的視覺空間,那裏有一種寧靜與觀視,涉及最根本的,人與環境、社會、自然,還有面對自己的問題。

    .阿卜極(詹獻坤)
    對佛學有著相當深刻的理解,在生活裡參禪,在藝術裡實踐,無入而不自得,如同自在地行於繪畫、書法、素描或裝置等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皆無罣礙。阿卜極長年追求精神的自我提煉與昇華,同時也反映於他藝術作品上的一種簡潔而精煉的造型語彙、繪畫性與素描性本質的思辨、水墨書畫書寫性的極致發揮,甚至將藝術的材質性轉譯為藝道一體的精神性,簡單卻強而有力,充滿一種東方哲思與靈性的意境,直接對映觀者的本心。

    .洪明爵
    出生於南臺灣的小琉球,國中畢業即隻身遠赴台北求學,直到研究所畢業。儘管因為追尋藝術的關係,離原鄉愈來愈遠,但最初早已種植在身體裡的海洋基因,卻不斷地召喚著他。然而,海洋的變動性與更新趨力,也成為他藝術上不斷自我思考與自我創造的動力,早在大學階段開始,洪明爵優異的油畫與水彩繪畫技巧早已使他成為全國美展等重要美術競賽中的常勝軍,但他卻驚覺競賽的榮耀卻可能是創作上的妨礙。於是,他逐漸轉向複合媒材,以及抽象繪畫的發展。驀然回首,已是二十多年的探索,然而中年之後生命感性與熱情,原鄉的呼喚,似乎在目前的藝術形式中得到更大的自由,以及更真摯的表達。

    .陳建大明
    陳建大明近年來的創作環繞於一個終極的問題︰生命的奧義。然而,藝術的生命探問並未流於形而上的想像,長期參與社會公共事務,致力提升公眾美學與藝術教育的經驗,如高雄駁二藝術總監、中華民國藝術村發展協會理事長等等,這些經歷反而讓他更深入地理解人、自己,以及更大的東西。因而在不惑之年,有了更宏觀的視野,透過台東自然家庭生活的細節品味,反覆咀嚼,感受光、溫度與自然的脈動,單純的色彩充滿畫面,如同一道道精神性的光芒打開了整體宇宙。

    .蔡獻友
    長年專注於自然世界的觀察與體悟,無論是蜻蜓、樹葉、巨木、極地等等,進而反身觀照自身的存在狀態,生命演化與內在精神性,自然與人的關聯如物我兩相觀照,獨自啜飲生命的反思與輪迴,卻又彷彿從中得以抽離,證得一種寧靜的透徹體悟。植物中所具備的自然野性,透過物自身形象的拓印,不斷累積、沉澱與解離,甚至是自然本身的元素,葉綠素作為繪畫色料等等,藝術家的角色並非是無中生有的創造者,而是宇宙循環中的觀照者與參與者。

    .賴新龍
    早自一九八十年代即已從現代藝術大展中脫穎而出,後來投身藝術教育與行政,如悍圖社社長、視盟常務理事等等,同時具備公共藝術、雕塑與繪畫創作等豐富藝術經歷的賴新龍,在長年浸潤於現代抽象繪畫創作中悠悠然,不覺已過數十載寒冬,從色彩、造型、空間與肌理的變化裡,以及生命的蛻變兩相映照,深有所悟。西方的藝術養成,早已被他轉化為東方的哲理與意境︰對比或繽紛的色彩所營造的畫面空間感,筆觸拖拉出的紋理、規律的理性線條或刮刀畫出的層次堆疊效果,或偶然增生而出的色塊造型,看似抽象無所涉,卻又詩意地自成一世界。尤其這次所帶來的《藏金》系列作品,細膩而富意象性,有待觀眾進入這自治的藝術世界。

    從以上參展藝術家的介紹來看,「象形之外」所邀展的七位藝術家,皆有非常深厚的創作資歷,就個人藝術發展而言,無疑地已達相當成熟的個人風格與藝術語彙。甚至可以說,如果深入觀察當中的每一位藝術家,將會發現個別來看就是一塊塊藝術結晶,也是一段段台灣現代藝術發展的微型歷程。

    時至今日,這些經歷現代藝術滋養與洗禮的藝術家,在三、四十年之後,逐漸將年輕時的吶喊、狂熱與激情轉為社會責任、公共參與、藝術實踐、內在沉潛、宇宙性靈與生命終極的追求,藝術作品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演變,個人生命經過人事變遷與日常世俗的淬鍊,均有各自獨特的體驗與感悟,更使得他們的作品在超越形象之後,更顯得內斂、溫潤、典雅與詩意,表現出南方一種飽含生命潛沉與藝術淬鍊後的精神性美學。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一段段交錯的不同微型歷程,讓每一位藝術家像是現代藝術的不同切面,照射出不同的區塊。展場上透過彼此的匯聚,也更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藝術家,讓作品本身彼此互為反射與激盪,映照出更全面的整體,得以看見南方藝術的另一種風貌。

新願藝術象形之外Imago

推薦展覽

view all

新願藝術

【藝術新願聯展.藝術進入生活.SWISSPA】

日期:2024-01-01 ~ 2024-12-31|台灣,高雄市

16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