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美術館
【疫年紀事 --- 疫後時代備忘錄】
-
展期
日期:2022-07-22 ~ 2022-09-18
-
地點
新竹市中央路116號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莊培鑫、張恩慈、黃琬玲、謝牧岐、謝鴻均、路瓦 里維拉Lua Rivera Figueroa 、石孟鑫、周代焌、許家禎、許惠晴、昭財、陳孝齊、黃彥超、蔡孟琦、黨若洪、湯明煦 Tamas Szvet
文/吳達坤
自古以來,疫病即是人心中最深沉的恐懼,揮之不去。
《疫年紀事》引用史上第一部瘟疫文學《大疫年紀事》,歐洲小說之父丹尼爾‧狄福(Daniel Defoe)融合紀實與想像的小說,場景設定於1665年倫敦的一場瘟疫。書中描述的疫情與耳語、恐慌不可收拾的蔓延。正如傅柯(Michel Foucault)對瘟疫時期個人自由與社會權利交互過程的論述,社會對病患的監控、隔離及通行控制形成了一系列精細化措施,用以區分個體差別。同時,社會權力在這個特殊時期分化,並為個人主體性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當現實與小說文本不再遙遠成為趨同交會的直線,反覆發生的歷史,牽涉著我們看待疫下生活與共處模式。為何每個大疫之年發展皆如此似曾相似?
回到2022年,隨著疫情演變,文化藝術機構的運作和藝術生態發展陷入不確定的深淵,各藝文領域的從業者在藝術創作活動及日常生活也受了巨大影響。如果說「回不去了」將是持續滾動的疫常狀態,日常將以何種型態重新被運作,而什麼樣的藝術又是必要、無可取代且刻不容緩的?藝術機構藉由疫情本身來討論生活,邀請藝術家現身說法,並研究疫後時代的應對之道,藉由這檔展覽激發的想像,藝術家與機構又將如何更積極地與藝術家、公眾與社會對話與連結? 隨著疫情演變,世界亦脫離我們熟知的經驗法則,從現行制度到社會結構的精神總體也隨著滾動修正。後疫情時代打破讓虛擬、遠距的比重界線,人類在虛擬線上的生命經驗佔比大幅增加,這種被迫隔離的科技樣貌,見證文明社會與自然之間的滑移。
《疫年紀事》展覽邀請了15組共16位藝術家們參展,跨越新竹美術館、241藝術空間雙館同步展出。藝術家們思索疫情期間遭遇的各項議題,除了對當下數位時代大數據生活的改變進行紀事,以自身的創作與藝術行為對話。藉由外在觀察、內心沈澱與疫後共生三階段呈現。藉由藝術家展現創作過程中帶來平靜人心的堅韌意志,堅毅面對困頓的共存之道,並探討疫情下的積極應對策略,推測後疫情時代的未來的人類世。
藝術家們以創作帶領我們跨越疫情,尋覓心境上一方清明靜謐,與之共處。在越是艱困的時光裡,思索著藝術如何自癒癒人,在疫情的不同發展情況之下,做出生活調適減少虛耗與空轉,讓我們在藝術的包容撫慰之下重新認知。在不斷變動、流變的世界中,以堅韌自信的態度來從容應對、共同學習與病毒共存,藉由藝術的力量帶給我們堅韌強大的心靈,一齊走向共存共生的疫後進行式。
❖ 展期|2022/7/22 (五) – 9/18 (日)
❖ 策展顧問|吳達坤
❖ 美術館展區|莊培鑫、張恩慈、黃琬玲、謝牧岐、謝鴻均、路瓦 里維拉Lua Rivera Figueroa
❖ 241展區|石孟鑫、周代焌、許家禎、許惠晴、邱昭財、陳孝齊、黃彥超、蔡孟琦、黃琬玲、黨若洪、湯明煦 Tamas Szvet
❖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REFERENCE
熱門展覽
1
十方藝術空間:【“Shēng Xiào”】Blic Pinas Solo Exhibition
十方藝術空間:【夏日方酣 】沐冉版畫個展
Bluerider ART:【潛意識獨⽩ Monologue】Ruprecht von Kaufmann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 在台首個展
彰化縣立美術館:【身體的身體】
意識畫廊:【光體 Luminaries 】王筱雯個展
台北新藝術博覽會:【台北新藝術博覽會】
阿波羅畫廊:【融合與共生】楊桃派-阿波羅畫廊新銳畫家助長計畫 蔣沛珊(亞布恩.尤瑪) x 顏昱齊
首都藝術中心:【告別關係中的你仍如此美麗】李霽洵個展
花東文教基金會:【凝視.那些】2022李自暐油畫個展
弎畫廊:【複數的吸引力】亞洲版畫聯展
推薦展覽
view all寬藝術空間
【炎夏手記 Notes of a scorching summer】黃敏哲 、 黃于珊 、 王辰男 聯展
日期:2022-08-02 ~ 2022-08-31|台灣,台中市
23 days leftDV Gallery
【可鹽可甜- 黃俊嘉 蘇俊銓 蔡名璨 聯展】開幕茶會 7/30 (六) 15:00 免費入場
日期:2022-07-30 ~ 2022-09-08|台灣,台北市
31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