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UEL STEHLI in its place 曼努埃爾.斯特里個展《彼 / 此》】
-
展期
日期:2022-08-20 ~ 2022-10-08
-
地點
TAO ART SPACE (台北市內湖區洲子街79-1號8樓)
-
參展藝術家
Manuel Stehli
-
「In Its Place 彼 /此」
文|Elise Chen
曼努埃爾·斯特里(Manuel Stehli)於1988年出生在瑞士蘇黎世,並於2014年從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畢業。萊比錫視覺藝術學院是歐洲最古老而有名望的藝術教育機構之一,自1960年代起培養出許多重要藝術家,而以精湛具象風格及敘事元素為特色的新萊比錫畫派,也因尼爾·勞赫(Neo Rauch)、馬提亞 斯·懷瑟(Matthias Weischer)等人的成功而國際知名。他曾於倫敦的坎伯韋爾藝術學院(Camberwell College of Art)學習繪畫,並受英國國家美術館中的早期文藝復興作品及R·B·基塔伊(R.B. Kitaj)、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等戰後當代畫家啟發,開始更關注繪畫在形式面向的可能性,探索色彩與紋理表現。
乍看之下,曼努埃爾·斯特里的畫作散發著一種寧靜感,卻不乏曖昧和沈默的暗流。其大型作品描繪了兩三人之間互動、交談或撫摸的姿態,但氛圍卻是沉寂的,宛如被凍結在時間裡,永遠停駐於一個靜止瞬間。這些長相大同小異且身分不明的人物,在畫布之內專注於彼此交流,絲毫沒有察覺觀者的目光。他們的臉部表面朦朧,模糊或留白,難以判斷情緒。從姿勢也幾乎看不出他們的心理狀態,雖然尺幅上讓人感覺非常貼近。觀看這些等身尺寸的畫作是一種全身性的體驗,彷彿置身於人群的幻影中。與此同時,我們所見只是一片海市蜃樓,一種心理投射。繪畫表面形成了一道門檻,其內部空間不可穿透。這表明了繪畫並非僅是牆上的有形物件,也是圖像;以法國哲學家讓-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的話來說,圖像「既是一種退隱,也是一種通道,只是無法通過。¹」那麼我們如何看到表面之外的東西呢?
曼努埃爾收集人物題材的圖庫照片(stock photos),從中取樣並融入其油畫創作中;這種圖像經常用於品牌形象和社群媒體的商業行銷活動。作為表現特定情緒或情境的插圖使用時,這些具有功能性的圖庫照片所傳達的意義完全取決於其社會、文化或心理上的目的和脈絡。獨立檢視這些圖像時,其中的人物可能會顯得很不自然或滑稽,缺乏真實感和細膩表現。為了讓圖像具有易讀性且能有效傳達訊息,圖庫照片這種視覺類型欣然接受不具個人色彩的表演以及攝影對於客觀性的陳舊主張。曼努埃爾則敏銳覺察到存在於肢體語言和真實感受之間的潛在落差,與其說是基於演技不佳,不如說是因為演員的主體性被排除在外。對他而言,這樣的匿名性只在某種程度上有效,他解釋道「無論多麼陳腔濫調和簡化,所有圖庫圖片都是以人類個體為素材。他們的個體性幾乎被當作一種惱人的副作用或無法避免的缺陷,其中隱含的是人作為身體存在的悲劇性(或喜劇性)的勝利。² 」
矛盾的是,他在畫作中更近一步地抹去或淨化所有特徵和姿態。畫中描繪的這些「演員」既非想像亦非真實,而是來自某種刻意失真的「模擬」;作為本尊的替身,他們的人類樣貌反而顯得有些詭異(uncanny)。雖然曼努埃爾使用了圖庫圖片為靈感與素材,卻拐了很大的彎才完成最後成果,原始情境已不再可見或可讀。藉由去除所有背景訊息,並提取必要的視覺符號(他本人稱之為「片斷」),他將一幅描繪身體的畫精煉為一種純粹的存在,希望觀者與之相遇並感受,放下標籤和偏見。
這些看似簡單的圖像以優雅而協調的色彩組合繪製而成,具有強烈而統一的調性關係與節奏。視覺上而言,它們更接近建立於對物理世界抽象再現的電腦生成圖像。身體與身體彼此相連,周遭環境融為幾何形狀之構成;人物與空間的清晰劃分,使兩者處於一種動態平衡和相互定義的關係中。畫面中每個視覺元素仰賴彼此之共存而展現出一幅人類互動的圖像,創造出一種因其簡潔而令人著迷的視覺語言。這種嚴謹的前景背景構圖將焦點帶回了平面性與二維性,而不是製造深度或客觀現實的幻覺。藝術家的動作姿態表現於顏料的觸覺質感與物質性上,儘管他的存在難以捉摸,儘管他不斷抹去自己存在的痕跡。
就此觀點而言,人們或許會意識到曼努埃爾的畫作並非關於佔據實際空間的真實人物,而是關於感知的複雜性。圖像在心智上留下印記,並形成了主觀投射。然而在觀看這些畫作的經驗中,這種投射被抑制了——唯有當繪畫表面建立了某種界限和距離,阻止我們將對人事物的定義投射於眼前所見,我們才開始真正看見圖像的本來面貌,並理解觀看是一種個人性的體驗。
如果我們願意更靠近觀察,可能會發覺某些區域的油彩被刻意刮掉,而在某些區域,人物之間的空間感變得不太確定,讓人聯想到運算失敗的數位圖像。這些模糊的邊界就像是線索,為想像力和好奇心創造了一個入口。這點在他所畫的堡壘或手的特寫中或許更為明顯,因為它們開放了一個中性空間,一個純粹在場的時刻,讓我們得以沈思和感受內在。在不必要的細節被清理之後,顯現的是ㄧ種結構或新的秩序,以凝練的方式揭示人的存在及其奧秘。如果這些圖像可以被視為某種意義上的肖像,那麼它們捕捉到的是人類生活經驗的片斷,或如畫家巴爾蒂斯在其回憶錄中所言,是「未知世界的突破口(une trouée dans l'inconnu)³」。
曼努埃爾在攝影圖像和繪畫之間的獨特周旋,蘊含著深厚的人性。一方面,這需要認知到圖像消費的膚淺性,並探究這種消費模式背後的邏輯,另一方面,則需要有意識地透過繪畫的實質行動重新演繹視覺經驗,將這種經驗轉化為創作實踐。在日益數位化和虛擬化的世界中,我們很大一部分的生活都發生在網路上,而《In Its Place》這個展覽所提供的,是一個放慢腳步、凝思,重新回到身體並連結內在世界的機會。
¹ 引用自 Jean-Luc Nancy, “The Image—the Distinct” in The Ground of the Image, trans. by Jeff Fort (New York :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2005).
² 引用自藝術家與筆者的電子郵件,2022年6月30日。
³ 引用自巴爾蒂斯、阿蘭•維爾龔德萊《向著少女與光:巴爾蒂斯回憶錄》,譯者柯夢琦 (商務印書館,2021),第51頁
推薦展覽
view all【「橋(The Bridge)」- Ryan Mosley(萊恩‧莫斯里)個展】
日期:2023-11-04 ~ 2023-12-23|台灣,台北市
【《Abundance - Contentment in Having》劉子瑜個展】
日期:2022-03-12 ~ 2022-04-30|台灣,台北市
【潛存說 ─ 那些不會時刻為我們所察覺的】Sub-existence ─ Those We Aren't Always Aware of
日期:2021-12-18 ~ 2022-02-26|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