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途】
-
展期
日期:2022-09-17 ~ 2022-12-18
-
地點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本館4樓展覽室)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王武森、王國仁、李明則、林純用、林慶芳、柳依蘭、張恩慈、莊明旗、陳云、黃法誠、劉秋兒
-
野生植物通過自然演變和人工栽培馴化,倖存下來的物種資源,往往具有獨特的適應性和多樣性,同時也蘊藏巨大的生產潛力。「野放」,讓環境中的生物自由互動而生產出的自然物,自然單純,有著從土地和環境中長出來的味道;「途」則有「在途中」的進行式之意。《野放途》主要題旨在於反映和揭示「創作來自於生活」。這些藝術創作者,游離於主流之外,他們不在乎現實、不甩主流論,或漫遊於市井,或踏查田野,或從日常勞動中轉換為藝術創作,兀自埋頭孜矻於創作的天堂路。「野放途」用以引喻和觀察其發展現況與其中蘊藏的創作能量。
展覽從「漫遊」、「蔓生」、「蔓蕪」三個子題開展,展出藝術家包括:李明則、王武森、黃法誠、王國仁、莊明旗、林慶芳、林純用、柳依蘭、陳云、張恩慈、劉秋兒等11位,涵括世代從最年長的50世代莊明旗到最年輕的90世代陳云,表現形式包括繪畫、立體、裝置以及觀念行為創作等等,創作面向多元,沒有酷炫的影音科技也沒有虛擬實境的擬真視域,但在此的每位藝術家的生活經歷和創作歷程都是一則則吸引人去閱讀的故事。
中生代藝術家王武森,以獨有的「人的原型」的圖像成為個人繪畫鮮明風格;李明則從小愛看漫畫愛畫漫畫,創作雜揉了現實生活所見所感,展現常民文化豐富的層次;黃法誠的創作常以無厘頭、幽默感的方式反映人與自然、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現任「魚刺客」會長的王國仁,以結合早期街頭塗鴉技巧以及高彩度的色彩,呈現自然狂野的「原生感」;15年前以「台客」系列、「檳榔西施」一度引領風騷的林慶芳,沉寂數年後,從童年的尪仔標找回自己,再度出發,這次展出從2015年開始發展的《台風之戀:尪仔標》系列創作;藝術頑童莊明旗創作慾幾近狂熱,創作形式及媒材完全不設限,造型天馬行空,強烈色彩與用繁體字填滿作品的風格,讓人印象深刻;林純用的創作經常表達對環境、生態議題的關注,這次展出《野蓮出庄》系列版畫,緣起於受邀生祥樂隊同名專輯,此系列版畫創作分「野來上菜」及「食物在庄」兩子題,帶領觀者進入食物種植、料理、保存時的情境。
30多歲以前的人生幾乎都在市場賣筍干的藝術素人柳依蘭,從2008年獲得高雄獎第一屆觀察員特別獎開始,高辨識度的自敘式肖像作品以及傳奇的人生經驗,引起藝術界關注,之後受邀為電影《血觀音》繪製主視覺的跨界經驗,更高度吸引媒體話題;高雄獎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獎者陳云,長年家中堆積著父親收藏的老物,是陳云想像世界的起源,發展出以傳統紙紮人偶的表現形式和「做自己的心情」來表達和敘說;慣用布料、線材、棉花、羊毛等柔軟媒材的張恩慈,以其看似柔軟實則「暴力」的創作探詢童話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劉秋兒在高雄經營豆皮文藝咖啡館15年,長期投入社會思考與藝術行動,搞抵抗藝術,這次展出的是從2012年開始發表的「圖抗系」,它是指對日常生活裡的物件或物件所隱含的訊息加以塗抹的行為。
在「大南方多元史觀」發展主軸下,邁向法人化第四年的高美館,以深耕大南方的同心圓策略,盤整多元史觀的實踐路線,今年 (2022)再次規劃及推出系統性的「美術高雄」系列,這不是暌違15年的「美術高雄」的「重新啟動」,而是企圖予以「重新定義」,從而進階型塑「美術高雄2.0」。在七月首發推出《抽象高雄》,作為一個精神性地出發;《抽象高雄》呈現的是藝術家以「形容詞」取代「地理名詞」,來描繪心中所感受的高雄;展覽推出以來,展覽脈絡清晰、視覺語彙豐富,深受民眾喜愛。接續推出的《野放途》,則以全然迥異的面向,將視野和關注望向非主流或游離於邊緣的藝術創作者,透過多元觀照的方式來觀察和呈現各個層面的創作者其創作能量與發展現況。
參展藝術家 (依姓氏筆畫排序)
王武森、王國仁、李明則、林純用
林慶芳、柳依蘭、張恩慈、莊明旗
陳 云、黃法誠、劉秋兒
策展人|吳慧芳
指導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主辦單位|高雄市立美術館
協力單位|文藻外語大學傳播藝術系 & 創意藝術產業研究所
指定木作除醛|聚和生醫 -
REFERENCE
推薦展覽
view all【繪畫與雕塑 Painting and Sculpture】臺日合作展 Taiwan-Japan Collaborative Exhibition
日期:2024-12-06 ~ 2024-12-22|台灣,新北市
8 days left【「記憶圖像」】 張麗華繪畫創作個展
日期:2024-10-08 ~ 2024-10-1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