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絪縕磅礴】于傳騏彩墨個展
-
展期
日期:2014-06-05 ~ 2014-06-28
-
地點
華瀛藝術中心(台中市西屯區福科路471號3樓)
-
參展藝術家
-
絪縕磅礡
一百三十多年前,台灣台北建城時(1884年),以七星山為主軸,風生水起。一九六一年,吾出生於七星山山麓下之陽明山;開啟了吾臥遊山水人生之旅及繪事觀照。及長至一九八八年,遊歐諸國自然與人文藝術行旅。藝品菁華,盡覽飽沃。年少跡踪,不知其然,得蒙養所以然;年長知其然,說其所以然。爾天命之年,方能全朗,凝境與觀心,令吾滋養而達觀。
天地自有元氣,而繪者胸中丘壑,腹內琅玕是謂人文胸懷,「理」、「趣」、「韻」三者兼備。對余而言,適興寄意是為山水抒情,日久涵詠,「神盤意豁」卻為畫者歷練與孜修,既寫生又能變古。古之以來創作本體,是歌詠審美意涵的,此為山水畫特質與精神。清末,王國維認為,「觀我」與「觀物」可為偏好偏重,但非「偏廢」,其認知好之創作不僅「以意勝」,亦非「以境勝」,而是「意境兩渾」。唐,王維曾論述「言氣質,言神韻,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氣質,神韻,末也。有境界而二者隨之矣」。因此,傳統中之山水觀是以理、趣、韻為發端,而臻境界,成宇宙。余自對於中國十七世紀一位偉大美學家十分心儀-葉燮(1627~1703);其美學思涵中提及藝術家的審美創造力,包括的「才」、「膽」、「識」、「力」四則,觀照中的客體為「理」、「事」、「情」三本源,而三本源是藉「氣」而行。「得是三者,而氣鼓行於其間,絪縕磅礡,隨其自然所至即為法,此天地萬象之至文也」。少時,親陽明諸山,雲蒸萬象,變化不測,不可端倪;流嵐危巖,溪幽曲流,林木森森,忽而雲霈塊然垂天,時之聯綿纖微……皆令我飽沃含詠;尤以「絪縕磅礡」最為感受胸懷。
歐遊八年間,於「理」觀自西方藝海,對其風景畫作品可歸序「事實的風景」(The Landscape of Fact)、「幻想的風景」(Landscape of Fantasy)及「理想的風景」(Ideal Landscape)三部曲(Kenneth Clark)。其繪圖者皆有一共通域性,就是對傳統有極度熱情研究,且具有自身偉大之才情,又能夠明顯地尋求進入陌生繪畫的領域,從而創造出新的風範。「山水」與「風景」同出一源天地,皆為人與自然關係;畫者有著和森羅萬象心靈感應及時代背景下哲思意涵(藉言志或雄渾情),由古至今,都能壯觀。人生百年,終須江岸送別,丹青亦然,時代變遷,每每新意,壯闊波瀾。十七世紀以降,東方遇見了西方,那是一個複雜又變化急速,充滿張力大文化衝突及吸取的時代,但也見證了「山水」和「風景」的新視野,此為世界文化史上宏觀的新歷程,從此,中國與西方外加上了世界性的發展。
莊周所言「象罔」,或謂唐代人所說之「境」,是畫家的「造化」(虛實結合、有無相生的象形)。清《鄭板橋集‧體畫》中言(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因此,東方對繪畫言曰優美,西方則敘事壯美。兩者皆曰自然之美。至若講座之時,生嘗問吾:中國繪畫皆已施展淨盡了嗎?!我謂,世界藝林,凡屬大千,「剝盡必復」。余對南宋、馬麟兩幅冊頁最為中國繪事者觀照一簡一繁之趣;簡為《行到水窮處》,繁為《秉燭夜遊》前者摒慮釋累、洞悉自然;後者,物我交輝,戮力惜時。誠為我之心意。山外山,絪縕磅礡,水外水,上善若水。時序科技之今日,仍願不負山靈,生涯青山中。
畫展自序 二○一四年五月 筆於陽明山堂 于傳騏
推薦藝術家
view all推薦展覽
view all【秋之華】于傳騏個展
日期:2019-06-01 ~ 2019-09-29|台灣,台中市
【首陽山上山下 - 葉采薇個展 】茶會2018年11月17日 下午三點
日期:2018-11-06 ~ 2018-12-02|台灣,台中市
【春華滿瀛– 華瀛常設展】
日期:2018-08-07 ~ 2018-09-28|台灣,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