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立方計劃空間

【七個在海上的人—黃博志個展】

  • 展期

    日期:2023-05-27 ~ 2023-07-23

  • 地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公館立方)

  • 參展藝術家

    黃博志

  •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以下簡稱「瑪德蓮時刻」)是立方計劃空間策展團隊自2022年展開的研究暨策展計畫,在為期兩年中進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一系列的主題性論壇,邀請多位講者,從技術史、醫學、哲學、人文科學、藝術等不同角度為這個主題揭開多面向的思考路徑。2022年底,立方策辦以表演與聲響經驗為基礎,為期四天的「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Sonic Shaman—TheCube Forum Music Festival);2023年,「瑪德蓮時刻」進入第三階段,將呈現一檔九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同名國際聯展。
    為拓展觀者和參與者的異質藝術經驗,「瑪德蓮時刻」嘗試以三個展區、連續五個月的時間,以帶狀方式分別於台北及台中兩個城市展開。展覽將首先在立方計劃空間揭開序幕,展出台灣藝術家黃博志的長期計畫——「七個在海上的人」關於六零至八零年代亞洲成衣產業重鎮中成衣工人們的生命故事。展期為5月27日至7月23日,相關活動另待公布。
    ⠀⠀
    ▍關於展覽
    「七個在海上的人」為黃博志在不同展覽的因緣際會下所書寫的故事,含括藝術家在臺灣的母親、中國深圳吳姨、吳姨的兒子濤、韓國首爾鐘路區裡小型成衣加工店鋪的金太太、香港棚仔投身於反迫遷運動的何先生,以及紙樣師張師傅和樣品師傅杏姐。這些跨越四個地域和時間的故事,相似又迥異,像洋流般循環著、重複著,在時代轉型過程中,從一地到另一地。藉著影像、文字和物件等多種媒材,不同的故事被串聯起來,呈現她(他)們生命和工作史中的共感經驗。
    ⠀⠀
    ▍藝術家自述
    文/黃博志
    政令宣傳和鄉土傳說中藏帶現代化的夢想,植入一個個棄農從工的年輕女性身上,我的母親也不例外,被招喚穿上自己量身剪裁後的藍色背心,化身為大象、鴿子或是某種藍色皮膚的生物,是她暫時脫離生產線的造夢路徑;中國的吳姨追隨著微信(WeChat)上的訊息流,從湖南到深圳,笑說自己想像力貧乏,卡在工業區中廁所般大小的服裝修改工作室,等待未曾實現的白日夢造訪之際,一個響屁便可讓自己窒息;吳姨的兒子濤在網路衝浪與遊戲虛擬寶物交易中,把每天當作末日如Windows藍屏死機恨不得將自己一口吃掉;我與韓國的金阿姨以App翻譯軟體溝通上的錯譯,稀鬆平常的對話顯得詩意,「登!」我傳了一段台灣年輕詩人的詩句給金阿姨,「下雨吧,下雨吧/淋濕我的信仰吧/雖然我是一顆小石頭/既使全濕了/內心還是會乾的」,「登!」她則說起自己躲著汗流浹背的雨,試穿各種尺寸的夢,堅信夢想如五百噸走私衣物落入海中的斑斕奇景,總有一件會被沖上岸;「登!」,我說,我們是漂浮在海上的人;泳渡珠江偷渡進入香港的何先生,他是布料市場「棚仔」內眾多攤商的經營者之一,也是反迫遷運動的發起者,持續為他可能碎裂的香港夢而努力,我與何先生天馬行空地想像著棚仔成為一棵樹、一座鹹水湖、一座浮島持續漂浮的可能性,但在此之前,我們必須先變成一隻魚、一隻鳥,又或是化為養分,成為一棵樹的一部分;香港樣品師杏姐與母親同樣自嘲自己因為長期操作縫紉機,導致小腿腫脹有雙大象腿,她說她是腦袋裡裝滿水有金魚繞圈的藍色玻璃大象,每繞一圈都在執行她的逃跑計畫,存檔並且遺忘她的記憶——我們是七個在海上的人。
    ⠀⠀
    ▍關於藝術家
    黃博志,1980年出生於桃園,2011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研究所碩士畢業。他多元化的藝術實踐,著重探討的是農業、製造業、生產、消費等議題,皆與其個人家庭處境和家族歷史息息相關。2013年出版散文集《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透過記錄他的母親,一個平凡個體的職業流變,去間接反映台灣成衣產業的變遷。他持續性的創作計畫《五百棵檸檬樹》,將展覽作為募資平台,一方面挪用藝術世界的資源活化廢耕地、種植檸檬樹並釀造檸檬酒;另一方面則聯繫家族成員、當地農夫、消費者,產生新的社群關係。他曾參與國內外美術館、雙年展的展出,例如台北市立美術館、上海外灘美術館、日本福岡美術館、韓國國立現代美術館(MMCA Seoul)、香港六廠(CHAT)、維也納現代藝術博物館(mumok)、台北雙年展(台灣)、深圳雕塑雙年展(中國)、小型雕塑三年展(德國)、Performa 19(紐約)、釜山雙年展(韓國)。他也榮獲許多藝術獎項,例如2013年的台北美術獎首獎、2015年入圍HUGO BOSS亞洲新銳藝術家大獎、2016年保誠藝術獎裝置類首獎。
    ⠀⠀
    ▍關於《瑪德蓮時刻》計畫及策展概念
    「瑪德蓮時刻」的命名與概念,是來自小說家普魯斯特的意識流名著《追憶似水年華》(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中的典故:小說中,主人翁吃到了沾了紅茶的瑪德蓮蛋糕,此味覺經驗牽動了他腦裡的深層意識,因而使得平日那些無法通過理性「回想」的記憶與感情湧現而出。在心理學領域,學者已以這個故事為根據,將這種非自主性記憶的召喚和引發情緒的催化過程,命名為「普魯斯特時刻」(The Proust Moment)或「普魯斯特效應」(The Proust Effect)。本展期冀再指出的是:瑪德蓮這種貝殼狀的糕點之所以風行,與歐洲當時(約莫十八至十九世紀之間)金屬烘焙模具的普及,以及印刷食譜書籍開始流行有著緊密的關係。「瑪德蓮時刻」這個展題與概念,是對「普魯斯特時刻」的挪寫並置轉焦點,從字面上感知主體的層面引渡回引發記憶及情感的「媒介(物)」上。
    因此,「瑪德蓮時刻」嘗試穿透普魯斯特效應,揭示關於記憶的植入和再現、情感的萌生與傳遞,實與其背後的「感性召喚(技)術」有關。《追憶似水年華》中的著名情節之所以觸動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讀者的共鳴,則更可能是來自於瑪德蓮蛋糕所創造的集體共感所賜。從媒介/技術的角度視之,即是由於「模具烘焙」與「印刷」為中介,使得這種無論在哪裡,形狀與味道都相彷的甜點得以快速大量生產,因此成為了現代世界中「感知傳遞」的力量來源。它不僅一方面創造個體私密的經驗,也同時形塑出一個時代中對某些事物的集體認同。而媒介/技術在其中的作用雖能被意識到,但卻又時常被隱藏和忽略。「瑪德蓮時刻」展覽以此思索作為出發點,探討今日感性與認同的構作技術與政治性。
    立方計劃空間非常榮幸與台中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共同主辦於植深館的展出;並與洪建全基金會、覓計畫共同合作呈現台北展區,一同呈現九位藝術家的製作與收藏。同時,立方計劃空間由衷感謝桃園市立美術館、藏家曾文泉先生的慷慨借展與支持。
    ⠀⠀
    *各檔期詳細資訊請見立方計劃空間官方網站
    ⠀⠀
    策劃主辦|立方計劃空間
    展覽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恆成紙業
    特別感謝|桃園市立美術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系列展
    「七個在海上的人—黃博志個展」
    展期|2023年5月27日-7月23日(週三~週日,2-8 pm)
    開幕|2023年5月27日(週六,3-6 pm)

立方計劃空間黃博志瑪德蓮時刻黃博志個展七個在海上的人

推薦展覽

view all

伊日後樂園

【彗星打來的電話-黃博志個展】

日期:2024-05-16 ~ 2024-06-15|台灣,台北市

立方計劃空間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V Part 3】山上的家務事

日期:2023-10-21 ~ 2023-12-10|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