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馬祖國際藝術島

【「生紅過夏」-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 展期

    日期:2023-09-23 ~ 2023-11-12

  • 地點

    馬祖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李若梅、曹楷智|馬祖芙蓉海畫會 陳宣誠|ArchiBlur Lab 共感地景創作 林怡華|山冶計畫 張匡逸、張正瑜|常式建築 NAKAW PUTUN|哇大創意 洪榆橙|日青創藝 鄭伊婷|林丨二山工作室 劉梅玉、謝宇婷|北島人工作室 金宣廷 Sunjung Kim|REAL DMZ PROJECT 蔡沛原|鹹味島合作社 侯力瑋|台電公共藝術 劉麗婷|埜遊文化 謝淑靖|小島旦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王詩鈺、顧瑋|擇食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游擊|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以「生紅過夏」為策展主軸,將於2023年9月23日至11月12日在四鄉五島展開,預計將有9個計畫、70件作品,邀請您登島體驗,在今年秋天,來一場馬祖跳島藝術之旅。

    「生紅過夏」(tshiang ngoyngˋkuoˋha^),是以閩東語講述馬祖家釀老酒釀製發酵過程的一句俗諺。「生紅」指的是冬天新釀老酒,以圓糯米、麴菌與井水入罈發酵,開罈過濾後的酒汁呈現桃紅色澤;「過夏」指的是唯有經過加溫並細心地保存,生紅才能通過夏天的錘鍊,化作帶琥珀色澤、更溫潤順口的馬祖老酒。

    家釀老酒是馬祖家戶祖上流傳迄今的無形文化資產,每個家戶都有各自釀酒的秘方心法,隨著釀酒的時間、原料、水源與方法,還有對酒的情感記憶不同,有上百種釀酒的方法在家戶與村落間流傳著。

    當代科學數據派認為,氣溫、水質與風向決定了它的保存期限;傳統心誠則靈派認為,戒慎恐懼的心態,加上對酒說好話,是好酒長存的關鍵,什麼樣的性格,會釀出什麼風味的酒。但無論流派或各百種釀法爭鳴,大家的共識是只有「生紅過夏」才夠資格被稱作真正的馬祖老酒,也因此若家中的生紅真能放過夏,那是要 「對天喊謝」了。

    生紅要如何過夏?歸納各家傳承與方法,不外乎三個條件:人、環境與老天。

    這讓老酒的釀造發酵的過程,猶如在馬祖要醞釀「成一件事」的隱喻,需要眾人的齊心呵護與祝福,順應自然與氣候環境條件,並將自己無所求地交給更大的力量來醞釀。

    馬祖老酒,或老一輩馬祖人口中的「紅酒」,不是太詩意的文化象徵,而是島嶼的日常:給出海打漁的先生暖身子、給剛分娩的太太坐月子,或將紅糟或老酒入菜的家庭記憶。而隨時間與空間在日常的軸線上推移,老酒也攜著家家戶戶的情感與故事向前,成為傳承馬祖人集體記憶的載體。在人口逐漸外移的七〇年代,隨著家戶向島外遷徙,老酒也在異鄉落地生根,有老酒就可以構成馬祖人家的記憶。

    「生紅過夏」說的是釀製老酒的過程,也是藝術如何在馬祖發酵的過程。

    這個發酵不只一個夏天,而是數百年來,先民以漁以農,以及戰地政務時期留下來的文化資產,經由轉譯後再生,再釀成藝術的展場,以五屆十年為尺度進行思考的馬祖國際藝術島,就是一場生紅過夏。

    藝術不只是地景的妝點,更要作社會的酵母。承繼無數個夏天的島嶼釀,要重釀一罈以十年為度的酒,讓藝術成為馬祖串起時代記憶、撫慰人心,並開啟未來想像的生活必需品。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藝術走入常民家戶,融入島嶼的風土環境,懇請眾神願意應許的庇佑,願能成為馬祖人共同的呵護。

    ▐ 策展團隊
    李若梅、曹楷智|馬祖芙蓉海畫會
    陳宣誠|ArchiBlur Lab 共感地景創作
    林怡華|山冶計畫
    張匡逸、張正瑜|常式建築
    NAKAW PUTUN|哇大創意
    洪榆橙|日青創藝
    鄭伊婷|林丨二山工作室
    劉梅玉、謝宇婷|北島人工作室
    金宣廷 Sunjung Kim|REAL DMZ PROJECT
    蔡沛原|鹹味島合作社
    侯力瑋|台電公共藝術
    劉麗婷|埜遊文化
    謝淑靖|小島旦
    財團法人台北愛樂文教基金會
    王詩鈺、顧瑋|擇食股份有限公司
    藝術游擊|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 REFERENCE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

馬祖國際藝術島生紅過夏連江縣政府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