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關何許?】
-
從清代、日本到國府等不同統治階段,臺灣百年來的美術發展,猶如其所經歷的多重殖民經驗一般,多元而紛呈。不論是因求學、工作、經商、移防或戰爭而流離他方,藝術家往來於不同國度,跨域之間造成的遷徙、接觸、融混與衝突,已無可避免。本展以「鄉關何許?」為名,設定嘉義地區為空間端點,探索日治時期至戰後期間,臺灣及中國兩岸畫家往返其間產生美術流動及跨文化交涉對應等議題。同時,分析處於身分模糊/重疊的時空交錯下,作品如何突顯「故鄉」、「異鄉」曖昧的土地身分,呈顯何種交混的國族認同。
本展涵蓋(一)日治時期前往中國的臺籍嘉義畫家,以及(二)戰後渡海來臺定居、任職嘉義的陸籍各省畫家等兩大群屬,並涉及(三)少數日治時期移居臺灣或曾來嘉遊歷交流的中國畫家。在嘉義這塊稱為「故鄉」或「異鄉」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在主與客/內在者與外來者的彼此錯雜中,他們或從事教職公務,或深耕創作及美育推展工作,貢獻地方甚鉅;其彼此間亦形成不同人際關係網絡,藉由交流形塑群體意識,維繫自身的文化傳承或擴張族裔連結,彰顯不同時代、世代、區域或出身等複雜的身分特徵,形成風格形式、精神內涵上的互動與對應現象。根據不同群屬之間的脈絡交往關係,規劃六大子題:「此岸彼鄉」、「時空越界」、「家園圖景」、「文化典型」、「書畫傳藝」及「雅集交遊」,以多視點相互對照之方式進行分區展示。藉由從殖民、後殖民到跨殖民不同階段之文化理論串接,檢視日治時期至解嚴前後嘉義地區美術發展之多元面貌,分析不同群屬作品中有關遷徙、流轉及時空交錯的時代意義。其次,在特殊政治局勢下各自彰顯何種糾結於國族、家園、群我與地方之間的文化協商,透過何種折衝與媒介,調和臺、日、中、西等矛盾及差異,進而完成自我風貌及身份認同之重構等問題。
—
策展人:白適銘
參展藝術家:王亞南、王逸雲 、朱芾亭 、任博悟 、吳學讓 、沈紹鈞 、林竹生 、陶壽伯 、陳澄波 、席德進 、黃鷗波 、趙天行 、甄溟 、蔣青融 、劉新祿 、盧雲生 、韓清濂 、春萌畫會畫友
—
指導單位:文化部、嘉義市政府
主辦單位:嘉義市立美術館
合作單位: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國立臺灣美術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藝術史研究中心、國立嘉義大學、國立嘉義高級中學、高雄市立美術館、長流美術館、財團法人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財團法人梅山文教基金會 、尊彩藝術中心 -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