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狀態】
-
展期
日期:2024-05-10 ~ 2024-06-09
-
地點
台中市南屯區公益路二段789號
-
參展藝術家
李浩、顏妤庭、蕭其珩、王煜松、何宇森
-
「中間狀態」由bísút與陸府基金會共同呈現,展出五位臺灣藝術家李浩、顏妤庭、蕭其珩、王煜松、何宇森的作品,涵蓋了油畫、水墨、攝影、雕塑及裝置等多樣媒材。
中間常被認作是不明確或模糊,然而獨特的創造卻時常在這樣的時刻發生:或許是停頓想像,又或是在來回試驗之中。吉爾‧德勒茲的名著《差異與重複》指出,重複之中沒有任何事物是同一,只有不斷的差異;在永恆變化的世界裡,現實中只有成為,沒有固有的存在。因此,藝術實踐時常是在看似重複的行動中提取微小的差異,帶著前往未知的意志,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的模糊邊緣開拓新的力量。此次展覽中,五位藝術家在現實和媒材的物質性之間觀察並演練,嘗試在來回的路徑中探索創作的可能。
▐ 參展藝術家
❍ 李浩(b,1981)
出生於臺灣臺北,2012年畢業於法國巴黎 E. F. E.T. 高等攝影學院,現生活和創作於桃園。
李浩長期關注影像媒介變革的機制與觀看、理解、記憶的關係,並利用重複/遞迴的創作行為對習以為常的概念提出疑問和觀察。
展覽經歷包括法國國立網球場現代美術館、法國阿爾勒國際攝影節、英國倫敦薩默塞特宮、斯洛伐克布拉提斯拉瓦歐洲攝影中心、日本清里美術館、中國北京今日美術館、中國北京紅磚美術館、杭州浙江美術館等。
2013 年贏得臺灣國際視覺藝術中心 (TIVAC) 攝影首獎、2014 年獲得索尼世界攝影大賽專業組觀念攝影第二名、2015 年獲選 Top 20 中國新銳攝影獎。作品獲得日本清里美術館以及臺灣國立美術館永久典藏。
❍ 顏妤庭(b,1989)
出生於臺灣臺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碩士班,現生活和創作於臺北。
顏妤庭的創作主要關注水墨繪畫的文化脈絡與當代生活經驗之間的對話與再詮釋。作品多以新聞事件的影像及文字為背景,藉由結合個人的感知經驗及對水墨的傳統語彙的轉化,將不同時地的訊息與敘事重組,以繪畫呈現當代社會一種集體躁動而失神的精神狀態,以及伴其而生的荒謬與趣味。除繪畫作品,她亦於2019 年獲選為「文化部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之代表藝術家至歐洲陶藝中心駐村,並於2021 年成立陶瓷工作室YeeenStudio,除了將創作延伸至陶瓷雕塑與工藝領域,亦嘗試策劃陶瓷媒材之展覽,試圖透過更多元的方式探索創作的可能性。作品曾獲香港M+ 視覺文化博物館、澳洲白兔美術館、國立臺灣美術館、關渡美術館典藏 。
❍ 蕭其珩(b,1991)
出生於臺灣彰化,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研究所,現生活和創作於高雄。
蕭其珩的創作以繪畫為主,融合了從日常生活中汲取的創作靈感,作品中對於外在場景或空間的描繪,充滿了個人主觀的印象與感受,形成了現實與想像的奇妙交融。曾多次獲獎,包括2016 年第三屆鴻梅新人獎、2018 年高雄獎優選、2019 年台北美術獎入選以及第22 屆台新藝術獎入圍。作品亦曾展出於日本佐藤美術館、臺北市立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等美術館和替代空間。
「最佳地點地圖」系列靈感來自日本漫畫《通靈王》中角色梅宮龍之介經常尋找的理想之地,也是個人內心歸返自我的象徵地點。蕭其珩將此概念運用於描繪日常生活的風景中,創作了屬於自己的最佳地點地圖:他重新回顧過去造訪過的地點,參考留下的文字筆記、個人經驗和網絡資料,將感知與現實的差異作為起點,描繪記憶中的景象,以此轉譯對現實的感知,探索虛實交錯的當代地景。
❍ 王煜松(b,1994)
出生於臺灣花蓮,畢業臺北藝術大學版畫組,現生活和創作於花蓮。
王煜松以複合媒材為主,透過自身的生命經驗及個人觀察,在生活中探索各種創作的可能。作品經常融入身體感知、空間場域等元素。近期的作品關注於空間中曾經存在的過去、正在發生的現在,以及可能發生的未來所發生的事件,透過各種想像拼湊再閱讀,從自身的生活環境、生命經驗擴及到更廣的社會意識、群體關係,試圖探尋虛構及真實之間的曖昧地帶。透過物件、影像,或空間本身,將觀者帶入類似於故事性的場域,使觀者透過各種感官進入其中,自行閱讀及想像。曾獲2017 臺北美術獎首獎,也於同年入圍第15 屆桃園創作獎;以及2015 年入圍臺灣美術新貌獎。
王煜松擅長在虛構與現實之間創造模糊的空間,以此作為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線索。在《花園》系列中,迷宮不僅是空間的隱喻,更是探索人類對時間與空間認知的載體;而《花園 -花蓮》延伸了此概念,透過花蓮嶺頂考古遺址,藝術家以撿拾從石頭、牡蠣殼變為陶片和土壤等地面物質,以 及考古挖掘後留下的遺物,試圖讓 觀眾在 遊 走的過程中想像它們在時空維度中的存在,仿佛是置身於時空的迷宮之中,探討人與宇宙之間循環與轉化,不僅為物質形態提供新的解讀,亦反思了時間、空間與存在的本質。
❍ 何宇森(b,1996)
出生於臺灣臺南,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學士,中央美術學院觀念雕塑與材料研究碩士,現工作生活於臺北。
何宇森關注物質材料的探索,透過流體材料的固化探索物質形狀的可能性,探索雕塑材料與造型的樣態,藉由材料的液化與固化,找尋物質世界中隨機的的型態。2021 年曾入選新北美展雕塑組、麗寶國際雕塑雙年獎,作品獲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典藏。
何宇森著迷於流動材質的未知性,經常使用液態材料覆蓋形狀不規則的物體,特別是植物形象。這種創作方法與他對雕塑的想像緊密相連,面對創作材料,他嘗試在「自動性操作」中表現個人內在情感,透過液體的隨機流動,讓「意志」自由流洩,形塑非預期的造型特徵。此次展覽除了雕塑,同時展出藝術家的布上繪畫,何宇森每天一次地重複描繪植物姿態,讓線條隨著水流自然暈染。對他而言,每一次覆蓋和起筆都是形態消失的過程,也是新形態出現的時刻,其模糊的輪廓猶如自然界中的雲朵,緩慢移動卻變幻莫測。
▐ 主辦單位
❍ bísút(紀嘉華、呂季璇)
成立於2022年,名稱源自「美術」的臺語發音。我們的核心理念為匯聚臺灣藝術生態的能量,並致力推廣優秀的臺灣藝術家。不限於空間和展陳框架,我們期盼探索多樣化空間的潛力和靈活性,以詮釋藝術的自主性,同時促進藝術社群的交流。
❍ 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成立於2012 年,成立衷旨圍繞在永續生態、藝術人文、跨齡交流之間,定期舉辦各式活動、講座、展覽及公益贊助,期望透過這些活動與展覽的分享,將愛護地球生命,尊重生態環境,培養藝術美學的使命傳播下去。透過理念的傳承與實踐,擴大當代社會的美學與生態探究,深化當下議題的哲學思考,以及強化當下的世代對話。以基金會為主軸,整合產學藝三大界共同參與,希冀打造創意美學人文風貌。
推薦展覽
view all【殘片】顏妤庭個展
日期:2023-12-16 ~ 2024-02-17|台灣,台北市
【山】王煜松個展
日期:2023-08-19 ~ 2023-09-17|台灣,高雄市
【最佳地點地圖蕭其珩個展】
日期:2023-03-04 ~ 2023-04-29|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