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酷兒論IQ.O.O》展覽座談】愛的無盡習題: 探索、對話、詮釋
-
展期
日期:2024-06-08 ~ 2024-06-08
-
地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江之翠劇場 X 陳煜典、阮原閩、花季琳、陳飛豪、張紋瑄 X廖海廷、黃至正、楊登麟
-
《技術的酷兒論I:Q.O.O》展覽座談—愛的無盡習題:探索、對話、詮釋
時間:6/8(六)13:30 - 16:30
地點:關渡美術館4樓入口大廳
主持人:Nn̄g Project
與談人:陳佩甄(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孟哲(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
【活動介紹】
「愛」往往被理解為崇高與自然的情懷,但在本場對談中,將會凸顯愛的不自然。
Nn̄g Project 在今年推出兩檔展覽皆聚焦於「情感」命題,並刻意呈現此一命題是如何受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科學等等諸般不同的知識與技術給刻畫。以此呈現「愛與情」的個人與非個人間的衝突與矛盾。在當代衝突已經擴延出更大的尺度,並在全球化及數位加速的環境中,被緊密的捆綁在一起,愛變的更均值更標準更天然,於是要在這樣的現況發現其背後複雜的認識框架,是一道不斷生成的「愛之課題」。本次榮幸邀請到兩位影響策展概念的啟發者,陳佩甄與蔡孟哲老師共同對話討論,並從各自的研究專業展開,希冀能提供參與者對於「愛」背後的複雜性及其作為藝術實踐時的難處,進行深刻的跨領域討論。
本活動由Nn̄g Project之策展人進行主題分享,並在分享後由與談人加入討論,並開放觀眾問答。兩位策展人之主題分享如下:
張文豪/《 愛的策展實踐與反省:全球化與文化戰爭下的藝術實踐及其矛盾 》
藝術史學者貝爾亭在其著作《當代藝術作為全球藝術的批判觀點》中揭示了當代藝術作為經濟與資本流通工具的現象,此一論述也側面證實了藝術所激發的情感具備商業價值,更作為文化戰爭的工具所利用,在此一現況中「藝術實踐」陷入了一種矛盾,它既鼓勵創作者的個人性,但又反向的利用「當代藝術的機制」反向的突破更多情感壁壘,致使全球乃至地緣形成一種共享且標準化的「感覺邏輯」。斯蒂格勒提出「象徵的貧乏」警示此一現象背後的毒性,對其而言藝術則是一種獨特情感的實踐與藥引,若作為一位倡議「酷兒」概念的策展人,則更需要慎重的思索藝術以及其實踐諸般環節中,「酷兒性」與「標準化」情感中的拉鋸與衝突,更面臨個人與社會之間對於「愛」的張力與衝突,於是策展實踐如何在此般景況下前行是漫長等反思。
黃銘樂/《身體政治與當代藝術——展演身體與情動身體的動態互動》
本次分享旨在深入探討當代藝術如何融合展演身體與情動身體的概念。藝術家們在不斷演變的藝術表達情境下,挑戰界限,質疑傳統,並鼓勵觀眾深入探索人類經驗的深度。分享將透過藝術史的旅程探索四個核心主題:(1)身體作為畫布,(2)手勢和動作的力量,(3)情感與體驗的具體化,以及(4)場域交叉性及其超越之處。討論將結合從1970年代至今不同地區的歷史和案例,例如巴西的色情藝術運動、酷兒身體、東歐具爭議性的身體、非裔肉身的政治性、冷戰獨裁時期的布萊希特式作品、馬克思的舞蹈。這些案例呈現了一個廣泛分布全球的戰後文化現象,即身體的物質性被歷史意義所壓倒的現象 —— 涉及社會、政治和殖民佔領所塑造的權力等級,以及持續被社會壓迫的文化。最後,分享將以策展計劃《壞戀:情動身體的誤讀與蜚語》作結,探討當代藝術家如何通過身體的表現,衍生出多元的性別與情愛敘事,並想像未來的不同景象。這些影像透過身體的表演,揭示出在多重現代性結構中,情感、愛慾、關係和身份的自我可能性。
【與談人介紹】
陳佩甄/
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碩士,美國康乃爾大學亞洲研究博士。現任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破周報》執行主編,時報文化出版社編輯。目前進行的研究以台韓社會中的性別、情感、冷戰地緣政治等面向為題。現有研究成果散見《文化研究》、《台灣文學學報》、《台灣文學研究學報》、사이間SAI、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等學術期刊,採訪報導、評論撰述則見於《Open Book 閱讀誌》、《新活水》、《OKAPI》、《聯合文學》等平台。
蔡孟哲/
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現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亞際文化研究國際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級教學研究教師,國立清華大學中文系、人社院學士班兼任助理教授。研究興趣為現當代文學研究、性/別研究及酷兒理論、文化研究及批判理論。與楊佳嫻共同主講Podcast「當我們『同』在一起:當代華文小說裡的同志生死愛慾」(鏡好聽,2022)。與劉人鵬、宋玉雯和鄭聖勳共同編輯《抱殘守缺:21世紀殘障研究讀本》(蜃樓,2014)與《酷兒.情感.政治:海澀愛文選》(蜃樓,2012)。 -
RE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