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時光機】汪曉青個展
-
展期
日期:2024-09-28 ~ 2024-10-28
-
地點
節約街37號B1
-
相關連結
-
參展藝術家
汪曉青
-
媽媽的時光機 - 汪曉青個展
展覽日期:2024.9.28(六)-2024.10.28(一)
展覽地點:好地下藝術空間 (花蓮市節約街37號B1)
開放時間:每周五、六、日、一 12:00-20:00
【展期活動 】
▸ 開幕茶會|2024.9.28 (六)14:00-15:00
▸ 開幕座談|2024.9.28 (六)15:00-17:00
與談人:汪曉青(藝術家)、郭昭蘭(藝評人)、田名璋(策展人)
▸ 演講|2024.10.19(六)14:00-16:00
講題:自拍與自畫像中,母親形象的挑戰、轉變與影響
主講人:汪曉青
▸ 藝術家聊天會|2024.10.26(六)15:00-17:00
【 策展論述 】
文/策展人 田名璋 2024.9.10
”生命不能重來,只能透過伴隨那幼小的成長,與自己再次相遇。”
回顧藝術家汪曉青的創作歷程中,近20多年來其主題大都圍繞在「母職」的議題上,她期望透過創作探索自身的母職/女性議題,抓回母親做為主體的母職詮釋權。在性別議題剛有起色的台灣,這樣的女性成長課題,藝術家已用長時間來探討與累積,這是難能可貴的。
在汪曉青的作品裡,時間是一個獨特的議題,她極盡所能的用不同方式去詮釋它。攝影作品「母親如同創造者」裡,看到一層層如記憶的交疊式時間,而攝影作品「我的兒子和我一樣高」裡是線性成長時間,而這次展出的「時光相遇」系列油畫裡,她談的是如同搭上哆啦A夢的時光機般的回憶旅程,是種年紀增長後對自我的回溯之旅。特別的是,在「時光相遇」裡,汪曉青延續並混合兩系列攝影創作手法,更在持續地伴隨兒子成長的同時,也跟著追憶自己的童年歲月,並交織出母子對話與成長議題。她以緩慢的繪畫方式,一點一滴結構出奇異的回望旅程,回到與自我很細密的內在對話關係。這樣的創作方式呈現出藝術家回到童年與兒子再次成長,並在母職中陪伴兒子一起挑戰和享受每個當下的酸甜苦辣;因此,這組創作是關於藝術家的母職身份,也是關於她自己。
“四歲的凝望、五歲的躲藏、六歲的神遊、七歲的飛行夢、八歲的艷陽下、九歲的白日夢、十歲的期望、十一歲的隔閡、十二歲的成長代價、十三歲的抗拒青春”
在這些油畫作品中,依照兒子從四歲到十三歲時序成長;四歲有了強烈的主體意識,勾起了藝術家對於童年關於自我的回憶,那是迎來充滿幻想、飛行、白日夢的童年時光,而到了十來歲,青春期與國中生的不願面對的羞澀與壓抑,也是藝術家對於自我少年的回應。在這些畫作中,有著許多藝術家的身影,彷彿過去與現在的時光交織,映照了她的童年與當時的思考,人生就再次因兒子重溫,且經歷一段非常不同的五味雜陳、漫天幻想、在懵懂中理解自我的時光。這樣跨時空的回望與相遇是重活一次的再詮釋,讓她自己在母職中更為沉穩,更為溫暖,更為清澈明白。
在這個當代藝術世界百發齊放、日新月異的年代裡,汪曉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真誠、質樸、緩慢、內觀地進行創作,一步一腳印,我相信這是藝術家汪曉青對於生命綻放的深刻理解,從自我生命探索中追尋自我的藝術世界。
註➀:策展人的話,靈感來自日本動畫電影「兒時的點點滴滴」中,女主角在火車裡與自己童年相遇的畫面。
註➁:汪曉青「時光相遇」系列中,各個作品的標題。
【藝術家簡介】
汪曉青 Annie Hsiao-Ching wang
1972年生於台灣臺北,英國布萊敦大學藝術創作博士(PhD),長年關注女性認同的攝影、繪畫之創作與教學。青田藝術空間創辦人,並於國立東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她的作品廣為國際報導,美國《The New Yorker》雜誌認同她「將母職重新塑造為一項宏偉的事業」。英國《BBC》讚譽她改變並超越母職的陳腔濫調。中國《人物》雜誌列她為2018年全球25名人之一。近年受邀展於瑞士「沃韋影像雙年展」、美國「Photoville攝影節」、祕魯「身份美學展」、澳洲「國際攝影雙年展」、義大利「PhotoLux國際攝影雙年展」、台灣「臺南市美術館:Shero展」、韓國「大邱攝影雙年展」、美國「2023 AIPAD國際攝影博覽會」與法國「Paris Photo國際攝影博覽會」等。作品典藏於美國休士頓美術館、蓋蒂中心、喬治‧伊斯特曼博物館、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哈利·瑞森展覽館、台灣台南市美術館等,享譽國際。
藝術家網站:https://artanniewang.weebly.com/
▸ 展覽海報設計:林夏玄
-----
主辦單位:好地下藝術空間
贊助單位:國藝會
指導單位:花蓮縣政府 花蓮縣文化局
組織營運贊助:國藝會 -
REFERENCE
推薦展覽
view all【《日常解構》】李芳宜 攝影個展
日期:2024-10-19 ~ 2024-11-03|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