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台北當代藝術館

【No Language】

  • 展期

    日期:2025-01-17 ~ 2025-05-04

  • 地點

    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市大同區103長安西路39號)

  • 相關連結

    台北當代藝術館

  • 參展藝術家

    江忠倫、何彥諺、吳聯吟、李婷歡、崔廣宇、陳松志、陳為榛、陳萬仁、黃立穎、黃海欣、黃萱、廖建忠、劉文瑄、蘇育賢

  • 所有語言的確都是抽象的,只不過某些語言比其他的來得更抽象。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文字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根基,來自於它提供了一種共同標準,使我們的溝通具有相對性,進而達到各種目的。因為相容性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文字語言常成為我們描述、詮釋一切的優位。但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這個優位卻成為了另一種追求創造性的指標。

    身體感覺到了,語言卻還追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No Language」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

    創造性在每個時代皆有其掙扎身影,如同我們眼前的困境之一,是來自於高度媒體化所帶來的「過多」,演算法迎合偏好,使我們意識到很多可能,但卻不見得體會更多事物。就像是穿著全新的攀岩裝站在練習場中,望著眼前七彩而高聳的岩點出神,我們討論著別人的攀爬路徑,看穿每個挑戰者的身體素質,在運動中想像著冒險,空調裡正瀰漫著汗味,但身上新買的機能衣卻吊牌未剪。因為「過多」,我們總意識到自己太慢,對身體力行感到猶豫,嚮往著汗水,卻期待能在趕場中將熱情微波。因此,我們追劇不追問,最終進入了一種自我想像的沖刷,成為反被AI訓練的模型。

    在瀏覽中將無意識航行,切換成有意識的漫遊。

    也許我們可以將「過多」視為一種在瀏覽中創造凝視的新機會。如同AI語言模型的建立,是以大數據歸納出事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為AI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前臺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來契機。

    ▋策展人簡介

    黃彥穎
    Huang Yen-Ying
    黃彥穎為文化部2009年及2012年文化部視覺藝術交流計畫之受獎人,曾前往紐約(ISCP國際藝術工作室)及巴黎(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西帖國際藝術村)駐村,於國內外發表過多次個展及群展,自2019年開始策劃當代藝術和公共藝術展覽。曾獲文化部第九屆公共藝術獎「藝術策劃獎」、第八屆公共藝術獎「教育推廣獎」、2023金點設計獎—整合設計類專業策展組別,策劃2023新北市美術館「新朋友」、2022嘉義市立美術館「2222」、2019、2022台電公共藝術祭「奧拉之城I、II」、2021台北當代藝術館「宇宙多重」等展覽。

  • REFERENCE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台北當代藝術館No Language黃彥穎

推薦展覽

view all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指劍之舞─蕭言中創作 40 周年經典作品展】

日期:2024-12-21 ~ 2025-02-16|台灣,台北市

32 days left

MoCA TAIPEI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

日期:2024-10-19 ~ 2024-12-15|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