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離的現實】張逸萱2010油畫創作個展花絮
-
展期
日期:2010-06-05 ~ 2010-06-26
-
地點
朝代藝術(台北市樂利路41號1F)
-
參展藝術家
張逸萱
-
文/朝代藝術
數位相機的輕巧及便利性使得數位相機用來記錄生活更為普遍,「自拍」行為更是普及。自拍行為與私密、曖昧情節容易產生連結。在糢糊的照片中尋找影像的曖昧性,那些照片中看似普遍的場景,引發對於曾經存在那一刻的想像的魅力。張逸萱將自拍的私密空間轉換為油畫操作,這是數位攝影模式發展下的特有的攝影內容,在此提出了一個新的觀看感受。
她藉油畫擬仿晃動的瞬間,具有強烈的攝影特質,在觀看的結果上,與李希特(Gerhard Richter)照片式繪畫的問題看似交集。到底是一張照片還是一幅油畫?我們是可以藉助眼睛感官經驗判斷的,而Richter企圖反轉這個以往脈絡以來的經驗判斷的物質意義。
張逸萱並不企圖反轉繪畫與攝影脈絡的物質意義,而提出:以經由電腦特效處理過的數位圖像做為繪畫題材,攝影圖像主導繪畫之關係。這裡好像與70年代的照相寫實主義看似有一樣的表述。她的攝影圖像是數位圖像經由數位相機內鍵特效或是電腦軟體處理過後,諸多更複雜的二手程序後的結果。這裡有更深層的意涵:這樣的操作意義是在圖像主導的世界中,製造圖象。
攝影與油畫並置展呈︰這些照片彼此間產生關聯,這是照片特有的性質,觀看者會在觀看的過程中自動填上補充單位。若是將這樣的觀看比喻成一段文字的閱讀,好比一首「詩」的跳躍式文字,比起一段平實的白話文更能激發想像的可能性。這種觀看方式相當於詩的「不連續性」。另外,「詩」也有精簡的特性,與張逸萱刻意將照片做裁切、後製到展呈方式,都類似一首詩的構成。她像是在影像中,找尋開啟生活感知的新道路。而油畫與這些攝影影像並置展呈,便明白說明,這些油畫是來自於攝影,觀看油畫不如觀看攝影會對影像產生徵象﹙index﹚但是當這些油畫與攝影並置,很明確的指出它們來自於攝影,但它又是不同於照片薄紙般的質地,而是油畫層層疊疊罩染所形成的模糊感,這之間兩種媒材使得觀者有同時閱讀攝影與油畫的類似性與相異性。兩種媒材能夠有相互參照映射的關聯性,同時被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