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五項得獎作品揭曉】
-
展期
日期:0000-00-00 ~ 0000-00-00
-
地點
-
第13屆台新藝術獎
年度五項得獎作品揭曉!!
台灣當代藝術大獎「台新藝術獎」,以不分類方式評選,在「時代精神」、「人文關注」與「未來性」的評選方向下,本屆五項年度得獎作品揭曉:
立方計畫空間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
林文中舞團 【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
袁廣鳴 【不舒適的明日】
陳伯義 【紅毛港遷村實錄–家】
蔡明亮 【玄奘】
(依入選者筆劃順序排列)
五項得獎作品由九位複選委員,包括提名觀察團代表:郭亮廷、郭昭蘭,特聘委員:邱坤良、陳郁秀、阮慶岳、陳昌仁,以及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代表:林曼麗、吳靜吉、石瑞仁,經過重重討論,從年度提名觀察團共同推薦的十四件初選入圍名單中脫穎而出。
複選委員表示:立方計畫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透過對聲響文化生產實踐的重新檢視、辯證,成功地賦予藝術展演的社會能動性;林文中舞團《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則回返到舞蹈與身體間的本質關係,透過綿密嚴謹的編舞,呈現台灣現代舞的語言演化新樣貌。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以錄像、動力裝置與攝影等不同媒介,提出對生命處境擴延至家國現實的反思。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超越了紀實報導的層次,透過影像重建獨特的廢墟美學。蔡明亮《玄奘》是穿越了行動與裝置藝術、繪畫與劇場,打破類型限制與文化界限的卓越作品。
以五項年度得獎為主,同時介紹入圍作品的「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大展」,將再度與北師美術館合作,於5月30日起至7月26日隆重展出。6月中旬,由國內外專業人士組成的決選團,將從這五項得獎作品中,評選出大獎得主,獨得新台幣一百五十萬元獎金,其他四組為「年度入選獎」,各獲五十萬元獎金及獎座,總獎額為三百五十萬元整。大獎得主將於6月13日頒獎典禮現場揭曉。
另外,去年首辦的國際評審特別企劃--「拉近看見/被看見的距離─國際策展人、 藝術家和大眾的集體約會」;今年再度舉辦,邀請本屆國際決審Rhana Devenport (紐西蘭奧克蘭藝術中心總監),以及Christian Rizzo (法國蒙皮里耶國家舞蹈劇場總監)(詳附錄二國際決審簡介),與大眾面對面,激盪新的創作能量。公開徵件活動自4月7日至5月5日止,將選出八位台灣藝術家、策展或製作人,向國際決審展現自己的藝術或策展計畫,歡迎踴躍提案,詳情請上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http://talks.taishinart.org.tw/ 或台新藝術獎專網ARTalks:http://talks.taishinart.org.tw/。
【附錄一: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入選獎 得獎理由】
立方計畫空間【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得獎理由
展覽並不標榜史料文件的新發現,或是既定藝術類型的歷史性整理。「造音翻土」透過對聲響文化生產實踐的重新檢視、辯證,將幾組與本土、常民概念相關的命題再次拋回特定時空下的意識形態、社會關係,使這個以系譜學的方式翻攪主題的展覽,不再停留於特定聲響美學的歌頌,而是實踐者如何以其異質聲響,抵抗、發聲、進而造音的辯證歷程。民族/國家,漢人/原住民,殖民/解殖,鄉土/現代,商業主流/另類獨立,這樣由聲音行動者的思想脈絡軌跡所拋出的命題,在展覽中以感性的聲音文件呈現,成功生造藝術展演的社會能動性。
林文中舞團【長河—身體是最長的一天】得獎理由
以大地之母的河流,作為創作的發想源處,七名看似同質的舞者,在相對潔淨的舞台上,以彼此間肢體的移動與延展,回返到舞蹈與身體間的本質關係,以及透過綿密嚴謹的編舞,展露出悠揚動人的完整結構,讓我們見到台灣現代舞的語言演化新樣貌。
整件作品簡潔單純,回歸現代舞蹈傳統的初衷,也扣敲現代舞本質為何的問題,並能成功以細膩的微小動作,演繹豐富的視覺美學饗宴。此外,以即興演奏及創作為主的音樂家李世揚,提供相當現代前衛也充滿立體感的音樂,讓整體舞作適切、收斂也豐富迷人。
袁廣鳴【不舒適的明日】得獎理由
影像技術的研究與批判如何成為生命處境的反思。從早期存在主義式的「困頓」、「懷疑」,袁廣鳴的「不舒適的明日」把問題擴延至家國現實。影像薄膜的崩壞、展覽現場的身體警覺意識,與日常空間的災異戲劇性,「不舒適的明日」使關於現實的質問,成為影像與視覺展演美學上思辨的對象,而不僅只是議題的選擇。藝術家以錄像、動力裝置與攝影等不同媒介,成功透過風格化的視覺語彙及影像詩學,將當代關於生存與居住的崩壞、災難的寓意、社會運動中的場域與影像媒介之間的社會關係,凸顯出來。影像即便是「奇觀」的,藝術家終究提醒尚有不可見的縫隙在不斷逝去的時間當中。
陳伯義【紅毛港遷村實錄–家】得獎理由
高雄紅毛港的遷村案是台灣有史以來歷時最久、規模最大、耗資最鉅的遷村案,反映了台灣半世紀以來劇烈的社會變遷。陳伯義長期關注此議題,以田野收集的方式,創作《紅毛港遷村實錄─家》。就選材方式上,他拍的受災「戶」,是以戶為單位,而不是以人為對象,例如被怪手挖去的房屋本身和廢棄物;而他所使用的形式,用打光的技巧把廢墟拍得鉅細靡遺、把近景(廢墟的內部)和遠景(被開發的土地)壓扁成同一個平面等等,都超越了紀實報導的層次,透過影像重建獨特的廢墟美學。在紅毛港這個被遺忘的廢墟聚落裡,陳伯義闡述、辯證這個世界,尋找紅毛港的黑暗之光。
蔡明亮【玄奘】得獎理由
《玄奘》以極簡的舞台、色彩與劇場元素,緩慢鋪展虛與實、顯現與隱無之間的無盡轉換。畫師以身體在場的方式進行繪畫,並以不同的手感符號,凸顯炭筆與白紙的物質構成,修行者以身體在場的方式,行住坐臥,貼擠日常與無常,成功展現時間在靜默劇場空間中的流經。此劇場作品展現了蔡明亮一貫的慢動作與老歌懷舊風格,以最貼近「現實」的方式,給出最魔幻的「真實」與最敏感的「寫實(時)」。與此同時,此劇場作品更精彩帶入了紙的新元素,可畫可坐,可折疊成蒲團,可縐摺成山巒,讓紙給出了充滿當代「多摺性」空間感性的無盡可能。
《玄奘》穿越了行動與裝置藝術、繪畫與劇場,走出了類型限制與文化圈限,也讓人見到了李康生與高俊宏的卓越演出。
【附錄二:國際決審簡介】
Rhana Devenport (蘿娜‧迪芬波特)
紐西蘭奧克蘭藝術中心總監 (Auckland Art Gallery)
來自澳洲的Rhana Devenport (蘿娜‧迪芬波特),擁有超過20年策展、寫作、文化藝術相關製作等經歷,專業領域橫跨美術館、藝術節、藝術雙年展、文化機構經營管理以及私人收藏。1994-2004期間,擔任澳洲昆士蘭藝術中心「亞太地區現代藝術三年展」 資深專案主任。2006年參與澳洲雪梨藝術節雙年展策展經理。同年受邀前往紐西蘭,擔任高維特-布里斯特藝術中心(Govett-Brewster Art Gallery )總監,並於2013年起,轉任紐西蘭奧克蘭藝術中心(Auckland Art Gallery)總監。主要策展藝術家包括李明維、宋冬、尹袖珍、張培力、郭鳳怡、Nalini Malani、Alex Moneith、Lisa Reihana 等。除了視覺藝術與策展專業之外,她早年主修教育學背景,更挹注於藝術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與協力創作。
Christian Rizzo (克里斯汀‧赫佐)
法國蒙皮里耶國家舞蹈劇場總監
(Centre Choregraphique National of Montpellier)
出身法國坎城的赫佐,是同時擁有表演、編舞、策展、舞台設計、舞蹈服裝設計等多重專才的跨界藝術家。他曾經在杜魯斯(Toulouse)成立搖滾樂團並創立時尚服裝品牌。1996年成立「脆弱組織」(l’assoiation fragile),除了編創藝術演出,也與其它團體合作交流,更擔任多項時尚或藝術展策展人,至今累積30多個製作。赫佐在舞蹈領域發展,除了擔任多位當代知名編舞家的合作舞者,更跨界舞蹈服裝與視覺設計。他的作品曾在里昂歌劇院、里昂國家芭蕾舞團及馬賽國家芭蕾舞團發表,並受邀於亞維農藝術節演出。2013年獲SADC表演藝術家公會頒發編舞大獎;隔年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2015年起受邀擔任法國蒙皮里耶國家舞蹈劇場總監。
赫佐的創作橫跨亞洲,曾受邀至日本東京及橫濱策展與演出;2007年首次來台北國際藝術駐村,隔年與舞蹈空間及藝術家江元浩合作,於兩廳院舞蹈春天演出《How to say “Here”?》;2012年受邀於兩廳院舞蹈秋天演出《伽里尼1545在楓丹白露》。
推薦展覽
view all【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Youtube直播頻道】
日期:2024-06-01 ~ 2024-06-01|台灣,台北市
【第22屆台新藝術獎—國際決審講座|5.28、6.2 二場|報名開始】
日期:2024-05-28 ~ 2024-06-02|台灣,台北市
【我心目中得主|4.20 - 5.31|投票即日開始】
日期:2024-04-20 ~ 2024-05-31|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