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一杯「發光二極體」】徐兆甫彩墨展
-
展期
日期:2016-03-12 ~ 2016-05-08
-
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承德路3段131號4樓
-
參展藝術家
徐兆甫
-
夜裡的霓虹光芒閃爍彩墨工筆畫家徐兆甫帶來當代水墨新意象
「畫畫就是我的生活,像是呼吸般的自然;已經陪伴了我20年了!」藝術家徐兆甫從五歲開始學畫,坦誠「小時候超皮」的他,十分活潑好動且經常干擾到班上的午休作息,一度是師長及父母眼中相當頭疼的角色;卻沒想到因此而促成了日後踏上藝術學習的道路。「當時幼稚園老師致電給爸媽:希望能幫我安排整個星期的才藝課程,轉移我的注意力也能同時學習一技之長。」從小提琴課、珠算課、鋼琴課、畫畫課等排滿了每天的課程,而天天學習的過程之中,徐兆甫最後還願意乖乖待在教室裡面的,也唯有畫畫課而已—「這就是我開始畫畫的契機,在非常吵鬧的情況下被推進美術教室的!」徐兆甫笑答道。
自小習畫從藝術裡療癒自我中發掘創作的本質
「我對於著色,始終抱持著一種憧憬。」小時候的徐兆甫非常喜愛著色,徐媽媽也經常幫他報名各個地方的著色比賽,但是卻沒有因此獲得獎項的肯定,讓他頗為失落,也更加深他想把「顏色上的更工整」的想法;而參加著色比賽不免俗的要準備顏色豐富的彩繪工具,當時的36色喜洋洋彩色筆在小朋友們之間可說是夢幻逸品,兆甫和他的弟弟各自擁有一盒;但是36種顏色排列的樣子,對他來說有點還不夠「整齊」,某次參加才藝課時,美術老師驚訝的發現徐兆甫的36色彩色筆盒居然只剩18色,並且每隻顏色都有兩隻,顏色整齊且對稱的並置排列在筆盒當中。「那時起,我才了解到顏色的重複性、和工整感會讓我很開心。」
當代年輕人對於舊時代純粹聯想與反思
身為九零後出生的這一代,「不純粹」的現象充斥著大街小巷。在藝術家徐兆甫成長的過程當中,時代演進之下促使資訊廣大散播,人們的食、衣、住、行在他接觸到的範圍,其實往往都不單純;老一輩的長者也時常在新一代面前緬懷「舊時代的美好與純粹」,這樣的事實讓他一度無所適從,也不斷的思考起時代間的差異;好比來說,現代喝的果汁中常常果汁含量「%」的問題,換個角度思考,陪伴著他二十年的「墨汁」呢?
赴日學習異國藝文之道潛心入畫
喜愛「重複與工整」的徐兆甫,遇上「工筆畫」和「曼陀羅」會是怎麼樣的呢?2014年徐兆甫前往日本東京就讀語言學校,由於十分熱愛日本的工筆畫「浮世繪」,他藉由課餘時間常往東京各大小美術館、畫廊參觀,觀察日本特殊使用的紙張,用色相當斑斕的印花,明顯的也影響到徐兆甫後來的配色方式。「在日本的生活相當規律,逛完展覽後就是每日8小時的畫圖時間,很像修行呢。」兆甫早期的作品中,重複性一直是重要的主題,曾以瑪麗蓮夢露的重複頭像作為創作,但畢竟此頭像已是安迪沃荷著名的象徵之作,於是他也決心要找尋屬於自己創作中的語彙,於是他開始繪製的花朵圖案,以工筆畫的形式去重複描寫,類似「曼陀羅」的方式刻意安排畫面上的重複與對稱。
不斷地尋找與實驗終於發掘理想媒材
與此同時,徐兆甫也在日本的汽機車烤漆廠挖掘到讓他相當驚豔的媒材—金屬顏料,其顏料的亮粉顏色以及粗細度都是相當理想的,但是烤漆顏料必須要用「熱」才能上色,而工筆畫上色能最平整的底材莫過於絹框;如果用烤漆的方式上色是不可行的;這時兆甫嘗試著以膠彩的方式進行實驗,可惜的是鹿膠與三千本膠的附著度不夠;最後他選擇了較方便使用的無酸樹脂,加以壓克力膠混合,終於達到徐兆甫理想中的附著效果。
在場域中尋求各種展示可能期盼實現融生活於藝術之夢
藝術家徐兆甫是個愛酒之人,此次採訪也特地前往宜蘭的金車葛瑪蘭威士忌酒廠取景,在濃濃酒香的酒廠品酒及討論展覽,兆甫在敘述展覽理念及品酒時;眼神中都散發同樣熱烈的光芒,「對我而言,我喜歡在燈光略暗的地方做畫,那種黑暗中閃爍著點點的光芒,很是迷人!」他也試圖把水墨平面類型的作品轉移空間和場域,在這個場域裡面,不僅僅是一個展示作品的展覽空間,亦可能是發光二極體大量閃爍的酒吧類的可能性,在如此美好氛圍的營造之下,徐兆甫企圖以作品來感染場域,又或著是場域感染作品,我們也相當期待其實驗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