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韓國市立美術館

【河流計畫連結亞洲當代藝術】

  • 展期

    日期:2016-05-25 ~ 2016-06-26

  • 地點

    韓國市立美術館光州雙年展館 第一展廳

  • 參展藝術家

    陳建榮、陳依純、陳伯義、朱柏瑾、許家維、黃博志、黃文琳、黨若洪、吳政璋、邱國峻、李明學、蔡宗蒲、鄭光熙、晉始瑩、金佳宜、朴貞勇、金美善、徐永奇、李受徑、尹洙竫、趙光錫、趙玹澤、金炅蘭、朴仁先、朴城完、尹世榮、木村崇人、吉原悠博、丹羽良德、關諾菈・瓦更

  • 2016「河流 – 轉換中的生存之道 / 亞洲當代藝術連線」Rivers – The way of Living
    in Transition / Asia Contemporary Art Links,從台灣出發關注亞洲各區域社會與城市如何因應氣候變遷與城市發展之生存方式。以四個主題「河流的故事」、「水的隱喻」、「環境與城市」、「遷移、從地方到地方」,邀請來自台灣、日本、韓國及法國等國家的藝術家與團隊,以駐地創作分享、展演、講座等方式關注「亞洲」各區域之現狀。

    獨立策展人吳尚霖表示,河流計畫從2013 年開始構思,2014 年前往亞洲各國
    駐地研究,2015 年於高雄駁二藝術特區蓬萊倉庫 B3、B4,一直到今年於韓國光州雙年展館的展出,一路走來受到許許多多台灣與國際藝術單位的協助與支持,也讓台灣藝術家及策展團隊能有許多國際交流的機會,河流計畫2015 年台灣高雄及2016 年韓國光州的兩次交流展出共邀集了34 組38 位藝術家參與展覽及交流,也希望這股藝術河流能夠在未來匯集到另一個國度。

    本次於光州雙年展管的作品並非以巡迴展的方式呈現,此次光州展與高雄駁二的
    展出有許多的不同之處。相當多的藝術們在一年的時間內,延續對河流主題的概
    念產生了新的作品。如台灣藝術家黃文琳的〈洪計劃文件展〉探究人類自古形成
    都市聚落和水共生及與人生的關係,從自己的住處遭受淹沒的經驗出發,連結到
    他人受災經驗。她認為水是人生命之流的隱喻,從失去的物件和記憶 學習隨境轉
    化而體察新的觀點和生存之道。

    台灣藝術家李明學的作品〈流計畫〉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並深入物流產業、自然河流與經濟間隱藏的脈絡。 李明學以光州當地商場為出發以現地製作的方式,於大型超商購入來自世界各地的藍色包裝的液體類商品,並將各商品以水平方式置放於長 5 米木架上。呈現了透過全球的物流系統與人們欲望所造就的藍色水平線,在經歷購買、使用與消耗等行為後,藍色包裝下的液體, 最終回歸到環境的大河,體現著一種可見與不可見的河流網絡,關於金錢流、物流、自然河流等的匯集。

    韓國藝術家朴貞勇新作〈裂紋與波長〉,以水性黏土捏塑出一個男人舉著燈期盼
    的望向黑暗的池子,另外一個女人雙手嗚著臉悲傷的博樣的模樣,隱喻2014 年
    韓國世越號船難家屬的心情與悲痛。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韓國藝術家李受徑向大師致敬以模仿的概念呈現作品〈當我變成你〉邀請了台灣著名傳統歌仔戲團明華園總團的李郁真,於河流光州展開幕當天演繹了「蓬萊大仙」李玄成仙的故事。此外台灣藝術家黃博志也在開幕當天以分享自製檸檬酒的方式,呈現其五買棵檸檬樹的計畫。

    圖文提供:吳尚霖/阿斯匹靈計畫工作室

韓國市立美術館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