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車創意講堂】涂維政「與城市互動的創作──談公共性藝術」
-
展期
日期:2017-12-16 ~ 2017-12-16
-
地點
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
參展藝術家
涂維政
-
【金車創意講堂】
時間:2017/12/16(六)14:00-16:00
講師:涂維政 (藝術家&悍圖社成員)
講題:與城市互動的創作──談公共性藝術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9650
報名網址:https://goo.gl/x12iQe
文/黃郁婷 圖/涂維政
前言
大家對於公共藝術的印象是什麼呢?也許是近期聲名大噪的嘉義布袋高跟鞋教堂、或是高雄捷運美麗島站的光之穹頂。金車創意講堂這次邀請到具有豐富公共藝術創作經驗的裝置藝術家涂維政,,講座中將與大家分享國內外公共藝術的案例,那些跳脫侷限而有趣的創作如何影響環境、與觀者產生對話關係。
-----------
前往涂維政位於桃園龜山的工作室,在工業區的道路上蜿蜒前行,到達一棟綠色鐵皮工廠,四周民宅傳出陣陣狗吠聲如同電鈴,警示著有陌生人出沒。走入工作室當中,一座像是古董的大鐘靜置著,音樂盒般神祕的聲響迴盪,讓人以為自己誤闖了博物館收藏室。
❐ 關於涂維政
藝術家涂維政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與台南藝術大學造型所,,現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也是藝術團體「悍圖社」成員。在涂維政介紹作品與創作脈絡時,訪者深深感受到一位藝術家對於創作與藝術的熱情,這些雕塑與裝置除了具有涂維政個人語彙,更與他公共藝術的創作息息相關。
❐ 孔夫子系列
孔夫子系列創作為涂維政在復興美工任教期間,對於「藝術教育」的問題探索,在教學當中反思、自我進修,讓他跳脫以往傳統教學模式、嘗試實驗性課程,引導學生思考。孔夫子系列以雕塑、影像處理與輸出、拼貼等多種方式呈現,在狀似莊嚴的雕塑氛圍中,涂維政以自己樣貌替代臉孔與孔夫子形象,動漫人物與公仔,帶有荒謬的趣味性,同時也對傳統教育提問。
❐ 帶給觀者反思
在故宮南院涂維政作品《舉杯邀樂》公共藝術計畫,音樂的「樂」替換「月」字,廣邀80位民眾參予計畫,以他們攜帶的杯、碗、盤等器皿,進行翻模灌入人造石形成半浮雕,配合噴水裝置代表人類與文化生生不息,象徵當地人文與時代性。
仿文物遺跡為涂維政創作語彙之一,2000年發表「卜湳文明遺跡」作品,以現代資訊電子用品作為符號,建構出他自己的文明系統,以擬造文明的方式,建構聖像與神話。大家都喜愛參觀歷史博物館與美術館,然而這些歷史推論,像是化石常因科技的進步而之前的理論一再被推翻,你還是一樣毫無質疑的相信眼前所看到的嗎?
❐ 物質的轉換&對觀者提問
涂維政的「城市影像多寶閣」作品,記錄了自2010年以來他在上海、北京、首爾、光州、廣州和台北這些城市中累積的「城市影像」,使用仿古董的裝置「皮影戲」、「木製投影機」、「老爺鐘」…等物件來呈現,藉由質的轉換,例如將文字轉換為盲人的點字,藉由音樂盒的原理將點字轉為聲音播放。作品〈驚奇15超人〉以悍圖社成員頭向與美漫經典角色作結合,涂維政指著作品說:「藝術家常想著要像超級英雄一樣,以藝術拯救世界,但這就像是不可能的任務一般。」從中可感受到他希望能藉藝術品讓觀者產生反思,正面影響社會。
❐ 公共藝術的啟發性
1982年波依斯(Joseph Beuys) 在德國卡賽爾文件展的〈七千棵橡樹〉,廣場上放置了七千塊玄武岩,每認養一棵樹,玄武岩就會被搬走一塊,在 1987年下一個年度文件展時,被認養的橡樹甚至比原本所開放認養的七千棵橡樹還要多,現今柏林人行道還能看到當時的玄武岩與橡樹,這樣的藝術行為,影響了生態環境與市容。涂維政認為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共藝術案例。
相較而言,台灣的公共藝術跟藝術品中間好像有一個很大的距離,我們應該思考公共藝術如何在藝術創作當中是否有相互接近的可能性,並從公共藝術當中回返看見雕塑的價值,維持公共藝術品的藝術性與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