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臺北市立美術館

【揭相】馬格利特影像展

  • 展期

    日期:2018-09-29 ~ 2018-11-25

  • 地點

    北美館三樓3A~3B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 參展藝術家

    René Magritte

  • 本展由比利時夏勒華攝影博物館(Charleroi Museum of Photography)現任館長薩維耶‧凱能(Xavier Canonne)策劃。本展覽試圖透過攝影原件及家庭影片,揭露馬格利特於日常生活及創作過程中的真實面向。此批平面影像攝於1914至1967年間,大多己無留存底片,由私人藏家收存。直至1970年代中期,大約是藝術家逝世十年後,才終於得以出土。基於藝術史的研究脈絡,這些攝影展品如同家庭相簿,有別於藝術家文獻資料庫,或是友人照片的收藏資料。這些影像提供另一道思考軸線,來探究馬格利特的創作動機及作品意涵,同時也能夠進一步了解比利時超現實流派的相關發展。馬格利特始終致力於繪畫創作,不以「攝影師」自居,然而這批史料,也呈現了攝影在馬格利特與其畫作所扮演的角色。同時也可以橫向探討比對,他與同期大量使用攝影作為創作媒材的超現實派藝術家們之間的關係,如:曼.雷(May Ray)、豪爾.烏白克(Raoul Ubac)與傑克-安德烈.柏法(Jacques- André Boiffard)等。馬格利特的攝影,有別於他在繪畫中所透露的沉靜哲理,反而轉身將自己化為滑稽的即興演員,展現出一個藝術家在探索真理過程中,仍能以諧趣開朗的智慧面對生命的幻化無常。


    「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 系列講座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視聽室


    馬格利特 (René Magritte) 近乎家喻戶曉,他的作品常常賦予平常熟悉的物體嶄新的寓意。屬於馬格利特的物件與符號:「這不是一支煙斗」的煙斗、圓頂禮帽、拐杖、蓬鬆的雲彩、蘋果、鴿子、鏡子、畫框…等深植人心,影響20世紀中葉至今普羅大眾文化。關於他的創作,他自認為最為核心的是「神祕感」-一種具有未知與距離感的存在。這是一支煙斗 / 這不是一支煙斗、這是馬格利特 / 這不是馬格利特、這是影像 / 這不是影像、看的見 / 看不見…..這些熟悉的戲碼,也許也可以是馬格利特和朋友玩的胡鬧劇,或是馬格利特將影像、文字與圖像裝進屬於馬格利特的「禮帽」密盒,等待看官我們解密的破關碼。

    馬格利特的攝影及影片與他的繪畫關係密切,他去世十多年後,一批照片與影片於1970年代中期被發現,對於瞭解馬格利特的繪畫與攝影間的關係極為重要。「看的見-看不見:馬格利特與其他」系列講座將邀請專家學者關注馬格利特與圍繞在他創作周遭-包括與他同時期的歐洲的超現實主義,提供關於藝術史、符號學與影像脈絡等不同面相之精采剖析。


    這不是馬格利特
    時間:10/6(六)14: 30-16: 30
    講者:陳貺怡 ᅵ 藝術史學者、策展人、藝評家

    賀內.馬格利特(René Magritte)身處超現實主義的圈子,應該難以忽視攝影的力量,何況攝影提供了直接攫取這個世界並加以忠實再現的手段,足以激起馬格利特創作中所固有的顛覆「真實」或「真實的效果」的慾望。我們如何透過攝影的手段認知與瞭解這位藝術家?事實上他留下了不少攝影肖像、比利時超現實主義圈內友人的的照片或合照。在這些照片中他也無所不在,但似乎又顯得難以捕捉。他的存在顯而易見且比比皆是,他自我呈現或被呈現的方式也變化多端,但這些影像似乎缺乏了攝影者所欲捕捉的固定的對象而令人更添迷惑:這不是馬格利特 ?!

    影像.意符-導讀「馬格利特」寓意
    時間:10/20(六)14: 30-16: 30
    講者:蘇佩萱 ᅵ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教授

    當代影像藝術實踐之「存在」(包括作品本身、創作者的意圖及背後意識形態的影響)不能構成其「有」的全部條件,還需要加上觀者在其文化背景上閱讀的「意義」(Hall, 1997)。本講座將提出案例以解讀視覺符碼的方式來辨識影像作品的意涵,藉由探討「影像意符」為立基點,進行視覺意義詮釋,以跨攝影照片、家庭相簿、家庭影片、鏡像、繪畫(複製品)等不同媒介理解「馬格利特」文本與解讀展覽中部分相應的影像藝術創作,使觀者能參與當代藝術所指向的文化符碼化的生產歷程,以符碼形構的角度切入,進行影像閱讀和寓意的再創造。

    影像叛變-超現實主義在當代影像藝術之遺贈與轉化
    時間:11/10(六)14: 30-17: 00
    講者:孫松榮 ᅵ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教授
    與談人:朱盈樺 ᅵ 藝術家

    自二十世紀初期以降,超現實主義給人文社會科學與藝術等領域帶來了突破性的啟發與影響。舉凡真實的界限、理性與非理性、意識與無意識,乃至幻想、夢與慾望,通過震驚、失序與詫異等形態顯現出來。在此語境下,作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技發明之一的電影,成為藝術家以光影、蒙太奇與身體等方式具象化前述種種人性複雜狀態的核心媒介。本演講擬奠基於馬格利特繪畫在圖像與語言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思辨超現實主義在影像藝術史,尤其由歷史前衛主義、類型影片、實驗影片、紀錄片、全球藝術影片乃至華語影片與台灣錄像藝術的遺贈與轉化。

    *活動採預約報名制,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

臺北市立美術館馬格利特台北市立美術館René Magritte

推薦展覽

view all

臺北市立美術館

【喧囂的孤獨臺灣膠彩百年尋道】

日期:2024-10-12 ~ 2025-02-02|台灣,台北市

78 days left

臺北市立美術館

【開放式結局TFAM放映計畫】

日期:2024-10-12 ~ 2025-06-22|台灣,台北市

218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