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金車文教基金會

【張斯婷 - 金工創作展】手的覺知記憶

  • 展期

    日期:2019-03-09 ~ 2019-05-05

  • 地點

    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 參展藝術家

    張斯婷

  • 張斯婷 - 金工創作展【手的覺知記憶】
    展期:2019/03/09(六) –2019/05/05(日)
    開幕:2019/03/09(六)15:00
    時間:週二至週日 早上11點至下午6點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電話:(02)2595 9650
    官網:http://www.kingcarart.org.tw/?opt=exhibit&hall=2&id=291

    文/黃郁婷
    圖、資料/張斯婷

    ▌手的覺知記憶 ▌
    覺知是一種行為,是存在著自我意識的過程,張斯婷透過將父親與自身創作所共同經驗的「身體勞動」相連結,將所感知的情感記憶投注於創作中。
      

    ❏ 與金屬的接觸

      張斯婷與金屬的際遇是從小開始,在她有記憶以來家中就經營製作螺絲的公司,家族長輩與成員都在廠內工作,她的父親擔任工廠技術人員,負責維持場內機台正常運轉。機台規律的裁切聲響中,規律產出一顆顆螺絲釘,張斯婷從小與祖父母、母親和兄弟姊妹在工廠幫忙,分門別類將父親製作的螺絲依照種類數量進行包裝,在耳濡目染的情況下,選擇了金屬作為創作媒材。小學時因為導師的教學,她對繪畫逐漸產生興趣,一路的科班訓練課程下來,她認為比起平面自己偏愛立體創作,因此在大學時選擇了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就讀。大學四年期間在與世隔絕又自由的創作環境當中,她逐漸尋思出自身對於金屬的特別情感。

      在就讀南藝大期間,張斯婷接觸了許多材質,包含金工、陶瓷與纖維、攝影等,有別於陶瓷與纖維的柔軟特質,金屬堅實而冷硬、可鑄可鍛,透過鎚子的敲打塑造成形,她認為創作的勞動過程是一種肢體記憶,除了視覺經驗,當中所產出的聲響與觸覺皆為與媒材的互動。  

        
    ❏ 自我探索與回歸


      個性細膩而感性的張斯婷,來自一個溫暖的大家庭,從創作當中也感受到她對於家的眷戀與依賴。大學時期她便開始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作為創作主題。到了研究所時期,創作之於張斯婷來說,除了寄託對於家人的情感,也是一種自我釐清的過程:「思索成長過程中自我與家庭的連結關係,將自我回歸於原本的狀態。」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研究所期間,台北與台中的遠距離令她更加想念家鄉,思及家人令她聯想到成長過程,對於父親工作的辛勞與受傷感到不捨,因此決意以此作為創作主軸與方向,抒發她對於父親的情感。

      張斯婷的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會需要碰觸高溫的螺絲與機台,造成手掌燙傷、割傷,長期的勞動也使雙手產生厚實的繭,憶起以往常幫父親包紮傷口,那時的她年紀小只記得當時內心淡淡酸楚,而這些記憶卻一直深藏於她心中。張斯婷認為她對於生命的感觸源自於五感的體會,她與人最親密的感知方式是肢體間的接觸,這體現了關愛與溫度,像是兒時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擁抱。而父親對於她的關愛,則是透過手辛勞工作而逐漸消磨的手紋,是她的父親給予孩子最沉重的關愛。之於這樣的情感連結,張斯婷結合對於父親的情感與人類對於情感的傳遞方式,她以父親雙手的意象做為發想,成為系列創作的起點與主軸。


    ❏ 實虛之間

      金屬敲花技法常被歸類於浮雕與淺浮雕當中,而研究所時期的創作,張斯婷以敲花作為創作的主要技法,她收集與研究國內外的金工創作者使用敲花技法的表現方式,進而思考自己作品的呈現。凹與凸的相對性,彼此不同的形態互補存在,她想將浮雕跳脫較為平面的空間,所以她也思考浮雕觀看的不同方式,使之成為雙向的型態。

      在課程當中張斯婷接觸到了敲花技法,並逐漸喜歡上其成形方式,在一開始的練習當中難以準確計算出兩個凹陷的相對高度,在多次的失敗與練習中,逐漸掌握到手感。而金屬在一敲一鎚中產生的鎚痕深深吸引著她,「身體的勞動與之相呼應,彷彿在金屬上替自己印下深刻的身體記憶。」而在金屬媒材中,除了黃金與純銀外,紅銅相較於其它金屬,其延展性更佳、軟硬度適中,因此她選擇以紅銅為創作媒材。  

      
    ❏ 系列創作與象徵

      2015年張斯婷開始了以「手」為系列的創作,在研究所畢業後她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將之分為三個系列。《承載》系列以單片金屬為材,型態與造型上以雙手承接的托捧姿態與容器作結合,傳達出父親對於兒女的承載與擁護,除了象徵創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情感以外,也嘗試虛實空間展現在作品當中的可能性,而在敲錘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她想起父親雙手因工作而產生的水泡與傷痕,就如同一敲一鎚中在金屬表面所留下的印記,如此呼應著自己的內心。

      《展延》系列,呈現凹與凸的空間變化,移除形體上的干擾,企圖以一片板材與一個平面,將凹凸同時呈現在一個視覺面上,嘗試讓敲花跳脫只是浮雕型態的刻板印象。透過金屬研展的特性拉扯出雙手間的立體空間。這系列的作品所象徵的意義也代表著青少年時期,父親的牽引,藉由雙手傳遞情感與溫度,使她能夠安心循著那雙手的指引無畏前行。

      《包覆》系列延續著《展延》系列,在與研究所指導教授趙丹綺老師的討論之下,決定移除視覺平面部分,將板材以包邊的方式利用在主體以外,使手臂的型態更加具體。金工的技法與染色方式十分多變而多樣,以上三個大系列的作品張斯婷分別以不同的化學藥劑與技法進行染色,形成色澤溫潤的成品。



    ❏ 未來展望

      張斯婷認為:「覺知是一種行為,是存在著自我意識的過程,透過將父親與自身創作所共同經驗的『身體勞動』相連結,並將所感知的情感記憶投注於創作中。作品論述的核心為抒發對於家庭的情感為主軸,以人與人之間最親密接觸的手為主體,將佈滿了歲月傷痕的「手」轉化為立體作品,進一步敲製出凸形過渡到凹形的空間型態,來呈現情感當中若有似無的微妙情緒。」在現階段,研究所畢業後她回到家鄉,在台中擔任教職一邊嘗試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中創作,期望將來能有自己的工作室與空間,並能在金工的創作上繼續前進。

        


金車文藝中心張斯婷金工創作展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推薦展覽

view all

金車文教基金會

【迴域 - 金車文藝中心15週年展】

日期:2023-07-22 ~ 2023-08-27|台灣,台北市

金車文教基金會

【廖偉淇-金工創作展】拙納自在,心空無境。

日期:2017-05-13 ~ 2017-07-02|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