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正港臺灣之光!科博館與孫維新躍上天際閃耀】科博館星成首顆以臺灣博物館命名的小行星!

  • 展期

    日期:2019-05-18 ~ 2019-12-31

  • 地點

    館前路1號

  • 參展藝術家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日前國立中央大學特將鹿林天文台所發現的第207655號小行星命名為「科博館」"Kerboguan",將第185364號小行星命名為「孫維新」"Sunweihsin",已經由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通過,在今年5月18日天文年會的這天,也恰是2019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科博館與中央大學共同舉辦小行星命名儀式,見證臺灣科學教育與科普推廣歷史性的一刻!科博館當天以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所提出的主題:「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作為推廣主題,辦理「自然探索」、「文化體驗」,及「天文蒐秘」、「天文觀測」等活動,下午2時孫維新館長在科博館多用途劇場親自上陣,接續「小行星」的話題作一場專題演講,主題是「小行星的前世今生 - 心理上的威脅,實質上的財富?」
    「科博館」小行星在5月18日這天剛好運行到雙子座,「孫維新」小行星則來到了巨蟹座,兩者一同在夜空中閃耀天際,別具意義!中央大學表示,「科博館」小行星為2007年7月25日鹿林天文台林啟生及加州理工學院葉泉志博士所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科博館小行星繞行太陽一圈3.45年(軌道週期),離太陽最近時(近日點)為2.7億公里,最遠時(遠日點)為4.1億公里。「孫維新」小行星為2006年11月12日鹿林天文台林宏欽及葉泉志博士所發現,大小約在1-3公里之間。繞行太陽一圈3.76年,離太陽最近時為3.1億公里,最遠時為4.2億公里。
    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由發現者進行命名並得到世界公認的天體。觀測者發現小行星後,需先通報國際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MPC),經初步確認後,MPC會按發現時的年份與順序配予暫時編號。當該小行星至少4次在回歸中被觀測到,軌道又可以精確測定時,它就會得到一個永久編號。一旦取得永久編號,發現者便擁有該小行星的命名權。但因提出的名稱必須經過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的小天體命名委員會(CSBN)審查通過並公告生效,所以從發現到命名確認往往需時數年。臺灣過去曾有以「陳樹菊」、「雲門」等命名,這回首次以臺灣的博物館命名,尤其剛好在「國際博物館日」發表,別具意義!
    科博館是臺灣首座及最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自1986年開館以來,每年參觀人數超過300萬人次,迄今已近1億人次。科博館是行政院於民國66年公布的國家12項建設的文化建設計畫中,三座科學博物館其中最先落成的一座,是臺灣主要的自然科學教育基地之一。而孫維新館長則是一位以科學教育聞名的天文學者,除了教學研究工作之外,他擅長以多元創意、趣味活潑的方式推動科普教育,孫館長累積了許多科學教育和科普活動的經驗,在科博館的良好基礎上,引入先進的展教科技,創造精彩特展,還以舞台劇和國際學遊的方式推動科普教育,亦親自策劃《漫步太陽系》等大型特展,引導社會大眾和各級學生接觸科技新知,培養科學精神。此次科博館和孫維新同時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科博館星小行星臺灣之光

推薦展覽

view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