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爵士攝影藝廊

【自然】黃東明2009個展影片

  • 展期

    日期:2009-09-05 ~ 2009-09-17

  • 地點

    爵士攝影藝廊

  • 在數位影像時代重拾傳統價值

    文/黃東明
    影像數位化已超過十年,現今的相機設備、後製軟體、輸出品質及保存性已非常完備,舉目望去,除了大型相機具備獨特的透視功能無可取代外,隨著底片淡出市場,傳統銀鹽相機幾乎已全面棄守,近幾年來更是加速萎縮。攝影普及化,能夠深植人心到底好不好?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只用一個簡易的設備即可拍下美景,與人分享,更可隨時隨地記錄身旁的事物,為歷史做見證,簡單來說,這也是藝術生活化的例證。更有不少人利用後製軟體予以修飾,增強影像的張力或進一步表達創作者內心的世界,達到前所未有的意境,諸如合成、接圖、放大尺寸、改變色調、移花接木、探索超現實畫面等,這些高階的需求相對也刺激了新產品的發明,電腦的運算及周邊設備朝更快、更大、更好邁進,後製軟體及大圖輸出機也不斷進步,推陳佈新,這些豐碩的成果整個來看都是正面有益的。

    但在這些看似欣欣向榮的數位影像世紀,很多人已忘記了攝影真正的意義。舉例來說,大部分人已不再滿懷希望去沖洗照片,而只熱中在網路跟人分享,因為數位即拍即見,傳輸無遠弗屆;也不鑽研如何從曝光、沖片到印製技術的完整性,覺得那是早些年代很吃重的工作,只想完成當今數位賦予的某部份工作或樂趣。大勢所趨,各地方的暗房只得紛紛吹起熄燈號,生意江河日下,沖印業的式微不啻在傳統銀鹽照片上給了重重一擊,數位不只帶來了影像革命,也捲走了傳統的價值。

    嚴格來說,這場革命我們並沒有看到照片隨著數位的進步提升,很多人看到從沖印店拿來的照片大部分還是會有色調偏差,質感拙劣或容易褪色的問題。除了價低質差外,主要原因還是一般人不了解影像數位化的流程以及缺乏對傳統基礎的認識。如我前述,大概就是拍完就以為了事,不再繼續去求取更高的品質。數位時代無疑帶給人們無數方便,我們從拍攝、瀏覽、後製到輸出都可以在同一天內完成,在底片時代幾乎是不可能的夢。不但如此,數位多樣功能的工具也帶我們進入新的編修世界,只要我們想得到,一個功能強大的軟體就可以幫我們完成,省卻我們等待與往復的時間。但無可否認,數位的方便也帶來了影像的浮濫,我們看到的多數不再是雋永,耐人尋味,講究「瞬間的永恆」的作品,而是眾多一再重複,不太自然或缺少深刻意義的東西。

    傳統時代大家都聽過安瑟亞當斯,他涵養深厚,為人謙沖,畢生獻身攝影藝術教育,桃李滿天下,又努力提倡保護自然環境,以他嫻熟的暗房技巧,把大型相機的優秀品質發揮到極致;藉著他創作的影像向世人宣揚了美國國家公園的壯麗及攝影藝術。可以說,沒有他及同時期大師們的努力,我們不會有從攝影、暗房到印製的準確技術,攝影恐怕還是停留在早期寫實報導的功能,而無法與發展已有幾個世紀的繪畫平起平坐。亞當斯給我們的啟示就是我們拍攝的底片就像樂譜,而暗房到印製的過程就像演奏;一幅完美的攝影作品應該結合了這三大步驟,也是一個創作者證明自己,讓作品延續生命的方法。

    今年的展覽,本人特別以「自然」為題,新舊作品約25幅,秉持一貫簡單富有內涵的畫面,喚醒大家傾聽自然,在混沌的世界再度學習跟自然相處,敬畏自然的風、雨、海、天、雲、林、樹、光、影、泉、石…所有作品從拍攝、後製到輸出均為本人一手

    完成,以貫徹傳統攝影的美學觀念與精神,尺寸從 8x10 in. 到 44x88 in. 不等,大尺寸的作品在傳統時代可望不可求,即使現在還使用底片的攝影人也得靠掃描的方式得到數位檔

    後才能放出清晰又巨幅的照片。「自然」是最多人拍攝,也是易學難精的項目,人無論有多麼偉大,面對無語的自然奇景,內心仍不得不為上帝的傑作屈服。袁枚說得好:『但肯尋詩便有詩,靈虛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展出的作品我兼顧了創意、創新,同時也努力求取自己內心與外觀世界的平衡,師法自然,以感動群眾為念。中國人自古以來就相信天人合一是最高境界,希望我的作品雖不中亦不遠。

    如何在數位時代維護傳統價值是我這十年來漸漸步入數位後常思考的問題,希望藉著這個展覽再度讓我們正視以前的傳統精神,無論從拍攝的心態,中間製作的過程(沖片或用軟體編修)到最後印製(暗房印相、雷射放大或噴墨輸出),一個創作者都能嚴謹以待,重新思考攝影的意義,在數位時代仍不忘記創造永恆的價值!

爵士攝影藝廊黃東明

推薦展覽

view all

爵士攝影藝廊

【《屋漏痕》莊哲祥、張松政 藝術攝影展】

日期:2018-06-02 ~ 2018-06-14|台灣,台北市

黑森林藝術空間

【詩情意象】黃東明攝影創作展

日期:2017-02-09 ~ 2017-03-31|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