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物】MONO-HA : the art of nothingness
-
展期
日期:2019-10-18 ~ 2019-11-10
-
地點
民族西路141號
-
參展藝術家
李禹煥Ufan LEE、関根伸夫Nobuo SEKINE、菅木志雄Kishio SUGA、原口典之Noriyuki HARAGUCHI、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高山登Noboru TAKAYAMA
-
也趣藝廊繼2017年舉辦了日本具體派展覽「GUTAI - Our Spirit is Free」呈現吉原治良(Jiro Yoshihara, 1905-1972)、元永定正(Sadamasa Motonaga, 1922-2011)以及具體派二代主力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 1937-)三位藝術家在1980、90年代的成熟時期之作,隔年再度拋出震撼彈祭出「Gutai and further」一展,自具體派創立以來,就積極突破所在地域與創作思維的限制,持續與歐美藝壇進行交流和連結,這也正是也趣藝廊致力與國際接軌的經營理念所呈現的態度。
對於戰後風起雲湧的前衛藝術流派的關注並視其為與國際藝壇接軌的語彙的也趣藝廊,野心不僅止於此。自2019年初,便首當其衝推出與「具體派」同等重要的戰後前衛藝術運動 —「物派」核心成員 小清水漸個展,展出了1971年起發展至今的經典代表作《從表面到表面》,這個十月,也趣將推出更具規模的物派聯展「the art of mono-ha」帶來六位最具代表的物派藝術家之作: 小清水漸(Susumu Koshimizu )、関根伸夫(Nobuo Sekine)、菅木志雄 (Kishio Suga)、李禹煥(Lee Ufan)、原口典之(Noriyuki HARAGUCHI)、高山登(Noboru Takayama)。
物派–超越形式的獨特藝術語彙
當日本戰後當代藝術不斷刷新拍賣價格的紀錄成為不可忽視的市場顯學,卻鮮少有人傳遞對的資訊,儘管西方學者努力嘗試著梳理,但終究無法不陷於先入為主的西方意識和觀點。難以歸類的物派,源頭可追溯至藝術家關根伸夫的《位相—大地》,以當時留日的李禹煥理論為基礎,在創作中大量使用自然界中最純粹之木、石、土等有機原料作為創作媒材,避免過度加工矯飾,以最低限極簡的方式探索物體與物體之外的情感聯繫,貌似在凸顯物質本身,其實是追根究柢在探討「實」與「虛」之間的交互關係,揭示超脫形式、越過表象的實質存在。,由此透漏出日本人對自然萬物的觀照態度。將藝術表現的形式最簡化、把人為的介入降至最低,其概念雖與同時期在六零年代後歐美盛行的極簡主義Minimalism和貧窮藝術Art Povera頗為相似,但物派更強調以「反形式」和「新形態」為創作核心。
物派藝術家的物外之悟
1968年,當這座高2.6米、直徑2.2米的圓柱形土塊《位相-大地》Phase-Mother Earth,轟然聳立在日本神戶須磨離宮公園,輾壓所有觀者以往熟知的藝術形式,物派的源頭隨之確立。其創作概念源自深受禪宗哲學影響的日本藝術家-關根伸夫,他將拓撲學(topology或譯為位相幾何學)理論結合藝術創作,探討事物「形變而質不變」,尋求事物因應不同環境伴隨而來的本質面貌,其前衛的思想定錨了物派的發展,曾於1970年受邀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身為此流派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不斷創作的他,此次將在也趣展出他早期版畫與雕塑作品。
曾參與關根伸夫製作《位相-大地》,而有了意識上的覺醒的小清水漸,專攻於美術系的他開始不再只玩弄視覺上的巧妙詭計,從1969年以最低限度使空間成立的《垂線》、巨大紙張包裹巨石的《紙》,再到把巨石一劈為二的《1970年8月 劈石》;而1971年代表作《從表面到表面》更以14塊30呎的長片木板,用電鋸在表面刻畫出不規則的雕刻痕跡,在物的原始質地上再造,實則源於「物派」,卻又抽離「物派」。小清水漸賦予有機材料一個戲劇性的展演,在藝術家心中,木條、石塊、土坯,相互輝映、而後交疊,即成宇宙,提醒了我們何謂「存在」,把物派的哲學精神發展到極致的小清水漸,雖擅長以各式質地的木材為創作原料,事實上,他對於材質的關注不僅止於有形的物質(金屬、布料、紙張),語言也是他擇已流露情感的創作媒材之一。以饒富詩意、文學性的方式替作品命名,引領我們深掘表面更深層不可見的純然內在本質。儘管給予作品象徵意義是有違物派定義的初衷,但就如藝術家曾說的:「作品本來就不是靠解釋成立的,而是靠受眾的理解成立的,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一旦理解了,作品也就成其為作品了。」而徹底展現藝術家永不懈怠的創作之初心的《作業台》,在國際能見度極高,不僅曾獲邀展出於東京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及洛杉磯Blum & Poe畫廊,甚至典藏於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
而在物派當中年紀最長的李禹煥,除了身為韓國單色畫(Dansaekhwa)領導先驅,更在當時提出了背離歐洲中心論的哲學思想,以理論和藝術實踐凝聚了物派。追求從靈性角度回歸自然,以原始的狀態突顯材料的存在特質。就如藝術家曾說:「最高級的表達並不是從無物中創造事物,而更像是輕叩既存之物,從而呈現出這個世界更加鮮活的一面。」曾於2011年在紐約的古根漢美術館(Guggenheim Museum)舉辦首次回顧展《創造無限》Marking Infinity,成為繼白南準和蔡國強之後第三名於該館舉辦個人展覽的亞洲藝術家。此次將於也趣展出他最重要的「從線」和「從點」(From Point From Line) 版畫系列。菅木志雄的作品能看到日本式的空間感和現代構築感的和諧統一,開創出嶄新自我風格的他,其隱含在作品背後的獨特空間哲學與禪思,使他的裝置作品總處於一種運動的狀態,給人以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想像。
在傾向於使用自然媒材的物派團體中獨樹一格的原口典之,擅長以鋼鐵、木板、PU物料等工業材料創造富有社會批判性的裝置藝術。同為東京藝術大學出身,較鮮少被台灣觀眾所認識的高山登多以鐵路枕木作為創作素材,並為枕木塗上厚厚的焦油,或瀝青。瀝青色的木頭不僅造成一種強烈的物質存在的印象,而且生動地比喻了鐵路及工業化,乃至隱喻了日本對其殖民地踐踏與侵略的沈重氣息。他的作品不僅展示了枕木的形狀與特性,也體現了其與周邊環境,包括山、水、土地的一種關係,生動地表達了「道法自然」、「物我合一」的內在美學與精神境界,散髮著濃郁的「返璞歸真」天性與氣息。這個十月,也趣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同進入純粹質樸的物派精神世界,從不同感知角度深入作品的本質,探索廣袤無垠的物質邊際線,體驗人與物合而為一的那瞬間,感知藝術的美好。
推薦展覽
view all【潘煒中雕塑個展《依存關係》】Dependence: Solo Sculpture Exhibition by Pan,Wei-chung
日期:2024-11-04 ~ 2025-01-17|台灣,新北市
56 days le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