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池中藝術網

國父紀念館 博愛藝廊

【台灣美術院十周年院士大展】

  • 展期

    日期:2020-01-04 ~ 2020-01-15

  • 地點

    國父紀念館 博愛藝廊 / 11073臺北市信義區仁愛路四段505號

  • 參展藝術家

    王秀雄、陳銀輝、廖修平、傅、申、謝里法、何懷碩、江明賢、吳炫三、顧重光、黃光男、曾長生、鐘有輝、詹前裕、林章湖、林磐聳、薛保瑕、蘇憲法、林昌德、李振明、游明龍、郭博州、林俊良、廖新田、曲德義、程代勒、盧明德、林柏亭、王耀庭、杜忠誥

  • 台灣美術院 十年續磨劍
    【台灣美術院10週年慶院士大展】
    開幕:2020.1.4 15:00
    地點: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
    展覽日期:2020.1.4-15
    參展藝術家:王秀雄 陳銀輝 廖修平 傅 申 謝里法 何懷碩 江明賢 吳炫三 顧重光 黃光男 曾長生 鐘有輝 詹前裕 林章湖 林磐聳 薛保瑕 蘇憲法 林昌德 李振明 游明龍 郭博州 林俊良 廖新田 曲德義 程代勒 盧明德 林柏亭 王耀庭 杜忠誥

    【台灣美術院 十年續磨劍】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 廖新田

    台灣美術院成立於2010年,由廖修平、王秀雄教授共同號召一群台灣資深藝術教授組成。他們大部分隸屬台師大美術系,年輕時他們在這所戰後最早設立的藝術專門科系就讀,畢業之後,有的繼續碩士深造,有的選擇出國進修或遊學,學成之後歸國貢獻所學,持續創作、教學、參與藝術活動、藝術評審…。創立於l947年8月的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當時稱為四年制圖畫專修科,1948年更名為藝術系,1969年後由省立升格國立時改名美術系,可說是培育台灣藝術家與藝術教師的主要搖籃,桃李天下,形成所謂的「師大派」。美術系的師資,除了從中國大陸隨蔣介石政權移民過來的書畫家之外,一部分則來自日本留學者,可以想見受教育的藝術學生們可以同時吸收中國藝術、日本藝術,以及透過日本引介的歐洲印象派藝術,已經很國際化。又因為美國援助台灣的關係,美國藝術與文化也是年輕人模仿學習的對象,因此融入較為前衛的抽象畫與普普藝術,可說相當新潮。多藝合一,形成台灣美術院的總體創作風格基底。

    過往,美術院成員們對台灣的美術教育方面有相當長遠的貢獻,並且退而不休,至今在藝術活動上仍然相當積極,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的貢獻未來也毫無疑問將會被記載在台灣藝術史頁上。台灣美術院致力於提倡台灣各類型之視覺藝術,都是我們熟知的型態,如水墨、書法、油畫、裝置、版畫、設計等等,著實反映出台灣多元的社會與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特別是中華文化、民俗文化、南島文化及西方、日本文化與現代主義之融合。和當代藝術比較,雖然是比較屬於平面創作類型,每位院士都在自己的領域上創新求變,兢兢業業地深耕。如果進一步了解他們的藝術軌跡與發展,我們會發現他們大多經歷了國內藝術教育與國際的洗禮,這可說反映出台灣藝術的構成典型:本土化與全球化藝術激盪下所呈現出的多樣性—如生物多樣性般的豐富與多彩,其脈動是鮮活而生猛的。如果再從這個脈絡解讀台灣美術院的展覽,就可以掌握展出作品的跨文化意涵。近年來,台灣美術院以MADE IN TAIWAN (台灣製造)的意象在世界各地展出,獲得相當熱烈的回響,是相當成功的文化外交與藝術交流,充分展現台灣的文化軟實力。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藝術前輩們的成就有目共睹,組成美術院之目的在於持續與國內外社會進行藝術對話,轉眼之間,已有十載光陰。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認為,以台灣美術院自居,未被公正單位授權,正當性稍嫌不足。成員頭銜為「院士」,似乎和研究機構的院士選拔之嚴謹性相比,還是有討論空間。廖修平表示,台灣美術院乃參照日本美術院的概念而來,希望以團體的方式來強化藝術的推廣與交流。

    台灣有各式各樣的藝術團體,也有教育體制下的藝術學院,就是沒有古代官方畫院或民間的美術院機制。日本美術院可說是典型的美術院形態,創始人是推動日本美術現代畫的岡倉天心,因此日本美術院官網之陳述可作為參考,翻譯如下:

    「日本美術院」源自東京美術學校退休校長岡倉天心的構想:如同大學之上有研究所,社會應該有設置美院的必要。他於明治31年(1898年)與自東京美術學校辭職的橋本雅邦、橫山大觀、菱田春草、下村觀山等退休藝術教授共同創設的研究團體,目標是:在新時代中開創日本美術。他們於谷中音町設立研究所 (現為岡倉天心紀念公園,內有岡倉天心先生故居及日本美術院發祥地碑)。同年,日本美術院與日本繪畫協會共同舉辦「日本美術院展開展」。開院之初積極地舉辦地方展覽,發行《日本美術》雜誌,並成立研究會及參與古蹟寺廟的國寶修復等工作。明治37年(1904年),岡倉天心和橫山大觀、菱田春草、六角紫水等人在紐約、劍橋、倫敦等地共同舉辦展覽,獲得相當高的評價。經營上遇到瓶頸的日本美術院於明治39年修正規則,改為第一部(繪畫)和第二部(雕刻)兩個部門。國寶修復隸屬第二部,設置於奈良。大正3年(1914年)改稱「美術院」,昭和43年(1968年)則改為「財團法人美術院」,平成25年再改為「公益財團法人美術院」。岡倉天心有意將五浦打造成「東洋的巴比松畫派」,因而與橫山大觀、菱田春草、下村觀山及木村武山等舉家遷至五浦。五浦的生活相當艱苦,他們在那裏專注鑽研藝事,終於在明治40年(1904年)的文部省美術展覽會開花結果,大獲好評。

    岡倉天心於大正2年(1913年)過世,為傳承其精神,翌年9月橫山大觀於谷中上三崎南町設研究所(現為「公益財團法人美術院」之所在),復興「日本美術院」。復院後的「日本美術院」除了日本畫部之外又加上了西洋畫部和彫刻部。同年10月於日本橋三越舊館舉辦日本美術院「再興紀念展覽會」。此為現今相當於東京都美術館9月開展的「日本美術院展覽會」第一回展覽,除昭和19、20年二年未舉辦外,於每年秋季開展。而在日本美術院未舉辦展出的昭和20年,在11月的時候則在日本橋三越舉辦了「日本美術院小品展覽會」。此次展覽的第2回展開始改為每年春天舉辦,昭和34年改稱為「日本美術院春季展覽會」,昭和45年以「春之院展」為名至今。昭和33年,日本美術院改為財團法人化。第一任理事長安田靫彥就任後年設置特待制度。平成10年,為紀念日本美術院創立百週年,於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近代日本美術之軌跡」紀念特展。平成23年,為了慶祝復院100週年,公益財團人日本美術院於東京都美術館舉辦「世紀之日本畫」特展。

    從上面的介紹可知,日本美術院其實是由一群資深又有理想性的藝術家所組成的民間社團,所以和吾人所認知的學術科學院制度之概念與運作不同,無須等同視之。第二,日本美術院有核心領袖,在精神上帶領成員切磋,很有向心力,強調藝術意義共享,而不只是參與展覽活動,比較接近畫派的概念,如同岡倉天心打造「東洋的巴比松畫派」一般。第三,日本美術院有計畫地推廣藝術之外,還延伸到創辦雜誌、相關藝術計畫的執行等,關照的範圍頗廣。第四,日本美術院強調傳承,因此有志願(commitment)將岡倉天心和橫山大觀的藝術觀念與理想持續下去。當然,組織生命總是會有起承轉合、生聚散滅,端看主事者及團員的專注、奉獻與執著。

    岡倉天心是日本美術院的啟動者與靈魂人物,台灣美術院的啟動者是廖修平,為國際知名的版畫家,推動臺灣、日本與大陸及其他地方的版畫教育不遺餘力、貢獻卓著,在版畫藝術教育與推動上居功厥偉,因此擔任美術院的發起者與靈魂人物,實至名歸。不過,廖老師的作風比較「平民」,總是扮演幕後的角色不居功,本身又是專業創作者,沒有為學院提出特定的藝術理念是自然而然的事,如果有核心方向,那應該就是:「台灣美術派」-以台灣的多樣文化與自由風氣為基礎所蘊育出來的更深厚優質的中華文化、在地文化與國際文化等的整合,強調多元、開放、現代與批判視野。下一個十年的台灣美術院,可以思考向日本美術院取經,凝鍊出更清晰的藝術核心觀念,用來帶動、召喚、影響更多創作者。至於出版計畫,恐怕是更艱鉅的工程,能以定期展出的畫冊為基礎,納入論述以及定期講座推廣,也不失為是一種有效的發聲。比較棘手的問題是成員的招募與認定。「院士」採邀請制,由成員團體同意,和一般繪畫團體的運作方式相去不遠,但制度可更明確,如師大美術系統(或開放)、二三十年以上創作與教學經驗、得獎或重要展覽紀錄等等。但是由於「院士」頭銜頗為敏感,有時會被批評「同溫層」及自戴冠冕,也可以保留美術院作為團體名稱,但院士頭銜改以其他尊榮方式取代。美術院成員一輩子專心創作,不求名利,應該可以理解與接受。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任何藝術團體能經歷十年的歷程,都值得尊敬與喝采。而所謂「十年磨一劍,一朝露鋒芒」,寶劍出鞘,接下來精彩可期。台灣美術院第一個十年算是奠基,第二個十年穩步磨劍,還是露鋒芒?值得期待。老兵如何持續傳承下去,恐怕是要務。

    【台灣美術院十週年展望】
    院長 廖修平

    「台灣美術院」於2010年元旦正式成立,由國內知名教授與藝術家所組成的 民間美術機構,以從事美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拓展國際藝術交流,推動臺灣美術 發展為其宗旨。成立至今屆滿十週年,成立之初由陳奇祿博士榮任名譽院長,今 年由王秀雄教授榮任名譽院長,院長廖修平,副院長江明賢,執行長李振明。院 士成員由十多人擴增到二十多人,領域含跨:中西藝術史學、藝術批評、油彩、版 畫、水墨、書法、視覺設計等的頂尖創作者與理論學者,每一位院士均具有其豐 富的學術涵養及獨特風格。
    十年間在院士們的推展中,展覽足跡遍及(北京)中國美術館、(廣州)廣東 美術館、(東京)松濤美術館、(坎培拉)澳洲國家大學畫廊、(首爾)大韓民國 藝術院美術館、(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吉隆坡)創價學會綜合文化中心。 2010年首屆大展在臺北國父紀念館盛大舉行,十週年的此刻,重新回歸臺北國父 紀念館舉辦,意義重大而深遠,展望未來持續深化臺灣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的能 量,促進國際間藝術文化的學術交流。

    【台灣美術院十年記事】
    鐘有輝

    台灣美術院於2010年元旦由臺灣美術學界與畫壇聲望崇隆之王秀雄、廖修平、傅申、何懷碩、江 明賢、黃光男等教授共同發起創立。以從事美術創作與理論研究、促進產學官合作、拓展國際與兩岸 藝術交流及資源共享、推動並提昇臺灣美術發展為宗旨。 台灣美術院下設研究發展、學術交流、教學推廣、出版、文創產業、展覽等六大部門。研究發展部 分為創作與理論兩組;學術交流部推動發展國際暨兩岸間知名美術學府、機構或團體等交流或建立合 作伙伴;教學推廣部實施高階美術人才之培訓;出版部出版院士成員之創作與理論研究成果、中外藝 術刊物或論著;文創產業部推動發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培訓人才、整合資源;展覽部近程計劃為成 立展覽中心( 2017年已成立台灣美術院藝術空間),中長程計劃成立文物藝術館或美術館等。

    首屆院士聘請臺灣美術界之教授菁英、畫壇傑出成就與具影響力的陳奇祿、王秀雄、陳銀輝、廖 修平、傅申、謝里法、何懷碩、江明賢、吳炫三、江賢二、顧重光、黃光男、曾長生、鐘有輝、詹前裕、林 章湖、林磐聳、薛保瑕(按年齡序)等十八位組成,推舉陳奇祿為名譽院長、廖修平為院長、王秀雄為副 院長、江明賢為副院長兼執行長、鐘有輝為副執行長。 台灣美術院成立之時原隸屬於財團法人巴黎文教基金會,首次院士大展《傳承與開創》於2010年3 月美術節在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同年5月,由院士王秀雄、廖修平、江明賢、鐘有輝、林 磐聳和企業家廖修謙等擔任董事會董事,共同籌款向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申請籌組「財團法人台灣美術 院文化藝術基金會」,正式登記為合法之民間美術研究機構。董事會推舉王秀雄為董事長,鐘有輝為基 金會執行長。董事會並禮聘陳奇祿、王秀雄兩位為台灣美術院名譽院長,廖修平為院長,江明賢為副院 長,鐘有輝為執行長。此後台灣美術院便隸屬於此財團法人台灣美術院文化藝術基金會。

    2011年台灣美術院應大陸文化部中華文化聯誼會之邀請,8月於北京中國美術館,同年12月於廣東 美術館舉行盛大之《開創‧交流》台灣美術院院士作品大陸巡迴展與學術研討會,引起廣大之迴響與 佳評。

    2012年台灣美術院擴大成員組織,陸續聘請蘇憲法、林昌德、李振明、游明龍、郭博州、林俊良與廖 新田等藝術精銳加入陣容,5月第二屆院士大展《後殖民與後現代》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舉行。

    2014年5月由廖新田策畫《台灣 製造 美術》台灣美術院院士作品於澳洲國家大學畫廊展覽與專 題演講示範。同年8月應日本東京澀谷區立松濤美術館邀請,舉行《いま、台灣》台灣美術院院士聯展 與座談會。

    2016年增聘曲德義、程代勒二名新院士,5月於大韓民國藝術院美術館展出《台灣製造藝術:2016 台灣美術院海外展─韓國》。

    2017年增聘盧明德、林柏亭、王耀庭等新院士, 1月於國立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展出《臺灣製造藝 術:2017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2017年11月至2018年2月台灣美術院廖修平、黃光男、江明賢、傅申、謝里法、鐘有輝等五位院士應 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邀請參加《徬徨之海:旅行畫家.南風原朝光與臺灣、沖繩》展覽與座談會。 2018年6月應馬來西亞創價學會邀請,於創價學會綜合文化中心舉行《臺灣製造藝術:2018台灣美 術院—馬來西亞展》展覽與座談會。

    2019年增聘新院士杜忠誥,2020年1月於國立國父紀念館博愛藝廊舉行《台灣美術院十週年院士 大展》。

台灣美術院十周年院士大展

推薦展覽

view all

高雄市立美術館

【播種者】2023台灣美術院院士大展

日期:2023-05-25 ~ 2023-08-13|台灣,高雄市

台灣美術院

【風華盈院】台灣美術院院士精品義賣展

日期:2021-05-07 ~ 2021-05-25|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