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之像 - 牛安個展 Guanyin - Niu Ann Solo Exhibition】
-
展期
日期:2020-05-09 ~ 2020-06-24
-
地點
穎川畫廊
-
參展藝術家
牛安
-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牛安開始嘗試畫他自認為以“我法為法”的繪畫作品。「力求不擬古人,不落別人俗套」,創作出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同時回答一個“我是誰”的問題。 當時因住在美國,網絡通訊還不發達,會畫一些好朋友的肖像來寄託思鄉之情,久而久之,就有了肖像系列的創作。
後來,牛安覺得真正要畫出“我是誰”,即有自我“Identity”的作品,應該回故鄉上海去創造,這樣可以更多地瞭解中國文化的根源和所在,同時更深刻地用藝術來解答另一個“我從哪裡來”問題。在上海期間,牛安除了畫畫還經常開車去周邊江南古鎮及與江南文化有關的地方采風,同時有機會遇見許許多多來自不同國家人,他們從事著不同的職業,其中很多成了好朋友。然而在上海這樣國際化大都市裡,這些朋友往往來去匆匆,剛相遇了,但馬上就要分別了……。於是牛安就想著畫他們,記住他們。牛安在畫室最高處的墻上掛滿了這些肖像,在畫畫休息時可以瞥一眼,滿足一下對朋友們的思念之情。可以想見牛安是個情感豐富、念舊而且對朋友很真誠的人。
在這次展覽中選了幾個系列,其中《山水觀音》與《心經》系列特別值得一提。在牛安的好友中,有位很會欣賞藝術的友人,提議他去嘗試畫幅觀音的肖像。牛安因為喜歡畫的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不太會去畫沒見過的人。但因朋友一句其實觀音有千像,都是從你我凡人中來的。這番話說服了牛安,因觀音是可以用心去畫,是可變的。盡管是菩薩,但她是充滿人性的。 這就是牛安開始畫觀音的緣由,因為她想把觀音作為人來畫。
觀音面容的可變性使觀音系列很豐富,可以從生活中來汲取養分,這對藝術創作很重要。牛安在學習了一些有關觀音的佛教歷史淵源,發現觀音的形象也很豐富和有變化,從隋唐早期的英俊男版觀音到漸漸轉化為慈母般的觀音;從密宗少女般妖嬈嫵媚、服飾華麗的綠度母形象到德化的端莊樸素白瓷觀音,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各個時代的人,已把他們心目中的觀音化成千像。
再比如敦煌石窟的壁畫,對山水的描繪山岳重重疊疊,祥雲繚繞,非常流暢的線條給人十足的動感。直接用石綠色點染的樹林,有一種很強的民間美術的樸素感,其畫法也帶有現代插畫的感覺,恰巧山水是這樣隨意自在的感覺使牛安產生想畫一組以山水為背景的《山水觀音系列》。
而圍繞著觀世音的肖像、佛的手勢,在背景中寫下心經,是一種對佛境的渲染和烘托,讓這一佛像的主題更具有“可讀性”,但其實,由於近來牛安對書法的“可讀性”和“非可讀性”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才開始嘗試著刻意在筆劃之間加上一些“非可讀性”,對虛擬空間、事物、人物等的衍生描繪,使其處於“可讀”與“非可讀”之間,這也恰似繪畫中的“似”與“不似”的法則,使觀音與心經的畫多了一分神秘,給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成了《心經》系列的緣由。
藝術自由的精神和觀音的「觀自在」有契合性。同時,藝術要“真、善、美”,畫觀音能夠反映出這樣的美學精神。觀音的觀自在和她的大慈大悲是默默無聲的,觀音的無為和東方美學中的“隱”的含蓄表達是相同的,也有些如同文學語言的“隱喻”。牛安希望在創作當代水墨作品時不要丟失作為東方人的美學氣質, 尋找一種大象無形的永恆。
在這個已經非常全球化的文化背景下,力求東西相融;但又不失去自己的民族性,古今貫通;且能顯現時代的氣息。這是牛安在藝術創作上對自己的期望,也希望觀音系列能給觀者更多自由的想像的空間,給當前的環境帶來一股祥和、安定人心的力量。
【穎川畫廊 -牛安個展】
展期 Exhibition︱2020/05/09-2020/06/24
茶會Opening︱2020/05/09(六) 3:00pm
推薦展覽
view all【地衣 - 黃碧惠當代水墨創作展】Lichen - Pi-Hui Huang Contemporary Ink Painting Exhibition
日期:2024-11-10 ~ 2024-12-31|台灣,台北市
40 days left【光與影的情感語彙 】Arturo Álvarez亞洲首展
日期:2024-11-13 ~ 2024-11-17|台灣,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