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
展覽開幕照。左至右: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楚戈基金會執行長陶幼春、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38
現場嘉賓雲集。(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38
展覽開幕照。(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4/38
現場嘉賓雲集。(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5/38
展覽開幕照。左至右: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楚戈基金會執行長陶幼春、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6/38
展覽開幕照。左至右:尊彩藝術中心總經理陳菁螢、楚戈基金會執行長陶幼春、現代水墨大師李重重、尊彩藝術中心董事長余彥良。(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7/38
台灣著名詩人、散文作家古月致詞。(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8/38
藝術家羅青致詞。(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9/38
展覽空間照。(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0/38
楚戈使用的創作工具。(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1/38
楚戈相關文獻。(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2/38
展覽空間照。(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3/38
展覽空間照。(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4/38
楚戈作品《女媧閒臥》。(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5/38
楚戈_曲線哲學_水墨、壓克力、紙本_188×96cm (20.1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6/38
楚戈作品《時間的語言》。(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7/38
楚戈作品《時間的語言》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8/38
楚戈作品《時間的語言》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19/38
楚戈_用意念撐住永生的美麗_2006_水墨、壓克力、紙本_187×96.4cm(20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0/38
楚戈作品《天河》。(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1/38
楚戈作品《時間的語言》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2/38
楚戈作品《瞬間的臉》。(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3/38
楚戈作品《瞬間的臉》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4/38
楚戈_瞬間的臉_2007_水墨、壓克力、紙本_68.2×119.5cm。(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5/38
楚戈作品《荒古的記憶》。(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6/38
楚戈作品《荒古的記憶》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7/38
楚戈作品《荒古的記憶》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8/38
楚戈作品《呻吟的詩》。(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29/38
楚戈作品《呻吟的詩》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0/38
楚戈_呻吟的詩_2007_水墨、壓克力、紙本_93.8×124.1cm (12.9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1/38
楚戈作品《數往知來》。(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2/38
楚戈作品《數往知來》局部。(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3/38
楚戈作品《繩結的心事》。(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4/38
楚戈_行走的綫_水墨、壓克力、紙本_143.2×74.5cm(左)143.2×74.2cm(右)(23.7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5/38
楚戈_雲之舞_2002_水墨、壓克力、紙本_95.7×188.2cm (20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6/38
楚戈_圓的記憶_水墨、壓克力、紙本_185.2×94.1cm (19.4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7/38
楚戈_算數_水墨、壓克力、紙本_138.5×77.5cm (11.9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38/38
楚戈_釋放_2007_水墨、壓克力、紙本_95.7×188.7cm (20.1才)。(圖/尊彩藝術中心提供)(記者 非池中藝術網編輯整理/編輯)
-
展期:2019.01.05(六) – 2019.01.27(日)
媒體預展:2019.01.04(五) 12:00pm
開幕:2019.01.05(六)3:00pm
地點:尊彩藝術中心2樓
藝術家:楚戈
-
尊彩藝術中心將自2019.01.05起,集結楚戈自1990年後至2007年間的創作,籌劃「吾道一以貫之—楚戈回顧展」,向大眾介紹此位戰後抽象水墨大師。
回顧上世紀五〇年代,一批藝術家於戰後隨軍隊移居台灣,在中國水墨藝術的思維與繪畫形式的基礎上,以及全球抽象藝術影響的大環境之中,一股現代抽象水墨風潮在台灣蓬勃興起。其中,以深厚文化底蘊結合上古編繩美學的思考,融入書法運筆創作,形成獨特水墨畫風貌的楚戈,用東方毛筆與墨的創作注入了西方抽象、透視、觀念等現代元素,開啟了東方水墨畫藝術的新局面。
楚戈,本名袁德星,1931年生於中國湖南,1949年後定居台灣。楚戈是台灣藝文界的一個傳奇,是集詩人、畫家、藝評家、史學家成就於一身的文人藝術家;長達30餘年擔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青銅器專家,以深厚的藝術文化內涵,成為1970年後台灣現代藝術運動中主要的發言人,被尊稱為「現代水墨藝術的革命家」。其一生豐富的藝術創作與文學成就,是中國與台灣二十世紀中,極具代表性的水墨藝術家。
此次展覽共展出楚戈33件作品。此時期的作品,大量流露藝術家對中國上古結繩而治,萬物起始一以貫徹的美學思想。同時,其「一筆畫」的創作脈絡,更蘊含了中國上古「吾道一以貫之」的哲學思想。有別於西方由幾何、直線構成的線條抽象風格,楚戈的結繩線條連綿反覆、率性遊走,正是呈現以人文為本的東方古典美學。
藝術家簡介
楚戈(1931-2011),1931年生於中國湖南,本名袁德星,1949年後定居台灣。他的藝術創作從中國編繩文化的圖騰融入書法運筆創作,發展出獨特的抽象水墨畫風格,並常在畫中書寫詩句,讀詩讀畫成了楚戈最耐人尋味的風格。
楚戈是戰後時期極具代表性的現代抽象水墨藝術家,2011年逝於台灣台北。作品曾於中國各省、美國、加拿大、歐洲各國、日本、香港、韓國展出,廣為美術館、國際藏家收藏。2017年至2018年參展於Art Basel Hong 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