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3
蔡海鷹,《濤聲依舊2》,設色紙本、拼貼,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33
蔡海鷹,《濤聲依舊2》細節,設色紙本、拼貼,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3/33
蔡海鷹,《大嶼仲夏》,設色紙本淺浮雕、拼貼,2016。(記者 譚竣鴻/編輯)
-
4/33
蔡海鷹,《濤聲依舊-1》,設色紙本、拼貼,2016。(記者 譚竣鴻/編輯)
-
5/33
蔡海鷹,《濤聲依舊-1》細節,設色紙本、拼貼,2016。(記者 譚竣鴻/編輯)
-
6/33
藝術家蔡海鷹作品於大觀藝術空間二樓展出。(記者 譚竣鴻/編輯)
-
7/33
吳觀麟,《尋找與配對1》《尋找與配對2》,水墨設色紙本,2019。(記者 譚竣鴻/編輯)
-
8/33
柯偉國,《共生之蕐》系列,設色紙本,2018-2019。(記者 譚竣鴻/編輯)
-
9/33
夏一夫,《落瀑》,水墨紙本,1999。(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0/33
袁慧莉,《孤山水45》,設色紙本(宣紙)、拼貼,2017。(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1/33
袁慧莉,《類山水55》,設色紙本、泥金,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2/33
袁慧莉,《類山水55》細節,設色紙本、泥金,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3/33
袁慧莉,《類山水57》細節,設色紙本,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4/33
袁慧莉,《類山水57》細節,設色紙本,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5/33
陳鏡田,《秋與雲平》《疑是滄海》,設色紙本,2015、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6/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二樓空間展覽一隅。(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7/33
吳繼濤,《瞬逝的時光2》,設色紙本,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8/33
柯偉國,《身體的日常移動-3》,設色紙本,2017。(記者 譚竣鴻/編輯)
-
19/33
柯偉國,《身體的日常移動-3》細節,設色紙本,2017。(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0/33
袁慧莉,《類山水48》,設色紙本(灑金淨皮宣),2016。(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1/33
管偉邦,《遊》,水墨絹本長衫,2013。(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2/33
管偉邦,《遊》細節,水墨絹本長衫,2013。(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3/33
吳繼濤,《時空地圖1》,設色紙本(廣興no.5110),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4/33
吳繼濤,《時空地圖1》細節,設色紙本(廣興no.5110),2018。(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5/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座談出席藝術家與策展人,藝術家陳鏡田、藝術家吳繼濤、藝術家吳觀麟、策展人白適銘、藝術家袁慧莉、藝術家柯偉國(由左至右)。(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6/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座談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7/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8/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29/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30/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31/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32/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33/33
大觀藝術空間「島嶼.他方 - 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開幕現場人潮。(記者 譚竣鴻/編輯)
-
展覽日期:2019-05-18 ~ 2019-06-16
展覽地點:台北市中山區敬業二路69巷16號1樓
參展藝術家:白適銘(策展人)、夏一夫、蔡海鷹、袁慧莉、吳觀麟、吳繼濤、管偉邦、柯偉國、陳鏡田
-
台灣與香港,地處中國大陸東南沿海交界之地,在進入近代之前,不僅居民少有往來,甚或不知彼此的存在。亦即,雖同屬島嶼,卻彷若「他方」。如同遍佈世界各地的島嶼一樣,台、港兩地曾歷經周邊或外來勢力之長期統治,具有單一或多重殖民之歷史經驗,其結果卻相當不同,主要來自內部社會結構及外部制約力量之間的差異,因而發展出各異其趣的景觀面貌。
即便政治局勢如此不同,戰後初期以來,「水墨」即作為港台共有、共享的文化基因,成為兩地為中國繪畫進行現代化探索的共同媒介,產生超乎想像的密切關係。大觀藝術空間從近年具體的實踐上與香港美術多所接觸,在與香港合作的經驗中,也觀察到臺灣與香港的相互影響與相似性。
此次大觀特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白適銘教授擔任策展人,規劃「島嶼‧他方—台港水墨的地景建構」水墨畫聯展,邀請到包含夏一夫、蔡海鷹、袁慧莉、吳觀麟、吳繼濤、管偉邦、柯偉國、陳鏡田等藝術家的作品。這些世代、經驗、手法、風格各異的創作者,表面雖展現出兩地文化、地理的不同樣貌,實則刻劃出台港島嶼歷史的共性寓言,成為在中原之外「他方」所遙寄的雋永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