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
蘇俊銓《在水裡,我只聽見自己的聲音》系列。(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29
蘇俊銓,《在水裡,我只聽見自己的聲音》系列01,32 x 32 x 42 cm,玻璃纖維、 烤漆、不鏽鋼,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29
蘇俊銓,《在水裡,我只聽見自己的聲音》系列04,48 x 48 x 46 cm,玻璃纖維、 烤漆、不鏽鋼,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29
蘇俊銓,《在水裡,我只聽見自己的聲音》系列05,48 x 48 x 52 cm,玻璃纖維、 烤漆、不鏽鋼,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29
蘇俊銓,《在水裡,我只聽見自己的聲音》系列06,48 x 48 x 52 cm,玻璃纖維、 烤漆、不鏽鋼,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29
朱芳毅,《偽藏》,40 x 20 x 40 cm x 7,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7/29
朱芳毅,《偽藏》細節,40 x 20 x 40 cm,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8/29
朱芳毅,《偽藏》細節,40 x 20 x 40 cm,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9/29
朱芳毅,《偽藏》細節,40 x 20 x 40 cm ,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0/29
朱芳毅,《偽藏》細節,40 x 20 x 40 cm ,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1/29
朱芳毅,《偽變》,40 x 20 x 40 cm x 7,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2/29
朱芳毅,《偽變》細節,40 x 20 x 40 cm ,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3/29
朱芳毅,《偽變》細節,40 x 20 x 40 cm ,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4/29
朱芳毅,《偽變》細節,40 x 20 x 40 cm ,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5/29
朱芳毅,《偽變》細節,40 x 20 x 40 cm x 7,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6/29
朱芳毅,《偽變》細節,40 x 20 x 40 cm x 7,土、泥漿釉、漆、畫布板,2012。(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7/29
天野喜孝,《甜心女孩S-8》,50 x 50 x 10 cm,汽車烤漆、鋁板,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8/29
天野喜孝,《甜心女孩S-9》,50 x 50 x 10 cm,汽車烤漆、鋁板,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9/29
天野喜孝,《高空飛翔》,50 x 50 x 10 cm,汽車烤漆、鋁板。(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0/29
李偵綾,《迷藏》《雙雙》,40 x 40 x 7 cm,棉、人造纖維、金蔥、彈性線、木板、黃銅,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1/29
李偵綾《解舞》《尋花》《縈紆》作品 (由左至右)。(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2/29
李偵綾,《解舞》,70 x 70 cm,棉、人造纖維、亮片,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3/29
李偵綾,《尋花》,70 x 70 cm,棉、人造纖維、亮片,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4/29
李偵綾,《縈紆》,70 x 70 cm,棉、人造纖維、亮片,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5/29
李偵綾,《繾綣》,70 x 70 cm,棉、人造纖維、亮片,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6/29
李偵綾,《變奏仙山》,180 x 46 cm,棉、人造纖維,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7/29
李偵綾,《變奏仙山》細節,180 x 46 cm,棉、人造纖維,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8/29
李偵綾,《迎客松》,66 x 90 cm,棉、人造纖維、亮片,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9/29
「時間、人間、空間」公共藝術系列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展期:2019年6月15日~7月20日
(週二~週六 10:00-18:00,周日、一公休)
地點: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107號2樓
(捷運忠孝敦化站6號出口,往敦南誠品方向步行約五分鐘)
-
日升月鴻近年來戮力於推廣公共藝術,積極尋求不同美的表現形式,同時不只是為了美化環境,而是讓大眾重新思考藝術對公共空間和都市景觀的意義,並從藝術性的專業觀點引入常民思維的創意,缔造出另一種藝術之餘的公共意涵。『讓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不單單只是口號,而是實際提升高品質的生活態度。就請隨著日升月鴻的腳步,帶領各位一同參與『時間、人間、空間』的盛夏藝術饗宴。
此次展覽將展出國際級日本藝術家天野喜孝、韓國藝術家李在孝、陶藝藝術家朱芳毅、新銳藝術家蘇俊銓與纖維藝術家李偵綾的作品。
天野喜孝,少數同時悠遊於動漫世界與純美術世界的藝術家,已經創造和展示他標誌性的復古流行的圖標,風格具有纖細、艷麗及富幻想性的特性。
李在孝,其創作處處可見自然的元素,透過保存媒材的特性,展現對自然界美的詮釋及解讀,讓媒材訴說自己的故事。形體常以結構性的表面組成圓體、錐體或柱體,以懸掛、裝置等方式因應環境擺設,使媒材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對話,更帶著對自然原始美感致敬的意味。
朱芳毅,在群組物件作品中,有多重模擬不定的「偽物」視覺形象,主要也反應出社群關係曖昧的偽裝性格,讓每一個物件形體猶如社群中的個體有著多重模擬不定的形象和隱匿偽裝的視覺特質。
蘇俊銓,作品視覺風格受到美國普普藝術與日本超扁平畫派的影響,創作題材試圖從他的生命經驗中,尋找和社會共振的部分,從和文化符號的對話中,將這些生命經驗內化、批判、重組、從中找出經驗的意義,最後將對於這意義的理解呈現在作品上。
李偵綾,運用電腦提花手織機為創作工具,手工織出柔和美麗的藝術織畫。將傳統風景繪畫元素,結合現代觀念使之在視覺上產生「變奏」,也交織出更豐富多元的語彙。
(文/日升月鴻畫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