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有璽藝術「十青作品展」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32
黃郁生,《歲月2》,20 x 30 cm,AP,絹印,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32
楊明迭,《水痕雲朵NO.1-4》,32.5 x 25.5 cm,28/35,併用版,2011。(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32
鞏智明,《古蹟》,30 x 20 cm,AP,平版,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32
廖修平,《福》,45 x 43 cm,49/50,絲網版,201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32
徐明豐,《城市景象之二》,39 x 51 cm,1/1,複合媒材,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7/32
張正仁,《明察暗訪》,29 x 39 cm,4/4,絹印、拼貼,2013-2014。(記者 方筠爾/編輯)
-
8/32
彭泰一,《星球旅程》,30 x 48 cm,AP,數位版畫,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9/32
黃世團,《時空》,35 x 54 cm,AP,紙凸版,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0/32
林仁信,《蝴蝶王國》,45 x 60 cm,AP,凹版,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1/32
林昭安,《蘭調202》,28 x 40 cm,1/6,平版、砂目鋁版,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2/32
鐘有輝,《春之氣息》,40 x 30 cm,1/1,綜合媒材,2013。(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3/32
黃樁元,《樂有餘》,50 x 50 cm,11/30,絹版,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4/32
楊成愿,《基隆紀錄II》,56 x 40 cm,2/35,複合技法,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5/32
董振平,《新文藝復興》,67 x 50 cm,AP,平版,1985。(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6/32
潘孟堯,《台北港》,30 x 20 cm,1/50,銅版蝕刻,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7/32
金炫辰,《寧靜時刻》,21 x 31 cm,1/1,複合媒材、畫布,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8/32
黃坤伯,《結婚進行曲》,39 x 60 cm,AP,銅版、美柔汀,199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9/32
劉洋哲,《風櫃斗梅園》,45.5 x 53 cm,1/1,油彩,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0/32
劉錫權,《日常2019》,20 x 20 cm,WP,數位版畫,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1/32
王振泰,《枯榮》,19 x 25 cm,AP,彩色石版,2015。(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2/32
林昌德,《盧舍那》,40 x 29 cm,7/20,美柔汀、鋅版,200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3/32
林昌德,《盧舍那》,40 x 29 cm,7/20,美柔汀、鋅版,200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4/32
朱哲良,《煙花太陽》,39.3 x 27.3 cm,4/10,凸版、局部手上彩,2015。(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5/32
梅丁衍,《發可》,60 x 60 cm,3/12,絹版,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6/32
田文筆,《尋夢1》,53 x 45.5 cm,1/1,油彩,201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7/32
沈金源,《五月傳奇》,12 x 15 cm,EA,美柔汀,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8/32
沈金源,《五月傳奇》細節,12 x 15 cm,EA,美柔汀,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9/32
賴振輝,《花之幻想曲》,30 x 45 cm,2/2,併用版,2018,(右)蔡義雄,《濃密》,29 x 39 cm,AP,一版多色,2015。(左)(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0/32
林雪卿,《倚》,72 x 66 cm,1/1,綜合媒材、畫布,200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1/32
有璽藝術「十青作品展」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2/32
有璽藝術「十青作品展」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展覽│十青作品展
期間│2019.05.26 ─ 2019.08.04
地址│台北市松山區三民路136巷26號1樓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11:00─18:00
-
回溯十青版畫會45年前創立之緣起,必須提到台灣現代版畫之父廖修平。廖老師1973年自國外返台在台灣師範大學開設現代版畫課程,1974年首批所指導的學生,包括鐘有輝、林雪卿、董振平等十位在廖老師鼓勵下共同創立十青版畫會。
十青現有會員二十八位,在各自力行創作展出之餘,也在各級學校推廣,並邀請國際知名版畫家來台學術交流、展覽示範,培養許多新銳藝術創作者。多位會員已不限於版畫創作,而兼具油畫、水墨、雕塑、攝影及複合媒材創作。
這次連同廖修平老師在內,共有二十九位在有璽展出。其中劉洋哲與田文筆展出油畫。廖修平展出東方民俗情懷作品「福」、鐘有輝明亮愉悅的「春之氣息」、林雪卿的「倚」、董振平的「新文藝復興」、劉錫權以數位版畫呈現「日常」、林昌德如如不動的「盧舍那」、張正仁擷取都市掠影、楊成愿以地圖和圖式呈現「基隆紀錄」、黃世團聯想的「時空」、黃郁生謐靜的植栽一角、楊明迭以一貫清雅設色的「水痕雲朵」、王振泰以石版呈現相對的「枯榮」、現任十青會長徐明豐以網格呈現「城市景像」、沈金源細膩的美柔汀作品「五月傳奇」、潘孟堯銅版蝕刻「台北港」、龔智明的「古蹟」、金炫辰的「寧靜時刻」等等,不及一一列舉,在在令人印象深刻。
十青會友除了傳統版畫技法外,更採用單刷、拼貼、電腦輔助、立體翻模、實物裝置等複合版畫方式,內容包括寫實、抽象、社會批判等,面貌多元而繽紛,此次聯展誠為一場豐盛的饗宴。
(文/有璽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