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
Bluerider ART 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68
Bluerider ART 藝術家 – Dylan Martinez,《Water Bag 19213》,32 x 17 x 11 cm,Glass sculpture,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68
Bluerider ART 藝術家 – Bryan Lda,《Balance point》,59 x 120 cm,Acylic on panet,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68
藝時代畫廊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68
藝時代畫廊展出藝術家 - 高孝午,《再生鹿》,110 x 90 x 110 cm,不鏽鋼鍍色,201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68
藝時代畫廊展出藝術家 - 王大朋,《侍》,32 x 28 x 18 cm,青銅著色,201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7/68
藝時代畫廊展出藝術家 - 王大朋,《夜》,60 x 40 x 21 cm,青銅著色,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8/68
大象藝術空間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9/68
大象藝術空間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0/68
大象藝術空間藝術家林世雍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1/68
大觀藝術空間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2/68
大觀藝術空間藝術家 - 顏群,《座標與形狀-6》,80 x 90 cm,油彩、畫布,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3/68
大觀藝術空間藝術家 - 顏群,《變動風景1》,91 x 140 cm,油彩、畫布,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4/68
大觀藝術空間藝術家 - 顏群,《座標與形狀-1》,40 x 40 cm,油彩、畫布,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5/68
大河美術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6/68
大河美術藝術家-REACH,《RECALL》,53 x 45 cm,壓克力、水性漆、噴漆於畫布,2008(左);REACH,《JAM》,45 x 53 cm,壓克力、水性漆、噴漆於畫布,2008(右)。(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7/68
REACH,《STARS》,53 x 45 cm,壓克力、水性漆、噴漆於畫布,200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8/68
晴山藝術中心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19/68
晴山藝術中心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0/68
晴山藝術中心 - 藝術家馬歇爾.福金樂作品《Basejumper》。(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1/68
青雲畫廊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2/68
青雲畫廊展覽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3/68
青雲畫廊藝術家 - 王昱喬《層層疊疊》,32 x 36 x 21 cm,棲木、抽屜、鎖,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4/68
青雲畫廊藝術家 - 陳宏群,《疊構V》,53 x 65 cm,壓克力,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5/68
阿波羅畫廊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6/68
阿波羅畫廊藝術家 - 江漢東,《鳴春》,45.5 x 53 cm,油彩、畫布,199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7/68
阿波羅畫廊藝術家 - 江漢東,《獅子》,31.5 x 71 cm,木刻版畫,1964。(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8/68
國璽藝術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29/68
國璽藝術展覽現場。(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0/68
國璽藝術 - 林國瑋,《源自北極的愛》,31 x 38 x 82 cm ,銅、油彩上色,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1/68
國璽藝術 - 曹文瑞,《漂浮練習曲》,70 x 70 cm ,麻布、油彩,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2/68
琢璞藝術中心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3/68
琢璞藝術中心藝術家 - 陳威呈,《情人節》,65 x 100 cm,油彩、畫布,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4/68
琢璞藝術中心藝術家 - 陳威呈,《雨後摺菇》,24 x 33 cm,油彩、全麻畫布,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5/68
藤藝廊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6/68
藤藝廊藝術家 - 羅芳,《銀妝》,85 x 60 cm 。(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7/68
藤藝廊藝術家 - 黃耀華,《燕歸》,53 x 76 cm ,紙本水彩。(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8/68
CC gallery 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39/68
CC gallery藝術家 - 施姵伃真實怪獸系列,陶、化妝土、釉,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0/68
CC gallery藝術家 - SAYAKO ITOH,《小星星之眼》,膠彩、日本紙。(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1/68
敦煌藝術中心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2/68
敦煌藝術中心藝術家陳珮怡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3/68
敦煌藝術中心藝術家 - 陳珮怡,《門雀》,24 x 35 cm,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4/68
索卡藝術展覽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5/68
索卡藝術展出藝術家 - 林葆靈,《靜靜地守著電話》,61 x 116 cm,壓克力彩、製圖膠片,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6/68
多納藝術藝術家蘆淳天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7/68
多納藝術藝術家 - 佐久間明日香《洄》,46 x 24.5 x 21 cm,Newspaper,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8/68
慕光藝術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49/68
慕光藝術展出藝術家 - 稻葉 彰《日落的巴黎》,油彩畫布,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0/68
慕光藝術展出藝術家 - Bernardivo Toppi《音樂會排練》,46 x 54 cm,油彩畫布,2018。(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1/68
御書房藝廊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2/68
御書房藝術家 - 張子晴,《豔陽60-3》,102 x 122 cm ,丙烯酸樹脂,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3/68
御書房藝術家許銘仁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4/68
(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5/68
新藝藝術中心藝術家 - 高慶元《旅者系列~出發》,72.5 x 50 cm ,油畫,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6/68
新藝藝術中心藝術家 - 林宗範《金楓紅葉映秋日》,65 x48 cm ,壓克力顏料、畫布,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7/68
the COLLECTORS 展出空間。(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8/68
the COLLECTORS展出藝術家Michael Craig-Martin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59/68
米崴藝術展出藝術家 - Marlene Tseng Yu《Molten lava火山熔岩流動》,117 x 175 cm,Acrylics on canvas,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0/68
米崴藝術展出藝術家 - Marlene Tseng Yu《Iceberg/aurora australis 冰山與北極綠光》,117 x 175 cm,Acrylics on canvas,2019。(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1/68
尚畫廊展出藝術家RichardHassell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2/68
尚畫廊展出藝術家RichardHassell作品。(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3/68
藝術家RichardHassell作品細節。(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4/68
時代畫廊藝術家 - 禹露,《冥想》,25 x 30 cm,丙烯,2017。(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5/68
時代畫廊藝術家 - 禹露,《三角形》,40 x 50 cm,丙烯,2016。(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6/68
時代畫廊藝術家 - 張慧,《誰也不能阻擋我唱歌》,12 x 19 x 45 cm,1/18,青銅,2017(左); 《年》,52 x 29 x 15 cm,3/30,青銅,2018(右)。(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7/68
大雋藝術藝術家蔡尉成作品於日月千禧酒店大廳展出。(記者 方筠爾/編輯)
-
68/68
大雋藝術藝術家蔡尉成作品於日月千禧酒店大廳展出。(記者 方筠爾/編輯)
-
▍展覽地點
台中日月千禧酒店(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77號)
9F至12F 參展畫廊
7F 藝術新聲特展區、臺藝大雕塑半世紀
5F Bluerider ART 展覽空間
▍貴賓預展
2019年7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時至晚上7時
▍公眾展期
2019年7月19日(星期五)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2019年7月20日(星期六)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2019年7月21日(星期日)中午12時至晚上6時
網 站:https://2019.art-taipei.com/taichung/tw/
-
2019台中藝博婉美亮相 收藏豐潤的夏季時光
第七屆台中藝術博覽會(ART TAICHUNG 2019)本月18日於台中日月千禧酒店再度登場,隨即開放貴賓預展,並將在接下來三天內,呈現64家來自台灣和國際優質畫廊,共計300多位藝術家的作品,媒材橫跨雕塑、平面、裝置、繪畫、錄像以及攝影。本屆再次刷新首度參展畫廊紀錄,共有11家來自北中南的國內畫廊以及7家海外畫廊。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理事長鍾經新表示,本屆開幕式十分熱鬧、座無虛席,連隨總統出訪的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雖無法到場,也心繫台中藝博,特別致上祝福。鍾理事長強調:「台中藝博今年已邁入第七載,逐年耕耘成為獨樹一格的雕塑型藝博會風貌,發揮強大的品牌效應。」秉持著「學術先行,市場在後」的一貫理念,鍾理事長希望以台中在地人身份,串連起台中的畫廊勢力和收藏實力。
文化部政務次長蕭宗煌則指出,畫廊才是藝術家和美術館間最重要的橋樑,其角色不僅擴展文化活動的觸及群眾,也讓藝術家們相互了解、激發創作。蕭次長特別觀察到,今年台中藝博的畫廊竟有四分之一來自台中,顯見此展會七年來對中部甚至全台畫廊生態產生重大影響,藉此機會由衷敬祝展會持續業績長紅。
同樣到場祝賀的還有臺中市政府文化局局長張大春、國父紀念館館長梁永斐、國立台灣美術館主任秘書汪家政、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謝佩霓、台灣藏家聯誼會副會長劉銘浩、台中日月千禧酒店副總許瑄芷、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劉玄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系主任賴永興、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主任陳文進、臺中市室內設計裝修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仲立、臺中市大台中建築師公會理事長鄭明裕、台中藝博總召蔡承佑以及台美扶輪社社友、劉金梅與謝佩君藏家團。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畫廊協會則有常務理事陳仁壽、廖小玟,理監事王色瓊、王雪沼、陳昭賢、李威震,以及資深顧問陸潔民與秘書長游文玫等人共同參與。
台中藝博持續突破歷年紀錄,除了吸引高達64家畫廊,帶來貴賓預展的滿滿人潮,今天已經有多家畫廊傳出佳績,2017年鍾經新理事長上任後每年固定在台中藝博劃設藝術新聲雙展間,今年更於五樓開設展板型展間。自2017年台中藝博定調為雕塑主題式博覽會,而今年的主題為「文化漫步—雕塑維度」,結合週末免費藝術講座與臺藝大雕塑美學特展活動,深入大台中及周邊生活圈,豐富收藏客群;鍾理事長去年三月成立台灣藏家聯誼會,精心經營藏家群體,經由分享學習將藝術融入日常,梳理收藏系譜,打造不一樣的收藏體系,藉此彰顯台灣藏家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