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直擊─ 【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當代‧玩古喻今
2012-02-202611
23位藝術家名單(依姓氏筆畫順序): 于彭、王俊傑、吳天章、林明宏、林晉毓、林鉅、侯俊明、姚瑞中、袁旃、涂維政、張婷雅、梅丁衍、郭振昌、陳界仁、陳浚豪、華建強、楊世芝、楊茂林、董陽孜、劉時棟、潘信華、鄭在東、蘇孟鴻。 《台灣當代.玩古喻今》為台北市立美術館所策畫大型台灣當代藝術主題展,展覽呈現自1990年代以來,台灣當代藝術家從在地的歷史文化脈絡及個人的生命經驗,挪用經典作品或文化傳統典故的視覺風格、主題或象徵的圖像符號等,所創作的多元面貌,以表達他們對個人生活、藝術本質,或是對外在世界的現況看法。 本展共邀請23位關心各類型藝術創作主題與媒材運用的台灣當代藝術家,以其貼切此策展主題的作品參展,共展出150件含書畫、油彩、版畫、動畫、數位輸出與複合媒材等作品,其中亦有多件最新創作。展覽依據藝術家作品中所挪用的主題,以回歸古代分門的方式,共分為山水、道釋、人物、留影、神怪小說、筆勢與花鳥畜獸等7類,藉此觀察台灣當代藝術這些經典之作的「意圖」以及如何「再造往昔」。展覽將自02月18日展出至06月10日,為推廣展覽意念、開啟當代藝術多方對話的可能性,美術館於展覽期間規劃平日定時導覽解說,同時於週末假日安排研究學者與參展藝術家等進行藝術賞析會、演講以及藝術對談等活動,歡迎各界參與,各場次與內容詳閱網站www.tfam.museum。 自古以來,中國繪畫即有「臨摹」的傳統,後世的藝術家透過臨摹前代大師的作品,加入屬於他自己時代的流行元素與個人偏好,不僅反映出個人的觀念及趣味,在「更新原作」的同時,也表現個人對其時代的想法與欲改變的「意圖」。在《台灣當代.玩古喻今》展覽,觀眾將藉由欣賞當代作品的展出,觀察藝術家將過去已存在的視覺藝術,經過解構、聚合、重組、異化等再創造的過程後,從創作中發現個人特質,並思考「過去」在「當代」的意義與多元的可能性,藉以表達個人生活感懷、對藝術本質的反思、對在地歷史文化與社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大眾流行文化等諸多看法。 展出作品中,當代藝術家所挪用過去的經典作品,如北宋范寬的<谿山行旅>,台灣藝術家陳浚豪以數十萬支工業用蚊釘再現其山水畫中的水墨渾染與氣勢;而林晉毓則以電腦動畫呈現<谿山行旅>圖中的空間,並以故事腳本生動地賦予古畫新意涵。展件中所挪用者還包括元朝四家中的黃公望、明四家中的沈周及唐寅、清代中西合璧的宮廷畫家郎世寧之畫作,以及台灣前輩藝術家顏水龍為太陽堂所設計的商品包裝等。此外尚有如早期的手搖式木製投影機、歷史照片、宗教民俗以及古代典籍「搜神記」、「鏡花緣」、「紅樓夢」與詩詞等挪用對象。 展件中多項契合主題之新作,如藝術家楊世芝的<靜觀群山>、潘信華<溪畔: 一河兩岸>,擅長水印木刻版畫、2010年台北美術奬得主之一的張婷雅,依據中國古典名著<鏡花緣>特別為本展提案創作的<吾緣五景>、<吾游園>系列版畫作品。而藝術家梅丁衍1996年創作的<旋藏法>則是睽違多年後於本展展出。此外陳浚豪新作<臨摹北宋李唐萬壑松風圖>的蚊釘山水,將與其兩件同為蚊釘作品<臨摹北宋郭熙早春圖>與<臨摹北宋范寬谿山行旅圖>共同展出。 此外,當代書法家董陽孜的創作計畫<無聲的樂章>,在展覽期間將由三位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接力展出,分別依序為董陽孜(2月18日至4月1日)、歌手陳綺貞(4月3日至5月6日)與建築師姚仁祿(5月8日至6月10日)。他們將從董陽孜的100件點墨系列,依其各自的音樂性感覺選出其中24件以內的作品重新組合,在展期間接續拼合出三個人的<無聲的樂章>。
單元系列
聯合數位文創
藝文直擊|聯合數位文創:小小建築師-創藝沙雕&安藤忠雄工作坊
2019-01-31|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譚竣鴻3248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主題展品-恐鳥
2018-05-28|非池中藝術網4002
大英自然史博物館主題展品-渡渡鳥
2018-05-09|非池中藝術網5367
藝文直擊|聯合數位文創:吉卜力動畫手稿展開展直擊
2019-02-26|攝影剪輯:方景財,湛雲天|採訪編輯:譚竣鴻3526
更多影片
view all雲科大智慧辨識中心(IRIS中心)|導入AI新科技,強化三義木雕文物修護管理
2024-12-06|攝影剪輯:方景財|採訪編輯:李竺恩2893
耿畫廊|紀嘉華個展:深邃微妙 Perplexity
2024-12-04|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玉善3849
一段創作自省與重新感受土地的歷程|高雄市立美術館【陳聖頌:繪畫中的繪畫】
2024-11-29|攝影剪輯:蔣宇傑|採訪編輯:王襦萱2853